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记者是一个为公众所尊重的职业,在许多人眼里,记者几乎无所不能,上至高官政要,下至黎民百姓;不管是国家机关,还是乡寨村镇,只要出现新闻,他都有权“报”一下。所以,社会对记者便有“无冕之王”的称谓。“无冕之王”可谓神通广大,这正是党和政府赋予记者的权利和为记者工作提供的便利。但是,这种权利的使用是要讲究分寸和技巧的,运用不好,“无冕之王”也会碰壁。1993年9、10月间,辽宁省沈阳市发生了一起新生儿感染未知病毒连续死亡的恶性医疗事故,从该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沈阳妇婴医院因感染同一种病毒连续死亡18名新生儿。其实,在该恶…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记者在互联网络的运用中要善于借助各种网络传媒的信息资源,加强新闻外延的拓展,让互联网络在信息资源的提供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作用。本文就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做好新闻外延,进行简单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宋正 《新闻界》2013,(1):3-6
对于记者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记者的职责,一些社会公众的认知是模糊的,有些人还在媒介改变命运的神话蛊惑下,对记者怀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本文通过对记者角色的分析,总结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记者的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体现在社会大众与记者本身对记者职业的不同理解,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容易出现道德失范以及公众对记者的道德审判。本文以对姚贝娜逝世的报道为例,从事件中记者的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冲突的具体表现以及各方的评论观点入手,探讨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媒介角色认知"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关键指标,从实证角度考察互联网使用对中国记者媒介观的影响,从而以管窥豹,折射出社会大变迁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与去向。以对全国16座城市56家媒体813名记者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证明,中国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正经历由传统(以宣传教化为主导)到现代(以信息监督为主导)的转变。互联网使用以及因使用而引起的互联网依赖,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上述转变。这意味着,互联网这一外部科技因素的影响力可被内化到记者的职业准则中,促进新闻专业主义,并成为中国新闻改革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记角色边缘化现象凸显,采访报道一味追求娱乐化、低俗化,追求离奇情节,大炒名人新闻,肆意侵犯他人隐私,已在受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人们不禁要问:记在采访报道中应扮演什么角色?难道仅仅是诲淫诲盗内容的制贩或是无动于衷的冷血“看客”?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新闻记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的社会角色重新作一番剔肤见骨的自察和反省。  相似文献   

7.
蒋国梁 《新闻实践》2013,(12):76-78
核心阅读:在西方有一条咒语:There is always someone closer to the source(总有人更接近新闻源)——这在社交媒体时代更为适用。新闻机构拼的不再是如何得到第一手信息,因为总有公民记者(citizen journalist)比你更有时间、耳目、地缘等优势出现在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所以新闻工作者如今要做的是:发现新闻源,并对其进行求证核实。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询,在探询中求证,在求证中解读。"求证核实",本身就是新闻记者的核心任务,我们所熟稔的社会新闻的操作就是对信息的求证核实过程——线人爆料,记者赶往现场。  相似文献   

8.
驻站记者,就是报社长期派驻在各地的新闻记者。驻站记者的工作和其他一些记者的工作有所不同,除了要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  相似文献   

9.
盛芳 《新闻通讯》2009,(1):36-37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处在新旧秩序和价值观的断裂与碰撞中,社会心理出现混乱与多元化,过去不曾预想的各种问题、现象每天都在上演,这样一个时代对新闻记者来说是可以大显身手的时代。一个个优秀的记者践行着自己的新闻理念并付诸新闻报道,扮演着多样化的社会角色,记者的职业意识由此出现分化。笔者试图对深度报道中记者角色认知和群体职业意识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记者》2013,(6):63-63
宋正在2013年第4期《新闻界》撰文说,记者是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按报道内容可以分为政治记者、军事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科技记者、体育记者等。 一、新闻记者担负的角色。新闻记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和社会活动家,这是对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所作的最简洁、最本质的概括。记者是社会公仆、人民公仆,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记者的角色观。他们必须以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是党和国家的工具,是人民群众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分隔化的媒体平台正在发生更加紧密的联系,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广播电视记者应该怎样定位自身,从而寻求更多的工作价值,已经成为行业内热烈讨论的话题。为此,笔者从自身角度,尝试分析了融媒体时代与融媒体记者的内涵,然后提出了自己对于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人人都是报道者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种新的社会舆论形态开始出现,有人将其称为人人都是报道者的时代。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互联网的论坛、博客、播客等成为发布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是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媒介产物,是一种"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介。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的转型面临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例如在信息的流动方面,形成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格局;在媒介融合方面,传统新闻生产者话语权发生了变化;在新闻工作者素养方面,从"小新闻"阶段过渡到"大传播"阶段。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或然方向是多元的,但有四点应有之义:角色定位应当朝向全媒体新闻工作者;角色实现可以尝试朝向成为"意见领袖"工作者;角色素养必须做到职业逻辑与制度逻辑的完美结合;角色话语权的塑造应当朝向共同主体性导向。  相似文献   

14.
融媒时代,记者的工作方式和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了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负职责使命,新时代的记者必须重新定位,需要建立用户思维、提升生产技能、具备运营能力、具有产品观念、关注数字经济,从观察者、记录者到社会活动家,再到如今的运营者转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所以,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6.
记得大学的第一节大众传播学的课堂上,老师曾经这样说:记者,是记录所发生客观事实的人。工作后第一次外出采访,采访对象说:记者好啊,是无冕之王。如今从事记者工作七年,却发现时代的变化让它变成了难以一言以定之的一个称谓。  相似文献   

17.
梁莎莎 《今传媒》2011,19(1):133-134
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数字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对资讯流通的主控力量,人们可以更加快速地从网络中了解到最新的资讯而不受传统媒体的控制,普通民众的声音有了表达的地方。他们开始利用身边的数码相机、手机、互联网等,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奇闻异事。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正因如此,也就催生了"非职业记者"的出现。甚至对新闻事件进行采写、评论或发布,这种现象的出现逐渐成为传统媒体的一种补充,在社会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担当起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阐述非职业记者出现的社会条件,分析非职业记者的局限性并提出其解决方法,务求规范非职业记者的传播行为,使新闻事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魏丽 《新闻世界》2021,(2):68-70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媒体时代到来。面对变革和挑战,传统纸媒应如何把握未来发展之路?如何成功转型?本文认为,纸媒能否成功转型,也取决于纸媒记者角色的转型。因为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新闻的采写、发布与传播等都需要记者来完成。现就全媒体时代纸媒记者角色的现状与转型路径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关明  秦国宏 《新闻三昧》2004,(12):27-28
当年,美国为了军事机密而研究第一个计算机网络阿帕网(ARPA)时,没有想到会演变成今天高度公开的因特网INTERNET,而且会如此深入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女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与传统 我们的分析从60年前开始。1949年以前的我国新闻史上,曾经涌现出大批女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