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勃拉姆斯一直被当作一位在浪漫主义风潮中逆流而上的古典作曲家。人们常常这样形容: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情笼罩着他的创作,谨慎内敛地将他内心的激情一丝丝释放。对待音乐的态度如此小心的缘由,不仅在于他的生活个性,更在于他对前辈作品的高山仰止。历代前辈的旷世巨作让他深感敬佩与沉重,勃拉姆斯力图超越的意图与行动带来的"险阻"让他举步维艰。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他被冠以如何响亮的反传统的名号,他的创作还是始终摆脱不了浪漫主义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莫扎特是古典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之一,其音乐体裁涉猎广泛,其代表音乐也被人们所熟知,是杰出的音乐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充满了浪漫主义风格和色彩。如歌的旋律、辉煌的技巧,以及富有戏剧性的音响,赋予了这部作品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粱祝》小提琴协奏曲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粱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传说中的爱情故事.乐曲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进行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将爱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三大乐章.音乐形象如有眼前;音乐意境让人迷醉.本文分析了这首乐曲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音乐特色与高超的演奏技巧,给人们欣赏这首凄美圣洁的经典乐曲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巴赫创作于1735年的《意大利协奏曲》是一首为键盘乐器所写的作品,它是巴赫对维瓦尔第协奏曲的继承和发扬。这首协奏曲带有意大利音乐风格,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同时巴赫用复调手法创作,使作品显现出跨地域性的风格特点。这部作品在巴赫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巴罗克时期协奏曲创作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6.
协奏曲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6世纪乐器伴奏的合唱曲中,并于18世纪逐渐形成了独奏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这种音乐形式最早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随着音乐艺术和文化的传播,虽然中国小提琴发展时间不长,但是从现状看,融入本土的创作成果非常丰富,很多艺术家都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将小提琴协奏曲进行了改造,表...  相似文献   

7.
门德尔松是一名音乐界颇具成就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所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浪漫主义歌曲创作盛行的年代。这一时期人们都在追求一些更胜一筹的歌曲创作,这个时期的人们也是追求自由与民主的精神的时代。门德尔松的一生虽然比较短暂,但是他利用有限的时间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而在门德尔松的一生所发表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中,令人受益最深的是他人生后期中所创作出来的作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了使得后人可以对这名优秀的作曲家有更多的了解,本文针对"探析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法"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江澎 《文教资料》2008,(15):76-77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品构想宏伟,具有富饶的曲思,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技巧,是用圆熟的手法完成的稀世佳作.  相似文献   

9.
在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过程中,小提琴的独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协奏曲至今受到广泛欢迎,与小提琴的独奏魅力是息息相关的。西贝柳斯的这首《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独奏的特点,因此本文以这部作品为例,分析了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独奏艺术。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音乐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作曲家:他的作品风格奔放自由,他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作曲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他就是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他的音乐体裁多种多样,音乐主题恢弘大气。和声语言独特新颖。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试从和声角度进行切入,细致的解析作品中的和声用法。  相似文献   

11.
塞茨的五首学生小提琴协奏曲,尽管程度不同,但都融进了小提琴演奏的各种由浅入深的演奏技法,我们只要稍稍注意,就可发现塞茨的五首学生协奏曲其曲式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在所有的第一乐章中都是由富有昂扬精神的中庸的快板开始,鲜明而富有活力的主部连接稍有炫技性的副部之后,转入平静的、爱恋的、抒情委婉的中段,优美的旋律跌宕起伏,把乐曲渐渐引向热情的快板,直至推向乐章的终止。  相似文献   

12.
练习莫扎特的作品不仅是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的提高,更是演奏素养的提高。然而,很多人却认为莫扎特的作品难以演奏,不敢碰手。其实莫扎特的作品并没有过人的技巧,难点在于风格的掌握,而这种风格的体现又必须在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并懂得运用其作品表现所需要的各种演奏技法上。文章将从什么是莫扎特作品的音乐风格及体现莫扎特作品的风格须注意的一些演奏方法这两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论欧洲古典-浪漫主义音乐--和声与调式思维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声与调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它们在音乐的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两者的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使音乐的发展趋于完善。本文从古典——浪漫时期调式与和声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对音乐发展的动向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式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并结合音乐的表现要素由浅入深地总结该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音乐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其近四百年的形成、沿革和发展中,欧洲各国音乐家、小提琴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使得小提琴协奏曲不仅数量丰富,难易俱全,而且风格各异,所以要在教学中作分类运用。  相似文献   

16.
运弓部位的恰当安排,不仅能准确体现出作品的音乐要求,同时也能带来视觉上的满足,而对每个学生来说,更是拓宽演奏技法,提高演奏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贝里奥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教学中,对右手运弓的技法有着特殊而又细致的要求,运弓部位的安排须根据作品的音乐表现和旋律的走向而确定。在我们所见到的许多业余学生的演奏中,通常对运弓部位的区分没有严格的要求,有的是不分音符的时值,千篇一律拉锯式的进行。运弓不分长短,强弱没有区别,还有的是由于对作品的情绪和旋律的走向不清楚,而把运弓的部位安排错了,该用上半弓的却用了下半弓,该用弓根的却用了中弓或弓尖,运弓部位的不明确使音乐的表现明显地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是所有音乐专业人士和音乐爱好者都非常熟悉并且崇拜的一位音乐大师。贝多芬本人的性格也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他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颇具气势和深度,是贝多芬在“明朗的日子”里写出的优美动听、高雅之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内容分析设计,进而引导学生探究、质疑;鼓励学生发现、创新。在师生互动中探求新知,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自18世纪末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俄罗斯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既体现浪漫乐派的总体特征,又含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领军人物之一.是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概括了该作品第一乐章的创作特点,并从中得出练习上的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于1878年创作的,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勃拉姆斯式的厚重色彩,其交响性是继承了贝多芬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同时也将小提琴音乐的写作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作品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将作品的演奏与作曲家的创作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