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作为旧时代媒介,不像报纸一样具备真实形态,也不像电视一样具有画面语言,广播的所有魅力都来自于语言的组织,所以,一档广播节目做的好还是差,根本上就取决于记者和编辑的语言规划、协调能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许多的广播节目中加入了网络语言的运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适合于放到广播节目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注意做好语言的把关者,更好的规划、过滤广播节目中的语言,使人们的广播更健康、时尚、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2.
谭康 《新闻爱好者》2011,(6):108-109
本文从广播的定义入手,结合广播的传播特点,以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方法揭示广播语言的内在含义,在此基础上对广播语言的特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结合个人的主持经验对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运用好广播语言为节目增色添彩作以总结。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交流方式兴起,网络语言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在广播新闻采编方面,怎样能让网络语言影响的正面效应最大地发挥出来,同时尽量规避其负面影响,这是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新媒体形式下网言网语对广播新闻采编的影响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应对网言网语影响的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濂 《新闻记者》2004,(10):44-45
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在网络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迅速快捷,此时,传统语言的表达已不足以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输出,于是,有别于中国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普及和在社会中传播。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传播是一种时尚的大众传播方式,它因前卫和新潮受到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大力发展,中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无疑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和核心。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在2011年年底已达到5.13亿人。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网络语言对广播电视语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艺广播是广播电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台的“重头戏”,它占各台总播出量的比重较大。广播要生存发展繁荣,就要在办好文艺广播节目上多下功夫、见成效,以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习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网络诞生之日起,就随之产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带有明显标志的"社区"语言,有着与传统语言截然不同的随意性、混合性等特点,大多数语言形式有悖于语言规范化的原则,对我们的语言习惯有着极大的冲击。在中国数亿网民中,青少年占了绝大多数,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新闻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语境中应运而生的,它出现的过程经历了语法的改造,经过了漫长时间的累积逐渐走向成熟。而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在短时间内突然拔地而起。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评说,我们应该从它的发展、特征入手,从根源上考察它对新闻语言的影响,进一步规范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9.
广播宣传要想提高质量,就不能忽视通俗语言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讲呢?本人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不说“我”,而是“偶”;“尴尬”一定要说成“监介”:“很s”是形容说话拐弯抹角;输入两个“=”号,就表示让对方“等等”……时下,一种新兴的风味语言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已成为网民交流的时尚。  相似文献   

11.
张毅 《河北广播》2007,(6):81-83
广播,通过电波传播声音进行宣传,供广大听从收听。用声音宣传,是广播的主要特点。看报刊用眼,听广播用耳。看报的时候,可以停下来,把不懂的地方再看一遍,听广播却没有这种重要条件。所以,我们编写广播稿件,组织广播节目,就要特别注意发挥声音宣传的优势,扬其所长,多增加一些如实况广播、录音报道、配音配乐广播等等。这样会使宣传更富有真实感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夜间广播的三种主要节目模式出发,结合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存在收听习惯与需求,分析了夜间广播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广播的服务性一直是广播工作者在理论上不断探讨,在实践中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展照英 《新闻导刊》2006,(5):28-28,29
“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人类交际时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声音。虽然语言的风格是多样化的.但新闻语言和网络语言由于各自的特点、性质和处的环境不一样.所以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网络与电视两大媒体语言在受众、语体、新词热词、时尚性及渗透性等传播模式方面的考查,凸显了网络语言的特点,同时明确了网络语言渗透到电视语言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平台的强势崛起冲击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生态。网络流行语进入了广大年轻受众的交流日常。智能技术时代,传播语境的变迁以及受众角色的转变使得传统媒体的新闻语言变革成为必然。新媒体语言在具有大众化、多元化、简易化等特征的同时,也呈现了粗俗化、同质化、易变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传统媒体新闻语言的发展路径:对网络语言进行批判地吸收,避免一味地追随网络流行趋势,明确传统媒体自身定位,做到趣味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是网络发展所带来的附带品。"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感到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之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像"7758"表示"亲亲我吧"",886"表示"再见"。我们不难看出,网络语言有创造性、形象性、方便性、娱乐性、主  相似文献   

18.
19.
进入21世纪,各种网络词汇、网络文体不断涌现,并被传统媒体经常借用,形成一种潮流,究其原因,是网络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时尚化等特点,在相当程度上契合了传媒有效开展传播活动、吸引年轻受众的需要。从更深远的层次上分析,传统媒体主动借用网络语言,彰显了传媒传递文化遗产的自觉,体现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广告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大众传媒,名牌主持人节目的打造需要精心策划、精确定位,更需要持之以恒的高质量播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广播语言的支持。一、广播语言的个性化是广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差异才有选择,有个性有风格才会有市场。广播近20年的发展事实证明:栏目缺乏,千人一面,过于相似,会在多频道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