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在专业教育,其教育内容以及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紧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府指令性专业设置模式,导致人才培养趋同化严重,特色化不足;专业设置忽视社会需求,导致大学生结构性失业;专业衍生机制被阻滞,造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僵化等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调整模式应该从政府指令转向市场引导,需要构建多元参与的专业规划机制,强化政府的"顶层设计能力";完善高校内部专业设置与调控机制,增强高校与市场的协同度;构建社会化的专业评估机制,发挥中介组织在专业调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学内涵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分析,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特征主要有:专业的价值取向体现行业性;专业的设置目标体现应用性;专业的课程设计体现复合性;专业的培养过程体现实践性;专业的人才评价体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杨燕琼 《教育与职业》2012,(24):123-124
通过解剖、分析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挖掘出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外的其他能力要求,结合学生的发展、文化、心理、社交、合作、就业等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构建公选课的设置目标、课程模块和内容要求,因材施教,实现公选课与必修课携手,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的目的,完成大学的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具有技术性、地方性与行业性特征,以培养"实践、实用、实干"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己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应遵循互生互长逻辑,使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契合;遵循内涵发展逻辑,突出办学特色;遵循学科协同逻辑,形成学科专业的协调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效益优先逻辑,注重规模兼顾效益的和谐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构建专业建设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机制;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构建校企联动的专业共建机制;建立多元参与的高校专业设置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5.
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的类型和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与探讨也形成了广泛而深入的态势.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过程中培育和积淀而成的,文章探讨了教育核心价值问题和应用型本科教育核心价值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探讨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核心价值的内容和它的特点,分析了这一教育类型针对选择者和社会两个方面的核心价值的内容,并提出此课题今后研究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专业硕士学位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进一步增强及学位类型日益多样化、学位体系日趋完善的新形势,特别是我国已有学位制度出现的弊端,高等教育分类的偏颇,劳动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经验,都表明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专业硕士学位的条件已渐成熟。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在于课程价值选择通常以"学科本位"和"教师本位"为主,而较少从"学生本位"和"社会本位""课程系统"的价值理念出发设置课程.通过我国F省工程学院与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中德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之异同,立足"学科本位、教师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课程本位"平衡点,提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社会本位的应用化、实用化、学生本位的成品化、课程结构的系统化、模块化、操作量化等方面值得中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借鉴.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科院校课程建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它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的本科教育无论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制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关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课程设置问题,从社会需求视角出发,分析现有课程设置,提出如何有效进行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设置的建议。本文数据来自湖北省八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和部分在校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课程设置存在重学术、轻应用,课程设置同质化、缺乏错位差异化,重视本科知识体系、忽略市场需求等问题。本文认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目标,在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课程设置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社会需求,结合各院系特色,发展特色教育,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优化课程体系,增加英语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7,(3):106-10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联动具有内在逻辑,两者联动具有现实必要性。实践中,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因教育理念的偏颇、基础资源建设的缺陷、运行机制的瑕疵等造成两者"两张皮"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确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本质,实现课程建设相融、"三个课堂"一体、实践平台相济、教育生态共建,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互促联动的能动选择。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8,(5):74-7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客观分析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更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完成全面育人的根本任务,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其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论述了通识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关系,重点介绍了通识教育在我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具体应用探索,明确了通识教育应该贯穿、融合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为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的分析,剖析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安徽科技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力求为应用型高校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贵阳学院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为个案,其实践教学由基础实践、教育实践和创新学习3个模块组成,在教学中倡导"做中学"的理念,应用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立足实践教学基地探索校内和校外联合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呈现创新性、综合性、选择性和多维度的特点.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在加强"实践取向"理念的研究、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内在统一、倡导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几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立足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前提下,结合旅游管理这一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较新专业,全面考察论证应用型课程内涵特色及实践意义。力求在基于学生"就业出口"和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前提下,为重构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以期对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应用型课程的建设有所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体育课程的目标追随学校办学理念,与其保持一致性是体育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席之位的重要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在学校教育目标的完整实现中体现应有价值。因此,体育课程的设置必然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职业体能和职业道德的获得等方面综合考虑,兼而顾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宏观政策环境、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政府呼吁及国内外相关专业建设等方面对终身教育本科专业设置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终身教育本科专业的设置具有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福建省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率先立法成果,为终身教育专业的设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福建省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呼吁加强终身教育人才培养;再者,境内外相关或相近专业及课程设置,为终身教育专业及课程设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最后,论述了设置终身教育本科专业需各级领导重视和政策扶持,并解决企事业单位的编制和工资待遇以及师资专业化和终身教育师资资格证认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战后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是企业联合相应的职业学校共同创办的教育方式.双元制教育不同于传统大学课程学习,它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重视学生的实践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腔医学技术...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只有明晰应用型本科基本的专业特征,才能科学合理地设置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级应用型人才,也才能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本文依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学内涵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分析,归纳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地方院校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针对翻译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实践课程学时少、实践教学手段落后、翻译实践与行业对接少、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调研就业市场需求和总结翻译专业教学的经验,结合地方院校的校情,提出"3+0.5+0.5"夹心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建立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实现高素质本科翻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