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如今的科学家发现,人悲伤过度可能患上"心碎综合症",真的会导致死于心碎。"心碎",这个人们常用来形容悲伤程度的词汇,成了一种病症的学名。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亨特·钱皮恩等人的一篇文章,将由悲痛或震惊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一些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症"。医生发现,失去亲人的第一个月内,患上心力衰竭或中风的危险增加一倍。失去亲人一年内,死亡率比其他任何时间高6倍。这个现象解释了许多人  相似文献   

2.
我们经常听到悲痛欲绝的人说:“我的心都碎了。”我们通常认为这只是当事人的心理反应,而绝不会把这句话与心脏的真正伤害联系起来。但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认为,“心碎”可能真的是心脏碎了,而不只是诗人及哲学家的常用词汇。“心碎”只因激素失调今年,美国的研究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个研究成果:过度悲伤有可能令心脏受伤,出现类似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包括胸闷、呼吸急促及胸腹水。他们将这些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症”。从1999年至2003年,美国霍甫金斯大学医学院心脏病科共接治了19名这样的急诊患者,这些…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如今的科学家发现,人悲伤过度可能患上"心碎综合症",真的会导致死于心碎。  相似文献   

4.
广闻博见     
不要对打鼾掉以轻心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打鼾会导致睡眠中的窒息,还会引发高血压、记忆力丧失和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大多数人认为打鼾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科学家则发现,很多打鼾的人在一夜中会发生上百次窒息,醒来之后又大多不能留下记忆,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高血压、记忆力丧失和心脏病。科学家告诫大家,鼾声如雷的人最好到医院检查,否则会有危险。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26日这天,是个使全人类悲伤和哀悼的“黑色”日子。印度洋8、8级地震引起的强烈海啸使铺天盖地的狂涛巨浪造成了周边数国二十几万人丧生的巨大灾难。在这场浩劫中罹难的儿童少年占了半数。洗劫后的海滩上尸横遍野,一片狼籍的废墟上,失去亲人的幸存者恸哭连天。昔日银沙蓝海,风光旖旎的旅游天堂,瞬间变成了惨不忍睹,令人心碎的地狱。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提出引发地球危险状态的九大因素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提出了可能引发地球进入危险状态的九大因素。主导这项研究的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伦托说,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因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而继续上升,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歌神张学友一首经典歌曲——《等你等到我心痛》红遍大江南北。歌曲中有一句经典歌词——等你等到我心碎,极其形象地描述出了一名情感失意者的内心痛苦。只是歌神或许不知道,在医学世界里,我们人类的心脏还真会发生“心碎”,为此,专业人士还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专有名词—心碎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泰晤士报》等媒体报道,“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美容”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不过缺觉却会让人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所揭示的。  相似文献   

9.
袁海 《知识窗》2006,(1):59-59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匪夷所思的“间谍海龟”——通过在海龟背上安装遥控装置,远距离指挥它们秘密完成各种危险的“间谍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刘夙 《科学与生活》2009,(9):116-116
<正>尽管疼痛让人不舒服,但显然人是需要痛觉的。痛觉可以帮助人避免危险,比如遭到创伤后会自觉地躲避,而一些疾病也能通过疼痛表现出来。但是,有一种病却使人丧失了这种感觉。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发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2010,(1):37-37
英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X射线眼镜”技术,它可以用来识别罪犯是否携带枪支和刀具,以免警察或者其他人受到危险袭击。科学家们已经创造出一个原型扫描仪,它能利用电磁波获取藏匿的枪支、枪筒或刀具的折射而不必靠近这些物品。  相似文献   

12.
科技快递     
一心不能二用有依据许多人都时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不以为然,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一旦让大脑同时处理两项事务,往往会效率低下甚至发生危险。科学家发现,大脑神经系统中存在一个“瓶颈”区,正是这一特殊区城阻碍了人脑多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是人们谈虎色变的疾病,死亡率极高,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来治疗。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对付艾滋病的良策。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最终源于单个分子的威胁。于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用人造分子合成新的药物,用以发现并消灭这些危险分子。据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们已经用电脑设计出了分子“钥匙”,有可能打开人体内诸如艾滋病和恶性肿瘤之类疾病的治疗之“锁”。美国科学家用电脑设计出了一种称为QM212的人造  相似文献   

14.
罗杰·雷维尔是首先认识二氧化碳全球危险和后来我们称之为“温室效应”那种条件的第一批科学家之一。Dan Behrman曾代表本刊与这位海洋专家和国际主义者在他西海岸的家中进行过谈话。  相似文献   

15.
赵方  向岭  刘春雨 《科教文汇》2011,(7):170-171
哀伤是一个人在面对丧失时的心身反应.对丧失的理解是理解创伤中的人的基础或前提。本文结合电影对主人公失去亲人后的哀伤,诠释了哀伤的概念,分析了哀伤的阶段特征,以及哀伤后的心理辅导要点,探讨了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相关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 虚拟现实目前该技术研究开发已达到实用水平。即利用电脑影象技术在屏幕上创造假想的实况,使人类能够进入假想空间切身体验。军事模拟训练即为实例之一。另一种更高层次的“完全虚拟现实”,是由于人利用机器人或机器手臂等自动化设备进行操作,例如在危险环境中。操作者在控制室内就能自由操作危险区内的机器人,如果在核能工业由利用“完全虚拟现实”技术。效果就相当理想。 (二) 压力调适技术科学家最近发现高科技可以测量人类压力,并可创造纾解压力的环境。因为人的脑波在紧张时“贝塔(β)波”增加,轻松时“阿尔法(α)波”增加,适当的人工环境可将脑波从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15-I0016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阿波菲斯”不仅是古埃及黑暗混乱和破坏之神的称谓,同时也一颗对地球危险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它于2004年被科学家首次发现,令人震惊的是该小行星可能在2029年或2036年与地球发生碰撞,表征撞击概率的杜林危险指数一度上升至四级。近日,欧洲空间局的赫歇尔太空望远镜对“阿波菲斯”99942小行星进行观测,发现它的块头比我们想象的要大2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8,(7):7-7
法国科学家近期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受全球变暖影响,许多高山生态环境中的植物无法在原来的生长地生存,正在以不同速度向更高海拔处“逃生”,一些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相似文献   

19.
战略科学家是新时代国家科技创新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大议题,战略科学家概念和政策是新兴学术课题。本研究围绕“什么是战略科学家”“为什么需要战略科学家”和“战略科学家从哪里来”这三大核心议题和相关概念进行多层次学理和政策比较辨析,提出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和十个延展子议题,为拓展战略科学家深层次学术探讨、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和政策转化等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实践逻辑视域下科学秩序的信任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崇俊 《科学学研究》2011,29(7):978-983
 囿于“理论逻辑”的“学究式谬误”,实证主义科学话语体系固守“证伪主义”的科学教条,认为如果科学家信任他人,则“既置入了认识论错误,又具有道德危险”。然而,科学场域的实践逻辑表明,富有道德色彩的“情感型信任”内嵌于科学实践之中,它是科学场域内生的一种结构性资源,甚至科学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张由环环相扣的信任链条精心编织的“信任之网”。即使是科学认知层面的带有权宜性的怀疑,也依赖于道德层面的人际信任,科学信任既是怀疑的逻辑起点——即使彻底的科学怀疑主义者也基于一定的信任架构,也是怀疑的价值归宿点——科学怀疑的目的不是主张从道德尺度对科学家进行价值评判,而是提倡通过富有建设性的科学对话,增进科学家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有鉴于此,理应批判科学实证主义的话语霸权,从而在科学场域构筑一条从怀疑走向信任的科学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