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乐府旧题诗。雁门,唐代郡名,在今山西省北部。太守,官名,秦设郡守,掌管一郡政事.汉景帝时始改为此名。隋唐时,以州刺史为郡行政长官.但有的诗仍沿用旧说.称一郡的行政长官为太守。行,为乐府  相似文献   

2.
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是中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久经传诵,特别是首句,更是广为人知的千古名句。其诗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雁门太守行》为例,从色彩运用的角度深入剖析诗中各样新奇浓重色彩的运用技巧,以及与所描绘事物间的关联。该诗以平叛战争为背景,在四联诗句中分别用到黑色、金色、胭脂色、紫色、玉白色等,准确描绘战争场面与边塞独特风光,并暗示作者自身的情感变化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中唐著名诗人。他少时即才华横溢,“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唐摭言》)。李贺为唐宗室后裔,志向远大,然而仕途坎坷,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不时袭上心头。为表达激愤、伤感之情,他将卓越的才华和全部精力倾注于诗歌创作。李贺吟诗成癖,呕尽心血。  相似文献   

5.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背景简介】李贺,字长吉,福昌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在诗歌创作上有了很大的成就。李贺21岁时,因为父亲的名字“晋肃”在当时犯讳,朝廷不准他应考进士,他只做过3年的奉礼郎小官,辞官后心情一直抑郁不平,27岁就去世了。李贺的诗歌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篇章。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李贺的这首…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就李贺《雁门太守行》诗如何解读作了探讨,“前人的理解,今人的解释”真可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对“黑云”二字的理解,只要把“黑云”二字解释为敌人,全诗的疑点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22,(1):79-86
李贺代表作《雁门太守行》存在多处异文以及异解。"向月"有作"向日","鬼声"有作"角声","燕支"有作"燕脂""臙脂","鼓寒"有作"寒鼓"。相比之下,前两处异文比较重要,而判断"月"与"日"、"鬼"与"角"的关键在于确定昼与夜。综合各种因素,本诗描写的应该是夜间的景象及感受,因为只有在夜间,才会是"向月",才会有"鬼声",才会更加紧张和悲壮,也才能更加体现边塞及战争的血醒和残酷。如果是白天,就有违和感。因此,应该是"向月"和"鬼声"。  相似文献   

9.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军如乌云般压来,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在这秋色里,号角声响彻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中的鲜血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  相似文献   

10.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诗歌名篇。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存有争议。有人说是叙史,有人说是抒情。就在抒情中,又还有不同的观点。笔赞同是抒情,但却不认为是教参上所说的政治抒情,而是觉得把该诗看作理想抒情似乎更为顺合。  相似文献   

11.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这首诗 ,构思奇特 ,联想丰富 ,多用象征、暗示 ,意象组合的跳跃性很大 ,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因此 ,在教读这首诗时 ,不能停留在字面意思的分析上 ,更不能局限于《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法 ,而应把教学重点放在体会这首诗的“言外之意”上。关于写作背景与诗题初四册《教师教学用书》在补充注释里这样写道 :“《雁门太守行》写作背景———姚文燮注《昌谷集》云 :‘元和九年 ( 81 4年 )冬 ,振武军乱 ,诏以张煦为节度使 ,将下州兵两千趣镇讨之。振武即雁门郡。贺当拟此以送之 ,言宜兼程而进 ,故诗皆言师旅晓征也。……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复杂的情感。(重点)2.发挥想象,体悟诗歌意境,比较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难点)【课前准备】朗诵本诗,了解其大意;查阅背景资料,为本诗拟写推荐语。【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完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我们认识了雄辩君子孟子、志诚君子愚公和刚正君子周亚夫,  相似文献   

13.
李贺,字长吉,仅仅活了二十七岁,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是一位才高命短、极富独创性的浪漫主义诗人。虽然生命短暂,但他却给人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虽不能与杜甫等大诗人比肩,但其创作亦有“史诗”之誉。  相似文献   

14.
李贺的名篇《雁门太守行》,常被选入大学文科教材中学语文课本。近来备课,翻阅参考资料,接触了诸家解说,觉得其中有些虽然不乏真知灼见,但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我想提出几点不同看法,为《雁门太守行》备一说。  相似文献   

15.
《雁门太守行》是中唐诗人李贺创作的战争诗歌。此诗拟乐府古题,全诗使用斑驳浑融、明灭变幻的色彩描绘了苍凉辽阔的边塞景色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传达出悲壮的效果和高昂的爱国情怀。同时,《雁门太守行》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也从侧面证明了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然而,《雁门太守行》的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的诗,因其"深刺当世之?,切中当世之隐",具有较进步的社会内容,加之能较好地运用形象思维,意情炽烈,想象丰富,形成了奇崛峭丽的艺术风格,闪烁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奇光异采,因此很值得研读一番.但是,由于李贺早卒,他的诗作当时又不为世人所重,编集时难以系年编次,加之有时想象过奇、用语太辟,正如鲁迅所指出的,有些诗"晦涩难懂".象《雁门太守行》就是既具贺诗之长又有贺诗之短的作品.因此它既获得人们的喜爱,又形成了理解上的分歧,至今仍然是聚讼纷纭,异说并峙.现将有关本诗的异  相似文献   

17.
18.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每一句都有鲜明的色彩;第一句中的“黑云”——黑色,第二句中的“金鳞”——金色,第三句中的“秋色”,第四句中的“胭脂”和“夜紫”,第五句中的“红旗”,第八句中的“玉龙”——玉白色。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的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色调凝重,他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幅画面里,色彩斑斓,十分艳丽。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产生在汉代的乐府歌行体,《雁门太守行》虽然与边塞征战相联系,但是在唐代及以后的实际创作中,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既有对将士的歌颂,也有对战争的沮丧和质疑,还有对仁者的颂扬和对酷吏的谴责.所以,它实际上成为了不同作者借题发挥的一个老题目.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A2):39-40
随着课堂变革方式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学习形式纷纷出现,使得课堂眼花缭乱,表面文章充斥课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教育部门也适时开展"推进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位"的根本转变,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体现现代课堂的价值取向。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我们要关爱每个生命的成长,在此活动的推进中,语文课堂要想达到以上目标就要注意五化:预习细致化、合作主动化、探究灵动化、生成智慧化、推变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