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美华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学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学的互动关系,美华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学史,美华学在异质化语境下的化传递以及美华论对中国现代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歌德的《浮士德》产生在欧洲狂欢文化的沃土上,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是一部狂欢化的悲剧史诗。文本的狂欢化因素既参与了文本的建构,又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从而使文本具有无穷的文学意蕴。本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对歌德的《浮士德》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歌德是启蒙运动以后最具世界眼光的西方哲人之一。歌德的“世界眼光”表现为“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的宏阔文化视野。歌德时代的德国人依然过着“孤陋寡闻”的生活,而民族文学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互鉴和文明互鉴。因此歌德提出:“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歌德“环视四周”,以德国为中心,不断向整个欧洲、整个世界拓展,最终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时代来临了”的命题;同时强调,借鉴外国民族的文化,既要“植根本土”,又应“符合性格”。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学与世界学学科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的关系上,陈Chun等主编的《比较学概论》中的“比较学”定义有不绵密之处;范伯群等主编的《中外学比较史》中对歌德的“世界学”言论的阐释游移不定;雷马克所罗列的“比较学”与“世界学”之间的细密差异未必尽然;约斯特把“比较学”是“有机的世界学”的说法过于主观。从国内目前比较学与世界学研究现状看,“自觉的比较意识”从理论和方法上刻意的提出,并非仅仅是比较学学科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世界学学科存在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实,后不但理应如此,而且本该如此,只是学界将其冷落了。  相似文献   

5.
在东南亚华学中,泰国华学的本土性较强。泰国的华作家在融合了中国传统化与泰国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泰华学。泰华学与泰国的国教——佛教以及泰国的社会政治有很大的关系,泰华学既不同于中国化,又区别于泰国化,是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有着独特化内涵和化取向的学艺术。  相似文献   

6.
存在于1923年——1949年间的无产阶级学,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学。中国无产阶级学是在工农革命运动、战争、区域性化、非无产阶级学、世界无产阶级学等因素构成的生存境遇里发生发展的。探讨中国无产阶级学这一生存境遇,对于认识中国无产阶级学的本质、规律、特征和评价中国无产阶级学的价值与意义,都是大有稗益的。  相似文献   

7.
别林斯基:俄罗斯文学的一道风景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十九世纪世界学的版图上,俄罗斯学是一个光华满天的星系。自普希金(1799—1837)始,到契诃夫(1860—1904)止,其间可谓大师辈出,群星灿烂。在我们对此期一大批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及其传世经典叹羡不已时,还有一位学名家十分抢眼,这就是伟大的学批评家别林斯基(1811—1848)。他虽也有诗歌、戏剧、小说方面的实践,但他是以自己在  相似文献   

8.
歌德所提出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历来有多种解释.它要么与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联系在一起;要么与以一种自恃的主流文学来一统天下的中心主义联系在一起;要么与人类文学演变的历史上所必然出现的结果联系在一起.本文结合<歌德谈话录>的具体语境,指出歌德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所具有的三种所指内涵,进而说明歌德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所张扬的既是一种理想,更是歌德本人践行的一种"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9.
歌德第一个明确提出“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将这一概念引入他们的文艺理论思想体系,科学地揭示出“世界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准确地阐明了文学发展过程中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整体能动效应关系。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论说,赋予我们更为开阔宏放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学在中国坛独领风骚。女性学的本风貌可用一个公式来表述,那就是社会生活化——生活个人化——个人心灵化。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学,走过了一条争取被男权化接纳、建构女性联盟、解构男权化的心灵之路。女性学的主流对男权化堤坝产生着强大的冲决力,也对女性自我解放产生着不可缺少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具有自觉的比较学意识,综合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将使中国学研究得以拓展广度和深度。把中国学放在世界学发展的总格局中进行考察,有助于认识中国学不同于其它民族学的特点与价值。在以西方学理论为参照的同时,立足本民族化,坚持自身的学术传统将使中国学的研究更有成效。比较学研究作为开放性的学批评体系,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融合,同时强调以学性为研究的中心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把物质生产的空前进步、资本的疯狂扩张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作为世界文学时代到来的深刻动因。他们与歌德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未对"世界文学"这个术语进行理论的界定和阐释。自此以后的世界文学研究应该说是在不同的方向和路径下展开的。从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狭义)都有对世界文学理论的关注,只是到了后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它才成为一个焦点,尤其是卡萨诺瓦和莫莱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要在与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积极对话中,建构出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世界文学观及相关的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13.
学作品的翻译关键在于风格(体)的翻译。现代艺体学认为风格产生于对常规(norm)的变异,风格就是前景化。因此,前景化语言的翻译在学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将探讨语言前景化理论的产生,前景语言的体价值及其可译性。  相似文献   

