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意图] 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创新.引导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祝宇 《现代语文》2010,(5):101-103
一、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相似文献   

3.
教学理念:1.以趣为本——创设言语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追求以学定教的教学境界。2.以读为本——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法在读中明。引导学生紧扣探究的切入点,从关键词句、细节处入手,通过品读与联想相结合,丰富体验,与人物深度对话,感悟人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指导朗读则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找准读点、体悟人物情、传授技巧等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实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 本课文字朴实无华,学生在读文之后就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因此,教学设计没有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结合教材设计一些情境,给学生留下一些思维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语言,感受宋庆龄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关爱,文章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是一篇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的好文章。可是,由于文中描述的事件的时代久远,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情、送别情景以及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难以产生共鸣。因此,运用一般的讲读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是不…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是一篇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的好文章。可是,由于文中描述的事件的时代久远。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情、送别情景以及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难以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9.
张胜红 《新疆教育》2012,(13):171-17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理解和表达的活水源头,是体验和领悟的重要途径,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就要求读者要“潜心会文”、“披文入境”,要“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碰撞,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他们真实的欢乐与痛苦”。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把书读在脸上”呢?  相似文献   

10.
创设良好和谐的情感氛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运用揣摩、朗读等手段,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咀嚼语言的蕴涵,品味语言的精妙,通过朗读、体验,从而感知、理解文本,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激活生活积累,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蔡细妹 《教师》2014,(8):68-68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静止在纸面上的人物和事情及情景活泼起来,展示语言美、韵律美,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及语感的能力,让学生在思想与能力上突现由“感”到“悟”的飞跃。现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潜心读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领会表现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让学生对比九色鹿和调达截然不同的言行举止,解读人物的精神世界,明辨是非善恶;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将学生平时积累的一些成语,通过积极运用,使其真正根植于…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采用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体验感受的教学方法,提升阅读效率。采用情境式阅读的方法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升思维能力,在想象中揣摩人物心理,在交流中提升审美认知,结合生活体会人物情感,在读写结合中品味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5.
韩风芹 《中国教师》2013,(Z1):114-114
学语文离不开读,读离不开评。离开了点评的读,课堂上起初朗朗的读书声渐渐消失,没有评价的读,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声音很快就低下来。评价能激发读,带动读,让学生读的抑扬顿挫,读的慷慨激昂,读的气吞山河,读的淋漓尽致……读是老师和学生课堂互动的桥梁。学生在读中才能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才能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疑,在读中解惑,形成一种与作者心灵的碰撞,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假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做好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教材内容]苏教版第十二册《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的教学。 [设计理念]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它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本教学设计围绕“军民鱼水情深”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  相似文献   

18.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热情赞扬了艄公战胜惊涛骇浪的无畏精神。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第八自然段中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落实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充分地感知艄公操纵着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中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教学时可将相关的事物重新组合,使之互为映衬,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深入的比较中自主发现,在密切的联系中深刻感悟,从而实现“在读中整体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物与事物比较,确认“…  相似文献   

19.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基于主题意义设计英语绘本教学,通过分析文本内容、梳理文本结构、明确写作意图、制订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活动等策略,引导学生在读前观察、在读中交流、在读后应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的是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了重伤的同伴,毅然献血,挽救了同伴垂危的生命。课文的情感非常强烈,作者着重通过人物的神情和动作的描写,反映了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难句、新词。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可如此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