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善耕 《精武》2007,(9):14-1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用这两句话说明本文作者创作时复杂而沉重的心情我想也是合适的。但是在文中倍受指责的郭先生读罢此文的感受会如何呢?读者又会如何判断孰是孰非呢?这一切,现在皆不得而知。《精武》有个最根本的原则,即稿件的取舍一切为读者负责。所以编者竭诚希望郭先生能对此文作出有理有据的解释、答复,同时也希望鲍先生早日现身说法,展示武林中罕见的“通背门”拳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精武》2007,(8):22-23
功夫无止境,自觉亦无止境。武术家之所以成武术家的缘由,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继承要寻根问底,发展应敢打敢撞,一味地惟上、惟书、惟经、惟典,那不是独立思考的武术学者和大家,拳奴而已。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武术要继承,更要发展,更需要认真探索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一大批义无返顾、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卢忠仁先生是一位一生自觉从事武术理论、拳史研究的学者,是用现代科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武术进行探索的前锋,他的"卢氏结构"名满武林。本刊近日对其进行了专访,编者共计拟了二十四条读者关心的问题,向卢先生请教。当此七月流火,燥热难耐之际,这位耄耋高龄的老人不辞辛苦,欣然作解。所答问题一丝不苟,行文平实,准乎自然,力避空谈,令人肃然起敬。从他撰写的答语中,可以时时感到他的灵魂与武术的撞击,这是因为他在武术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知其乐趣所在,即知卢氏结构妙谛之所在矣。  相似文献   

3.
常玉刚  吴大伟 《精武》2008,(6):41-41
2008年4月份的《精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署名辽宁省武术协会常委、辽宁省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陈文祥先生的文章——(致《精武》的一封信)。文章站在“学术争鸣”的角度上,用犀利的笔锋对孟村吴氏及东北霍传八极拳进行了批评式的剖析,肯定地说.陈先生这种勇于谏言,敢于批评的精神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4.
吴宪民 《精武》2008,(3):36-37
通过短暂的电话采访,总体感觉韩宝轩这个人确实有思想、有能力;对通背拳有着巨大的信心,一如张方先生所说的那样:“韩宝轩是辽宁武术界最具潜力的武术家,只有他可改造和推进通背拳向前发展,他是努力复兴通背拳的唯一希望!”这些年,在韩宝轩的内心深处,一直以通背先贤来激励自己,他不断内省,  相似文献   

5.
《精武》2007,(10):10-13
《武林》杂志从读者的视野消逝,令武术界的方方面面唏嘘不已……曾经为这本杂志倾注了半生心血的劳坚主编"心在天山,身在沧州",出于对武术事业的挚爱,劳主编向本刊推荐了不少优秀作者,旅美青年武术家张源侠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劳主编言及:"源侠后生可畏,文笔犀利、旷达,写的东西不是那种只读一遍不能使人重读的文章。"下面这段问答,就是本刊对"大侠"进行采访的一段记录。  相似文献   

6.
读《精武》2008年第1期中的《学术争鸣还是人身攻击》一文(以下简称郭文),作者乃郭瑞祥哲嗣郭铁良、郭桂德两位小郭先生。为了对不少关注静海、独流、刘传合一通背拳情况的读者及该文作者(或捉刀人)做一个交代,做一个答复,特撰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勃生 《精武》2010,(5):29-29
近读闫永发发表在《精武》杂志(2010年第一期)上的《缅怀刘景云先生》(以下简称《缅》文)一文,颇有感慨。闫之德行真乃"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相似文献   

8.
吴宪民 《精武》2008,(6):14-16
陈广路这个名字,在大多数读者的眼里是非常陌生的,对于哈市武术界的年轻同道来说,恐怕也不大熟悉。然而,黑龙江老一辈的武术家,如陈再实先生、张继修先生、王连成先生、孙铭九先生当年都曾经器重他,对他表示关怀和敬意。陈广路先生是怎样的人?为什么得武林前辈的器重?他在什么精神的驱动下,沉寂三十年后又奋然提笔著书弘扬中华武术的瑰宝——天罡绵掌拳?乍暖还寒的阳春三月,本刊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收藏》2009,(1):15-15
《收藏·趋势》作为《收藏》的子刊,从创刊以来,每期推出一个核心专题,从多个角度揭示专题事件的背后。我们拿出我们的拙见,不代表我们最后的定论,不代表我们会停止思考。我们深知智慧在民间,我们拿出我们的拙见,更是想抛砖引玉,引出更多有价值的思考、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盛克琦 《武当》2005,(12):45-47
近读《武当》杂志2005年第2期和第3期连载朱伯伦先生《评陈毓照(中国气功学四大经典讲解之误)》(以下简称《朱评》),历数陈毓照先生文章中存在的错误,并予以指证。学术商榷,研讨古人学术,探求真理之学风令人敬佩,提出不同学术观点质疑讨论,互相争鸣,是有利于丹道理法的深入理解和研究。然观《朱评》全文措辞,“横加指责”、“胡乱拼凑”等跃然纸上,不能不令人惋惜,有失学术争鸣的学风。  相似文献   

