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书法泛指用笔(包括软笔和硬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它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素质的本意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它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即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从大的方面说,二者同属于教育范畴;从小的方面看,…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所谓素质就是人由先天自然遗传和后天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实践积累而形成的生理、心理的内在的基础条件。若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谈素质,那就可以理解为人们学习和掌握英语的一种潜能.即它是人们的英语能力的形成及发挥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3.
心理素质教育在中专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心理素质教育在中专的地位和作用谈一点看法。一、概念界定“素质”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因此,“素质教育”就是要在人的固有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条件基础上,开发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并赋予人的“心理内容”和提升人的“发展水平”的工作和活动…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的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这就说明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所谓素质就是人经由先天自然遗传和后天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实践积累而形成的生理、心理的内在的基础条件。若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谈素质,那就可以理解为人们学习和掌握英语的一种潜能,即它是人们的英语能力的形成及发挥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6.
何为素质及素质教育?传统含义上的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是通过父母的遗传基因获得的,称为先天素质或遗传素质。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人们所说的素质已突破了素质的传统含义,现在多数人对素质概念的理解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实践、认识和交往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的整体结构,它是作为人的身心未来发展起点的现有总水平。  相似文献   

7.
杨萍 《青海教育》2003,(11):30-30
素质这一概念,原属心理学范畴,它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性,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素质就是天赋,就是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这些特点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所以也把它称为遗传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近年来人们对“素质”的涵义在新的层面上扩展了其内涵。人们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特点张家口市教委教研室汪炳成素质原意系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生理上的先天的特点。近年来,素质的内涵不断扩大,外延不断延伸。现在,关于人的素质比较一致的解释是,先天的生理禀赋与后天的心理品质、社会文化品质的总和。按照这个解释,人的...  相似文献   

9.
素质从心理学上说是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 人们不能事事都去实践,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正是图书馆能够办得到的。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室)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素质是人们的综合品质。素质教育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性各层面上,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素质立足于人的潜能的开发和综合品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受教育者的素质,其时代性,社会功效性均体现在对素质的要求中。我们应当努力创造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使未来公民的文化素养中有更多的数学含量。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十分关注,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创造性的实践探索。关于素质,一般我们可以认为:素质是人在经由先天自然遗传和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实践中积淀而成的生理、心理的内在基础条件。它的结构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系统。如果我们从英语教学的角度谈素质,不妨把素质视为人们学习和掌握英语的一种潜能。它是人们的英语能力形成及发挥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12.
素质是人们的综合品质.素质教育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性各层面上,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素质立足于人的潜能的开发和综合品质的提高.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受教育者的素质,其时代性,社会功效性均体现在对素质的要求中.我们应当努力创造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使未来公民的文化素养中有更多的数学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一、有关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1素质:关于素质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有言:“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因此所谓素质即是人生来具有的脑和感觉器官的解剖结构的特点,特别是它的微观结构和机能特征(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的差别),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然而人的素质却又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不足可以通过实践与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  相似文献   

14.
关于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心什么是素质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 ,素质是在先天与后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体水平 ,它是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按照心理学的解释 ,人的生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条件 ,人的先天生理特点要通过后天社会实践来发展、成熟和补偿。没有后天的社会实践 ,再好的先天素质也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影响人的发展的社会实践是多方面的 ,其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 ,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  相似文献   

15.
素质是指以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同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固的内在的人的整体质量水平。它不仅涵盖了以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为基础一即心理学上的狭义的素质,而且还涵盖了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内在的质量水平。从教育学的角度,生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构成了素质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这里的素质是指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是生理层面,指在遗传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生理解剖特征和生理机能特征。它表现为“人本身的自然力”,是素质结构中的物质方面。二是心理层面,指人的心理品质,它是在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兴趣与能力,社会适应与情绪的调控能力,自我意识与意志品质,等等。三是社会文化层面,是以人的生理组织结构为物质载体,经过内在心理过程而形成的社会文化素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广州师范学院张国扬黄子成一、素质与素质教育关于素质的涵义以及对素质的理解,由于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认为:素质是人经由先天自然遗传和后天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实践积淀而成的生理、心理的内在的基础条件,其结构是...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素质由许多要素构成,而且这一概念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要从生理、心理等方面来全面衡量。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说素质是指人的身心的特点和品质,它是人在天赋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较稳定的基本条件和内在要素,  相似文献   

19.
素质的原义源于心理科学.《辞海》把素质解释为:"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意的素质较强调先天特征(后天的影响一般称为  相似文献   

20.
素质是指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心理、身体等的内在品质和内在因素。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等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而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知识素质是基础,身体心理素质是关键,人文素质是核心。因此,开展人文价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即通过学习人文科学和弘扬人文精神,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的正确态度与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