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勇 《视听界》2013,(1):113-113
“走转改”活动在各地深入展开后,人们在媒体上越来越多地看到带着田野芬芳、倾注着民生关怀的新闻报道;一向客观、冷峻,一度有点高高在上的主流媒体新闻,听上去、看上去多了几许人文关怀的色彩,用观众的话说,“这下可真是‘接地气儿”’了。一些具有探索精神和强烈使命感的广电人,诞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带动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思考:有“温度”的新闻,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
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让新闻有“温度”,体现人性光芒,越来越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共识。新闻记者只有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才能写出有情感、有“温度”、有生命力的报道,新闻报道才能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3.
4.
5.
捕捉新闻信息需要新闻工作者时时关注老百姓的讯息,掌握社会发展和生活动态,要写出有温度的新闻,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融入百姓生活,接地气.本文主要从有温度的新闻工作者本身所具备的素质以及写出有温度的新闻的方式方法出发,探讨分析如何"以人为本,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6.
社区新闻,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社区里的新闻事件。社区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延伸,在拓宽新闻报道领域的同时,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存状态,服务百姓生活,有较为广泛的受众,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当前新闻界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走基层接地气,践行  相似文献   

7.
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开头,所以在写新闻的人里边流传着一句话“千斤采访四两写”,来表明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写作的老记者说过一句话:“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当不好记者的。”那  相似文献   

8.
郭亚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朴实无华,他人朴实,话语中也透着朴实;他的身上有一种新闻工作者莫名的魅力。他做过《早餐前后》的夜班编辑,做过农村节目的制片人,也是一名长期奋战在采访一线的记者。2001年,他受台里委派到汤原县第一小学支教并挂职副校长,  相似文献   

9.
我有个习惯,买菜时喜欢和庄稼人一起聊聊收成,逛街喜欢看时尚广告,笑称是抓住青春的尾巴。其实,这些举动是为了增加新闻稿中的“泥土味”。  相似文献   

10.
晨涛 《新闻记者》2000,(4):19-19
说到“三同”,人们并不陌生,就 是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同”并非过时,而且还应让这种作风在新闻界发扬光大。这里,我想结合我自己和我们沧州晚报的实践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我们党历来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呢?我说这里边没有窍门儿可言,“诀窍儿”只有一条,就是深入深入再深入,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体察民情,只有这样才能为之代言。 我过去当一般记者时有个习惯,外出采访每到一地,先不急于找当…  相似文献   

11.
曹刚  叶薇 《新闻知识》2004,(1):16-18
2002年6月22日,山西繁峙县金矿区的38名矿工在王全井的特大爆炸中不幸遇难。一年多后,2003年9月15日,新华社报道11名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了现金、金元宝。26日,新华社再次详细公布了记者名单和受贿金额,并以此为警示,向全社会做出承诺:坚决抵制有偿新闻、虚假报道。由国家级的权威通讯社专发报道处理属下记者的新闻违纪,并通过“公示”号召社会对自身进行监督,较为罕  相似文献   

12.
春节,即便在极寒之冬,也是一个令人倍感温暖的节日。  相似文献   

13.
“一头汗.两腿泥”.才能打好写出好新闻的基础。“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军队媒体纷纷推出专栏、派出记者深入基层,一大批来自一线、带着泥土芳香、反映基层官兵生活的原生态新闻呈现在我们的媒体上.受到了广大官兵的欢迎和热捧。由此可见,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真正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4.
“阳光照在你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头。”新闻有力量,也有温度。在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唤起社会关注的目光时;在剥开层层“阴暗”,坦露真实,引发批判的声讨时,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好新闻应该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来自于你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的素养和你的作品是否被一种人性的光辉所照耀?而这通常也被认为是新闻的伦理。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赋予了社会更为广阔的舆论环境,也将新闻从业推入更为迅捷的舞台,各类咨询庞杂交汇,新闻触角进一步延伸,身处海量的信息时代,对职业新闻工作者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不仅要懂得甄别的新闻源,也需要具备更强的新闻敏感性,这是记者生存的“利器”。  相似文献   

16.
笔者刚从事记者工作的时候,尽管一年到头忙着写稿,但在内部评选时好稿却寥寥无几,而一些老记者虽然稿件数量不多,却篇篇中的。分析其中原因时,才发现自己稿件质量不高,是不重视到基层面对面采访,只是把所搜集的会议总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的社会,每个人都特别忙,生活节奏也很快,所以大家都希望所听到的新闻具有新、快、活的特性,而广播新闻就刚好可以满足这一点,广播新闻是记者在事发现场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可以保证绝对的真实性,这也就体现了广播新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与众不同,乃众所求。”新闻报道,不仅要求新闻事件要新,同时要求新闻报道的形式也要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享受同样的新闻资源时,要做到“与众不同”。《牡丹晚报》常常要求记者“要做菏泽最好的新闻”。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运作过程中,在“策划”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9.
王多 《新闻实践》2008,(11):44-46
写新闻评论最重要就是"言之有物"。当然,不只是新闻评论,其他新闻体裁,推而广之,天下文章,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言之有物"。然而,这个最基本要求,听起来简单,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相当的难。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敏感呢是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