11.
陈文祥 《精武》2008,(4):12-14
辽宁省武术协会常委、辽宁省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陈文祥先生痛谈八极拳的雄文.下笔极其严厉。没有一点语焉不详,欲说还休,似乎是要彻底从深度和广度方面破解八极拳史的惑和谜。这些与以往不同的观点是这个血性东北大汉争正宗,不够严肃,不值一谈的“忽悠”之作;还是引证如实.欲横扫“八极拳阀”的风云之作.这绝非我们这些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的小编辑所能理解的。孰是孰非.一切只能仰仗读者自己的慧眼去明辨了。《精武》自创刊到如今,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不偏不倚,实事求是地宣传武林各门各派的优秀功法与人物,一直是本刊的一贯作风和优良传统。如果说过去本刊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报道过一些“假冒伪劣大师”,无意间成了假冒大师的“帮凶”的话。在此,本刊诚示歉意,也诚恳希望读者能大力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把那些别有用心,试图把《精武》变成敛财和欺世盗名阵地的人扫地出门。编者认为.武者著书立说.应当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讨论学术高低的文章才是我们编辑部和读者真正希望见到的稿件。在此,本刊郑重建议一些作者朋友,是不是换个思路———把一些有人身攻击之嫌疑的文字丢进纸纂。只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牢骚太盛防肠断”呀.谨以孔老夫子的“一言可以不慎乎”之语与朋友们共勉。陈先生原文措辞之激烈,远甚于此,除了对昔日荣登《精武》封面的八极拳家们一一大加批评,笔锋还远远触到了那些在黑沉沉的旧社会里郁郁不得志,为了糊口不得不“随波逐流”的。术家,甚至对本刊也是提出了善意的批评,考虑到个别段落时于讨论学术无益,本刊略作删节.希望陈先生能谅解。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08,(11):5-5
《收藏·趋势》作为《收藏》的子刊,从2008年第9期开始已经正式推出。在坚持《收藏》杂声原有办刊理念的基础上,坚持理性、客观、公正的原则,注重对艺术市场的关注,力图解读数据和事件背后的市场趋势。  相似文献   

13.
韩起 《精武》2004,(5):36-37
大约是1984年吧,从孟村传来一个消息,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要给吴秀峰拍一部电影。当时,吴爷在津的徒子徒孙们听了,无不惊喜不已,好似天上掉下来一堆金子。 那阵子,武术正“发着高烧”呢,吴老爷子正从“练武术的”变成“武术家”呢。饶是如此,大家仍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14.
羊公 《精武》2006,(1):46-47
笔者二十年前就著文介绍中国武术中罕见门派“通背合一门”之概况,近年来笔者不再闻武术界事, 惟独有关“通背合一门”的资料、讯息均悉心收集,惟恐漏失,但十九年只得一麟半爪,且只是介绍一些动作的东西。最近总算看到一篇大文、一本书。文章是发表于《精武》杂志 2004年9期的《静海武林有奇葩, 合一通背又一枝》(以下简称《静文》),作者燕野耕夫;书是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通臂二十四势》  相似文献   

15.
翁心诚 《精武》2009,(8):32-33
《精武》武苑,时有佳作闪烁蹦出。如同洛阳牡丹之姚黄魏紫,奇色异香,令人赞羡;又如同滚滚长江之奇观,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本年第6期刊出有关李品银的系列文章,事理奇绝,德艺双馨,其文信息奔涌,其人于武、于医,均是世界一奇,人间一谜。读之可开人心胸,增人见识,激人思绪,砺人意志。读后掩卷而思,浮想联翩,夜难以寐,故披衣而起,提笔挥就刍议一则,试解其谜,以求其教。  相似文献   

16.
韩起 《精武》2006,(6):46-47
师与徒的功夫水浒传《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半数以上堪称武术家。是武术家就有崇拜者。只不过,施耐庵对此事的兴趣不大,仅用闲笔提到林冲、宋江、卢俊义、秦明、孙立、薛永、李云、李忠等几个有徒弟的人。即使是闲笔,施耐庵也不愿随便乱写,尽量把师与徒的功夫写得符合真实的武林现象——大师门下不见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钓鱼》分别于2004年3月、2005年12月、2006年2月刊登了昆明钓友林凯的《钓滑口鱼一法》,河南钓友杜建民的《<钓滑口鱼一法>辨误》和山东钓友王臣厚的《<钓滑口鱼一法>是有效的》三篇文章。在认真仔细地拜读了三篇文章后,现将我的一些浅显的体会和看法写出来,与众钓友共商。首先来谈谈什么是滑口和轻口。滑口鱼主要是指竞技池中被反  相似文献   

18.
吴宪民 《精武》2009,(9):4-8
李氏形意太极掌门人刘治良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怕学不会,就怕老师找不对。”  相似文献   

19.
席修君  赵文革 《精武》2009,(1):27-28
偶然在2008年第4期《精武》杂志上看到陈文祥的《致(精武)的一封信》(以下简称“陈信”)后,深感吃惊和愤慨。没想到陈文祥为了出名,竟然欺师灭祖、信口雌黄,公开篡改八极拳的相关历史。对于“陈信”中关于吴家的评论,笔者不予评说,自有吴家人与其理论。笔者作为霍家八极拳的传人,对“陈信”中关于霍家的胡说八道,谈一下意见,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20.
《精武》2008,(9):5-7
问:号称“太极天王”的薛乃印已在美国伏法,据说抓获薛乃印的四个人(齐金波、李新宝、陈伟、吴桂森)并没有武功,韩先生能否对此发表一些看法? 答:巧了.在美国逮住薛乃印的是几个天津人,我的老乡,我就来说几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