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种考试,是中国现代文官考试制度中任命人员考试的一种,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创造。自1933年至1949年,是特种考试的建制和发展时期。特种考试的应考资格比较特殊,有高于高等考试的,有和高等考试、普通考试相当的,有低于普通考试的,有介于两者之间者。特种考试程序和方法比较特殊,有按照抗战时期的初试+训练+再试模式的,有按照抗战以前的考试及格后即行分发任用的,有分为三试的,也有分为二试、一试的。特种考试的举办形式也比较特殊,有考试院考选委员会直接办理的,有专门组织考试委员会办理的,有委托各用人机关办理的。特种考试的种类和录取的人数最多,是同一时期高等考试、普通考试录取人数的35倍和23倍。  相似文献   

2.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高等文官考试制度(1927-193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如平 《历史教学》2004,(12):14-18
考试院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铨叙事宜.考试院自成立到抗战前,为选拔文职官员共举办四届全国性的高等考试.本文通过对四届高等考试的组织、经过、录取、分发和任用等方面的考察,认为其考试组织严密、录取公平,一定程度地体现了现代文官考试与选拔制度的精神.但大部分录取人员长期得不到任用,考选与任用脱节,使文官考试制度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3.
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高等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昊扬 《天中学刊》2003,18(4):84-88
清王朝覆灭以后,中国的政治进入了所谓的民主共和时代,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更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北洋政府积极向西方学习。竭力推行现代文官考试制度,制定并颁布了大量有关考试的法规法令和施行细则,并举行过两届高等考试,但因北洋军阀治下的北洋政府,只是一个名实不符、表里不一的军阀式体制,以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隶属于它的考试制度,也就必然徒有考试之名,而无任用之实,无法对国家行政管理产生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海梅 《文教资料》2009,(6):110-111
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是在继承中国封建科举考试和借鉴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其独特之处.其成败得失对我国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考试制度的现代化,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举行第一届高等考试后,就提出了废止扃闱制。然而为慎重起见,废止扃闱制的试验,先从部分省举行的普通考试做起,后拓展到1934年全国首届普通考试。至于第二届高等考试,只是改革扃试制度。1935年举行第三届高等考试,才不用扃试制度,但在总结经验时,又提议恢复扃闱制。经考选委员会于1936年决议:拟于扃闱制外,兼采不扃闱制。以上可见,废除扃试制度是在抗战以前,而不是在抗战时期。废除扃试制度的同时,一是建立防弊制度,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二是领导垂范,严格考试管理;三是考试简便与经费节约,实现了考试内容现代化,使政府选拔了所需要大量人才。  相似文献   

6.
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倩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5):120-122
文官考试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民国时期曾产生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将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进行比较,从中反映出两个政府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考试院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铨叙事宜。考试院自成立到抗战前,为选拔职官员共举办四届全国性的高等考试。本通过对四届高等考试的组织、经过、录取、分发和任用等方面的考察,认为其考试组织严密、录取公平,一定程度地体现了现代官考试与选拔制度的精神。但大部分录取人员长期得不到任用,考选与任用脱节,使官考试制度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为了改变吏治败坏的现实状况,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是出于对县知事在地方治理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北洋政府决心以考试来选拔基层官吏,希望通过举办知事考试重建公开的、程序化的选官制度,并制定颁布了相关的规章条例,使知事考试录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1914年2月,北洋政府举行了首届知事试验,使知事考试制度正式进入实践阶段。第一届知事试验已初具现代文官考试的特征,是北洋政府推行的一项具有建设性的措施。然而,第一届知事试验依然带有浓厚的科举残余色彩,尤其是保荐免试制度的存在,使知事试验制度的功效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童艺 《华章》2012,(16)
民国文官考试制度是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已有关于该时期文官考试相关学术进行评述,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北京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政治背景、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民国时期呈现出明显的几个历史阶段: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发端时期;北京政府时期是民国文官考试的发展时期;战前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民国文官考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时期;战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丰富和完善了文官考试法规体系。在立法上,民国文官考试法制化建设有其突出特征;在运行上,尽管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受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没能得以很好地施行,但仍有闪光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公开的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大英百科全书》载:“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公元前1115年),及定期举行的考试(公元前202年)。”①孙中山先生曾概括性地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②本文就中国科举制度对法。英。美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作一论述。一、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科举制的评论18世纪…  相似文献   

12.
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脱胎于孙中山的文官管理思想,成型于袁世凯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伊始,对其后南京政府时期的考试制度亦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这一制度的法制化、不平等性、科学性的特点的简单论述,以期对其作出积极、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笔者指出,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宣告了中国历史上考"官"时代的终结。尽管后来的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和实行新的文官考试制度,但其在选才任官和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与科举已不能同日而语。笔者认为,废除科举不仅是近代社会政治领域的重大转折,也是教育制度与考试制度的划时代变革:(1)科举制度的废除,改变了教育发展的导向,使考试的重心由考"官"转向考"学",新式学校的教育地位出现历史性转折,由此奠定了现代中国学校教育发展的根基;(2)与新式教育发展相适应,废科举后确立新的学校考试制度,各类考  相似文献   

14.
《甘肃教育》2008,(11):33-33
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曾在南京举行过两届高等考试。这个“高考”,并不是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而是相当于现在的录用公务员考试。其规模之大,远胜清末的“洋进士”考试与北洋时代的文官考试,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5.
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考试规划未及付诸实施,但已奠定了文官考试制度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考试对象的平等性、考试内容的实用性、考试任用的优先性等基本原则,对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开创之功。这表明,辛亥革命不仅在"破坏一个旧世界"方面居功至伟,也在"建设一个新世界"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对文官制度进行了两次改革,确立了现代英国文官制度,并把选拔性公共考试引入文官的选拔和录用。之后,经过不断改革、补充和修正,英国文官制度日臻完善,成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模仿的范本,并对英国的选拔性公共考试制度特别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英国文官录用制度改革的背景、改革内容和意义以及对英国当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动态     
新GRE~(?)普通考试将于2007年九月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韩国推出日前,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GRE董事会宣布,新GRE~(?)普通考试将于2007年9月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韩国推出。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现行GRE~(?)普通考试所不同的是,新GRE~(?)普通考试将在一次考试中完成,参加新GRE~(?)普通考试的考生将可以在一次考试中在计算机上完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方官考试制是是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各国政府选贤举能,广招人才、公平竞争,公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乃至行政绵提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英、法、德、美、日五国文官考试制度的产生,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征作一初步概述,以期对中国公务员考试制度有所鉴借。  相似文献   

19.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通过立法,正式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经多次修订文官考试制度日臻健全并付诸实践.文官考试制度对近代高等教育、民主政治建设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考试的故乡。自汉文帝前元15年(公元前165年)以策问考试以来,至今已有2155年;自隋炀帝大业年间创进士科以来,至今也有1380多年。16世纪中国考试开始传入西方,英法陆续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