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拟人化手法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许多寓言、童话都是用拟人手法写的。所谓拟人化,就是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于外界事物上,使之具有人格化。因为这种方法是将物拟作人,故称拟人化手法。拟人化手法作为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方法,和修辞学中讲的比拟、譬喻是两个范畴。修辞学中讲的比拟、比喻是修饰语词的方法。我们这里讲的拟人化写法是贯穿新闻写作全过程的表现手法,不仅仅是个语言加工问题。虽然记者、通讯员在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新闻时,离不开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段,但在一篇新闻作品中出现几处或十几处比拟和比喻,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它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3.
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如烹调方法不当,吃起来也并不鲜嫩,这就是“鲜鱼得有鲜做法”的道理。写新闻也是这样,只是材料新鲜不够,还要有鲜活的笔法。鲜活新闻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新闻事实新鲜得──水灵灵,新闻写法活泼得──扑楞楞。这里,且不说如何选用新鲜的新闻事实,只谈谈怎样用鲜活的笔法写出鲜活新闻的几点粗浅看法。首先,要有个鲜活的标题。如今的年轻父母们给孩子起名字,可谓绞尽脑汁,生怕孩子的名字与别入重了,或者落了俗套,不够响亮等等。可是,我们有些作者对给新闻起名字却马马虎虎,不大在乎…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通病是“死”材料、“死”数字、“死”程式、“死”面孔,枯燥无味,很少有生气。我们看到,从文风的角度出发,一些跳出数字堆的,能生动活泼地再现经济生活的新闻最受读者欢迎。用散文的笔法写经济新闻。随州报1986年12月7日发表的《北缘线上桔花香》,一开头就用散文的笔调写道:“柑桔,它象一个爱挑剔男朋友的少女,超过了它的宽容限度是不肯随意出嫁的。世界上80%的柑桔分布在北纬18——34度的亚热带地区。唐县镇群玉村2600多株柑桔却‘嫁’在北纬32度的危险边缘上,稍有怠慢,它就有‘离婚’的可能,或者不愿‘生儿育女’”。把一个农民如何探索南桔北移的动人情景写得生动形  相似文献   

5.
6.
谈谈写消息     
小杨同志: 来信敬悉。您谈到自己为写不好消息而苦恼,要我介绍一些经验。我当了三十年记者,也没有写出多少满意的消息,但盛情难却,只好谈点一孔之见,供您参考。要写好消息,先要了解它的特点。消息最大的特点是:用最精炼的文字,以最快的速度,表达出翔实的事实。具体点讲,消息写作有这样一些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写消息     
我是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华北石油局下属单位的一名职工,对新闻的写作略知皮毛。我的第一篇“消息”被《华北石油信息》采用了,仔细看来,标题已改为《东北西走只为一线,井下物资站累并快乐》,文章内容也被编辑增加或删去,似一块粗糙的工被雕琢后更加美观。细细读后,就感觉写消息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它通常是作准确概括的报道,简明扼要地叙述新近发生的事实,还要遵守一定的格式。看来,人的一生是有学不完的东西等待着去挖掘,只要用心,一定会有收获。学写消息@王显慧  相似文献   

8.
9.
《新闻界》1997,(2)
[原文]一次性医疗器械问题多经营者熟视无睹奈如何检会一:。)11华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现场实录:27日1点正,记者随执法人员在汪家拐对号“华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从业人良现场不能出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所出售的“四川区用高分子制品厂”生产的“良友牌”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无卫生许可证。检查二:(略)检查三:(略)执法人员:国家明确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产品不得流入市场,不准进入医院。目前,一次性医疗器械、卫生消毒用品生产、站售混乱,部分生产、经营单位把关不严,致使未经国家批准的上述用品…  相似文献   

10.
黄平 《新闻导刊》2008,(1):26-26
散文(prose)同新闻(news)一样,其"首要特征"是真实性,它是一种以描写真人真事为特点的文体,常把叙述、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它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做到形散神聚。用散文手法写新闻在世界新闻史上早  相似文献   

