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时兴的地域人群的文化研究,既是探讨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的新层面,又是文化社会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新进展,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研究的方法论价值。浙江人民出版社已面世的“都市人丛书”中的四种-《北京人》(肖复兴著)、《上海人》(沈善增著)、《哈尔滨人》(阿成著)、《成都人》(林文询著),就是这样一种探索地域文化综合性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崇明岛位于长江人海口,其雏形形成于唐初,迄今已有将近1400年历史。洁净的水域、原生态的优越环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崇明先民。其间,曾先后涌现出元代开创海运的朱清,明代抗倭知县唐一岑,明末抗清志士沈廷扬,清代科举名人"沈探花",清末驻欧洲五国公使李凤苞,到了近代,有著名实业家王清穆、杜少如,女诗人、女校长施淑仪,县立中学首任校长曹炳麟,崇海地区农民运动领导人陆铁强、抗日英雄瞿犊,等等。  相似文献   

4.
5.
被称做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形态,也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存在,可以说自从人类开始在地球上活动,相应的文化也就跟着产生了。笔者用工程比喻对文化的研究,自然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含义。现在,我们通常所指一定的文化,均指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承认文化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古老文化,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骄傲。中华古老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而产生  相似文献   

6.
在某一片草原上。有这样一种被称为“洞批”的习俗,当某一户牧民所饲养的牛接近100头时。主人会在一座山头准备好几根圆木,然后将牛群赶进山下的深箐,顺山势将圆木滚向牛群,牛们奔跑躲避。但最终牛群中老弱病残的牛势必会被圆木击中而亡……每一群  相似文献   

7.
时常听到一些朋友感慨地说,中国迅猛的发展变化常使人的感觉迟钝了,许多陌生的东西几乎是悄然而至眼前,当你意识到需要研究它、重视它时,它已经完全占据了你的生活,营养学便是如此。我们或许不知营养学是何时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现在它于我们确是象阳光、水一样重要。这套“中国营养丛书”,于若木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并非以学术性研究见长,也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去研究营养科学在中国的特殊性,但它却展示了关于“吃”的新观念,昭示了科学发展到今天关于人的基本饮食需要的全新内容。因此,“丛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启蒙作用和实用性。读罢,使人顿生要以新的眼光来看待生命之感。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的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同文学史的研究一样已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一面是建构历史的强烈欲望,一面却是面对历史时流露出来的迷惘困惑甚至是恐惧。这既有理论上的原因,又有史料上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或许还是二者的无法接轨。如,近几年理论园地虽然很“繁荣”,“学”、“派”、“主义”……层出不穷,但始终未能建构出一个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史学框架;而中国历史的空间和时间又是如此空旷,如此悠久,所以当人们试着去拥抱这庞杂的历史时,结果却感到无从下手,最后不得不两手空空地重新走出历史,发出几分无奈的慨叹。文学史家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并因此而焦虑不安;不安的结果既加倍激起  相似文献   

9.
秦天 《青年记者》2017,(21):71-7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①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市场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做优做强做大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末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②的目标任务,文化品牌建设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下,走品牌化建设之路,是企业赢得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也必定会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林林总总的文学创作中,残雪的思维永远是独特的,就像她作为女作家的角色位置,弃绝喧嚣、平凡和大众化的审美层次,永远保持一种不可替代的边缘性。这恰好使她的创作处于常常令人惊喜、给人兴奋的无穷韵味之中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20世纪是人类对话、交流、沟通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终身学习的世纪。若不终生培训,将被时代抛弃。(一)读了12卷470多万字的“电视丛书”,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力量支配国际部在三年内出了12卷470万多字的“电视丛书”。须知,这可完全属于业余的“个人爱好”,是完成本职工作后的再创造,和上班的工作业绩没有直接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青春与英雄的画卷———读“猎豹丛书”□张清华明天出版社推出了一套表现当代军人生活、讴歌英雄精神、充满青春朝气的“猎豹丛书”,它们是阎连科的《生死晶黄》、于波的《花神》、苗长水的《我们稍息———立正》、简嘉的《好男当兵》、周大新的《平安世界》、沈石溪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河南实际,从文化改革、文化创新、文化创业、"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切入,解析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中的"短板"及其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4.
假设你去一家外资公司面试,当考官要求你用英语谈谈有关“作为企业管理者或领导应具备哪些领导素质”的问题时,或者是请你用英语回答“交际在矛盾中的作用”等等这样的题目时,怎样才能迅速地组织好思路并流利地用英语表达呢?面对这种情况,“现代人生存方略丛书”绝对是你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5.
十位广西青年作家把笔触探入了博大精深的各国民族的文化生存,一一展现了全球化潮流下依然生机勃勃、独具魅力的东南亚文化。  相似文献   

16.
17.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向广大读者贡献了一份很有份量的礼物,即1991年5月份出版的“国情丛书”。这套丛书共18本,每本都在10万字左右,没有令人生畏的厚度,也没有故作高深的门面。作为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丛书,它的外部形式就很容易唤起青少年读者的亲切感——亲切了才谈得上吸引,吸引了才谈得上精读,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学界思考的主题多半属于传统及其变革的范畴,碰巧,贵州人民出版社就以此为题出了一套丛书。丛书选题精致、结构井然,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思想界对这一主题反思的理论深度。自然,这其实并不是碰巧,在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规模宏大的工程中,出版社同志对社会思潮的敏锐感受,对民  相似文献   

19.
“建筑艺术”中的“艺术”,往往被误认为充其量只是技巧、技艺的意思,并不能与绘画、音乐、雕塑等作等量观。人们一提到建筑,更多的是关注其实用性、功利性的特征。 其实建筑远非如此。美国人阿纳森在撰写其近70万言的《西方现代艺术史》时,是在绘画、雕塑、建筑三方面平均挥洒其笔墨的,在阿纳森眼中,建筑作为一种艺术,似乎是不言自明的。而阿纳森此举,在西方既非前无古人,又非后无来者,讲艺术史而将建筑摈弃门外,的确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20.
摆在我面前的这套五本装帧精美、大方的丛书“三十以后才明白”,虽然是沈阳出版社的两位青年编辑献给当代青年朋友们的,读后就连像我这样远离而立之年达20年之久的人,也不免黯然神伤、向隅唏嘘。至于对当代青年来说,对他们如何认识生活、认识自己、反思过去、面向未来,我想那一定会是大有裨益的。这里有对人至而立之年时种种心态、情绪、观念、气质的生动描述和深刻剖析(如于清一等人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引导读者在人生的旅途中,如何进行一次重大的自我重新建构,在困境中求得成功,在遗憾中把握住未来,从而踏上三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