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现代化新局面,是对毛泽东的两个继承和两个超越。关于继承,一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实现现代化的社会历史前提的继承;二是邓小平对毛泽东初步探索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关于超越,一是邓小平以改革开放作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对毛泽东用阶级斗争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超越;二是邓小平设计“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波浪式”的现代化运行模式,是对毛泽东的“赶超”战略和均衡运行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7月14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邓小平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对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理论界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重视不够的现状,文章在论证邓小平法制思想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认为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不仅丰富了邓小平自己所独创的“特色理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经典作家的理论局限;文章认为他的法制思想渊源于他对历史中国“人治”危害性和现实中国“法治”必要性的清醒认识;在他的法制思想里.“依法治国”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文章认为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终极目的与社会主义本质是贯通的;文章最后强调应将邓小平的法制思想自觉地运用到“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去.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的方略,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的思想和“三个有利于”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时期对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运用“三个有利于”理论的重要成果;“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邓小平关于“生产力标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综合国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邓小平关于人民群众观点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5年过去了,回眸教育战线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肩负跨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使命,重温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我们愈加体会到“三个面向”所蕴含的重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论政治稳定陆建洪中国要发展,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有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建国40多年来的政治环境的分析所得出的重要见解。邓小平同志认为,要确保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正确处理“民王”与“稳定”的辩证关系。如果只追求形式上的民...  相似文献   

7.
何火萍 《文教资料》2006,26(27):67-68
时代主题思想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新时期中国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的依据和基石。邓小平实现了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转变。对邓小平时代主题思想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研究者就该思想提出的依据、形成过程、伟大意义、面临的挑战及其比较研究取得了一些共识。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不是从一般的世界经济联系中,而是从全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发展问题;邓小平遵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把握上和生产力标准上强调发展问题;邓小平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以此来推动、促进当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杰出代表。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表现为准确认识中国实际,做出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表现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判断,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表现为,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创造了语言通俗易懂,意蕴内涵丰富,思想认识深刻的理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观察和分析了新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改变了过去“战争与革命”的传统时代观;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邓小平重新调整了外交战略,实现了“一条线”战略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转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奠定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邬大光 《高等理科教育》2023,(1):I0001-I0001
自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国许多领域开始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谋划各自的发展目标。严格说来,现代化在我国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1979年12月,邓小平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即“小康之家”,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当下重提“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历史的继承,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关注,而一代伟人邓小平早已关注和研究中国的知识经济问题了。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科教兴国”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无不包含着深刻的知识经济思想。在当今国际社会大力研究知识经济的时候,我们更应探析邓小平的知识经济思想,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明确表示:我们“不受过去任何屈辱外交传统所束缚,并宣布:不“继承”旧中国的外交“遗产”——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废除卖国条约”。并曾公开声明:香港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民不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对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政府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适当方式解决;在未解决之前,暂时维持现状。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把解决香港问题、实现香港回归提到议事日程。邓小平曾斩钉截铁地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是一定要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邓小平还说:“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相似文献   

14.
25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5年来,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所蕴含的深刻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解决港、澳、台问题上经历了从“和平解决”、“武力解决”到“和平统一”再到“一国两制”的变化过程。江泽民有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述是对邓小平和平统一理论的新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讲话,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毛泽东“要创造新的理论……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到邓小平“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毛泽东“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论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毛泽东“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到邓小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追求中国特色的实践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它是我们党和国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伟大战略方针。“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思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一国两制”方针,即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又充分照顾到各方的利益,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合情合理的,现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军事家、外交家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知识分子是以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为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的一个阶层,其中有许多人才。因此,如何正确看待知识分子,便成了能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打倒“四人帮”之后,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提出了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为全社会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坚实基础。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以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把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安徽省教育报刊社孙成城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自告奋勇抓教育。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做起,五年...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就中国“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和谈话,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三农”思想。邓小平认为,在中国,农业的根本地位始终不能忘,农村的问题应该首先解决,农民的积极性要给予激发和保护,否则,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为指导,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