14.
本分析了传统的学阅读教学模式坚持作中心论、本中心论的种种弊端,并与接受美学的读中心论观点进行比较,进而以其视野嬗变理论结合教学实例构建一个新的学阅读模式:再造本意象世界——创造自己意象世界——联系历史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15.
歌德(J.W.Goethe,1749—1832)是一位闻名世界的伟大诗人,这大约是尽人皆知的;但有多少人知道他曾以一个物理学家的身分,指名道姓批评乃至辱骂牛顿和牛顿的光学理论,试图在科学界挑起一场大论战,可能知者就廖廖了。尽管歌德摆出了大论战的架式,而且还有黑格尔(G.F.Hegel,1770—1831)助阵,但这场论战在科学界并未真正形成。这倒不是歌德不想恋战,而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歌德想战,无奈物理学家觉得歌德的物理思想太原始、粗糙,而且他那付骂阵的架式令人恶心,因而几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学研究以21世纪中国古代学学科建设为中心,包括学科研究视野的展拓、学理论的创新、古代学研究学本位的回归及古代学的教学等问题,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主要问题。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如儒学研究,则围绕如何弘扬、创新儒家化,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为主题,进行理论梳理、思考和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晚明,鄂东化基础好,王学左派学术气氛浓,李贽长期居住在黄安(红安)、麻城,吸引了许多进步人士,形成了集结体,麻城成了进步哲学的中心;湖北公安、竞陵(天门市)二县又相继崛起了主宰整个坛的进步学流派、公安派和竞陵派。因此,晚明进步哲学学的中心在湖北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雷娟 《现代语文》2006,(8):62-62
网络学背靠“网络”,面朝“学”,从本质上讲,只是学借以传播的媒介或说方式不一样。我认为不管是传统学,还是网络学,只要是学都应是关注社会、历史,关注人人的心灵与情感。网络学也不应超出这个范畴,但同时我们又不能否认“媒介即信息”。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新方式。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作为一种新颖特殊的字样式——网络学的基础特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化转型,当代中国学分化为主导学、高雅学和大众学。这三种学形态有层次高低之分,其中大众学处于最低层次,主导学处于中间层次,高雅学处于最高层次。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产品成为商品,学的效益决定其命运。主导学主要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在此讨论范围。在当前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和消费高雅学产品成本高,收益小;生产和消费大众学产品的成本低,收益大。高雅学的衰落和大众学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随着人们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雅学将充分实现其效益而逐渐兴盛。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与时代     
尹泓 《现代语文》2006,(4):94-95
歌德在1826年1月29日的谈话里,谈到了学与时代的关系,他指出:“一切倒退和衰亡的时代都是主观的,与此相反,一切前进上升的时代都有一种客观的倾向。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倒退的时代,因为它是一个主观的时代。这一点你不仅在诗的方面可以见出,就连绘画和其他许多方面也可以见出。与此相反,一切健康的努力都是由内心世界转向外在世界,像你所看到的一切伟大的时代都是努力前进的,都是具有客观性格的。”歌德是从创作主体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角度来思考学与时代的关系的。说到学与时代的关系,我觉得这里的客观与主观应该兼指艺术家的创作倾向与时代氛围。也就是说,在一个进步和上升的时代,艺术家的创作往往倾向于客观地再现现实生活,而在一个倒退和衰亡的时代,艺术家的创作则倾向于抒发其内心的感受。同时,代表进步倾向的作家与生活在进步时代的作家并不等同,前强调作家的创作倾向,后强调时代氛围,而且无论是创作倾向还是时代氛围都不具有孰优孰劣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