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秉吉 《成才之路》2010,(17):I0019-I0019,I0020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后,面对教材内容新,教材容量大和课时安排紧的实际情况.如何以高质量达到目标的要求.成为了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李云东 《新疆教育》2012,(20):106-106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1年7月正式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体现了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吸收了近年来外语教育研究的新成果,从教育观念、课程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段对于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的描述中,明确指出了高中英语课程与义务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的侧重点,如何深刻地理解这个目标,如何让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孙辉芳 《考试周刊》2010,(28):107-107
《全日制义务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特别是注重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倡导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接近真实语言学习环境中能够进行思考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根据《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标准》的实施建议有一条是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三步”阅读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1;以下简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阅读能力是最主要的语言技能之一,是发展其它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阅读训练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和掌握语篇所承载的语言知识;提高语篇主题内容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0.
听力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要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适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上几项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听力的发展,因此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闫萍 《考试周刊》2010,(45):107-108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不仅是学生提高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需要,而且是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在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学习激情;注重课堂的任务探究性,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关注语言表达的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都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有益尝试。这种教学过程的优化,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潜能,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蒋云 《考试周刊》2010,(45):117-1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在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学习思维模式参与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一方面能够起到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学习地位。我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鼓励同桌学习探究,互相帮助;鼓励小组合作探究,互相学习;倡导情境再现探究,互相表现。这样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赵金辉 《考试周刊》2010,(23):115-11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了新课程的性质和理念,即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语言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李艳 《考试周刊》2012,(14):91-92
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导入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进行简要探析并给出相应建议,旨在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这方面,概念图无疑是教师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8.
在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这一基本思想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得到进一步的认可和深化。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合作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高中毕业(8级)的写作技能应该实现如下目标要求:1、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明观点和态度;2、能根据课文写摘要;3、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4、能分别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这些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从简单的语言表达提高到基本脱离母语,用英语进行认识、思维,并运用英语的多种词汇、语句和文体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传达某种信息、主义。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具体到写作上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参与等方式,实现写作目标,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徐晓凤 《考试周刊》2010,(54):156-157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