11.
一张新闻纸主要靠消息传递大量的信息,消息作为新闻的主要体裁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一种记者追求的错位现象,认为大手笔必写大通讯,好新闻必是通讯体等。形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恐怕与消息写作手法陈旧,过于程式化有关。因此,改革消息的写作手法,使之能够入耳、入目、入脑、入心,这是办报人的共识,也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写消息,在一些人看来很容易。其实写好消息最难。写好通讯的记者大有人在,而写好消息的记者,屈指可数。写消息难,最难一点就是它短。要在很短的篇幅中,把事情说得很生动、很吸引人,很不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多。例如把语言搞得精炼些,就是一种办法。但写好消息最基本的还是选好角度的问题。其中,选好“接近点”是一个重要的技巧。请看这样一条消息的修改。第一遍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修改,是在文字上的修改。第二遍是改写,即在角度上有一些变化。先看第一遍修改,改过以后,自然是好多了。现  相似文献   

13.
消息与通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新闻体裁,但事实上,二者共同之处甚多.在很多情况下,通讯的某些片断或者整篇通讯都可以被改写成消息.如<医生,你能让我安乐死吗>(原载1999年12月10日<南方周末>):  相似文献   

14.
刘金凤 《新闻三昧》2007,(10):26-27
有人曾这样说过:"高明的记者,不是给读者叙述新闻,而是向读者再现新闻,把读者带到新闻发生的现场,看到场面,听到声音,嗅到气味,感受其中的氛围,从而产生如临其境的效果。"就是说新闻媒体应给读者提供  相似文献   

15.
作者原文: 北京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合一收费 北京市电信管理局将从5月10目开始,实行长途电话和市内电话合一收费,以方便用户交费。 据北京电信局负责人介绍,随着北京电信事业的发展,目前,北京市已有电话用户200多万户,其中190多万户为长途直拨用户。在此之前,这些用户拨打的长途电话和市内电话,实行分别交费办法,市内电话到所属的电话局交费,长途电话则到指定的邮电局所交费。电话用户如果拨打了长途电话,除了要到电话局交市内电话费外,还要到邮电局所交长途电话费,很不方便。为了解决电话用户长途电话和市内电话交费的问题,今年初,北京电信局把长话市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羊城晚报上的当天消息显著地增加了,新鲜的东西增多了,引起了报社内外热烈的反应。我曾对3月14日到25日的一版报纸作了一个不精确的统计,在这十二天中共发表了当天发生的地方消息五十一条(其中有十六条是隔天下午或晚上发生的事情,根据晚报的出版时间,也列入当天消息计算),最多的一天是19日,有十一条(其中有关地震的消息  相似文献   

17.
消息是报纸的主角。近年来,为克服新闻写作一般化、概念化的毛病,大部分地市党报记者都在为读者提供真正有价值、引人爱看的消息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使党报的可读性大大增强。然而,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  相似文献   

18.
消息中的背景是新闻在报道事实时所使用的背景材料,它是指与新闻事实有联系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地理特征、科学知识等,为新闻提供详细的注释和补充。 对比映衬,深化主题。有些事实看似平常,单独写,并不引人注目。这时如果运用背景材料,抓住事物的今与昔、前与后、正与反等加以映衬,就可以使新闻的意义鲜明,主题深化。例如,在《最后一滴水是眼泪吗?》这则消息中,就采用了一幅宣传画的主题: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也许就是自己的眼泪,以宣传环保,唤醒公众的自觉意识,在背景材料中就运用了正反对比手法进行描述,使…  相似文献   

19.
没有比阅读葬礼的消息更为沉闷单调的了、可阅读杨起写的《密特朗的葬礼》(见1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却别有一番感受。它既有悲怆的浓烈气氛,又使人领略到异国葬礼的风俗习惯和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稿件一开始连续推出三个特写镜头,将人带进了事发现场。第一个特写镜头是巴黎圣母院追悼仪式的场面:一位黑皮肤的女歌唱家唱起了一首悲怆、飘逸的安魂曲,为1月8日逝世的法国前总统密特朗送别。 第二个特写镜头又将人从巴黎圣母院带到了密特朗家乡雅纳克镇的圣·皮埃尔教堂,密特朗的亲友在为他做  相似文献   

20.
据闻,新闻界一些(请注意,我这里讲的是“一些”)老手、高手、大手笔不大热心写消息,尤其不热心写“小消息”(这里所讲的“小”,仅就篇幅而言,完全把题材大小、意义大小、作用大小排除在外)。近一年多来,有幸拜读一些老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职务申报材料,发现他们提供的“小消息”(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