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校通”工程的启动,不仅引发了全国性基础教育校园网建设的高潮,而且许多省份也陆续建成了以市、县为区域,立足为基层学校服务的教育城域网。2005年中,江苏省拨出7.7亿元已人民币的专款,用于加快苏北、苏中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校校通”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投入20亿元实施完成、覆盖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于2003年1月14日举行了开通仪式。上海市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开始实施。2002年该工程纳入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继续投入资金为各区县中小学再配置2万台电脑,使全市中小学电脑总量达15万台,从而实现了配置率“高中每8人1台,初中每10人1台,小学每15人1台”的标准化配备。与此同时,全市中小学新建(增)电脑房、网络教室486间,多媒体演示教室777间,学生电子阅览室501间,教师电子备课室298间,一…  相似文献   

3.
资讯业界     
《中国教育网络》2006,(1):93-93
扬州:投资2.5亿元全面实现“校校通”;温州:07年实现校校通;河北远教扶贫工程启动;上海一卡通取代学生证;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在京成立;国家图书馆免费开放8000万页电子文献;我国约16%高校通过卫星服务大学生就业;空中课堂少知音 “校校通”遭遇梗阻;青少年“网婚”风行引发新问题;贵州现代远程教育覆盖全省农村中小学;深港校长论坛: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中国国家网格渐渐清晰 目标直指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上海市政府举行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开通仪式,标志着上海已提前3年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目标。被上海市政府立为2002年实事项目的“校校通”工程,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市政府为全市中小学增配2万台电脑,区县政府按统一的生机比标准做好电脑的增配工作。二是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校校通”。在做好“校校通”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市教委还加快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工作。上海率先实现“校校通”  相似文献   

5.
上海2001年一年共投入1亿元专项经费,和区县共同努力为本市所有小学配置了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专用电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科技课程的目标。去年至今年,北京市中小学信息资源库和教育信息骨干节点建设经费达2200万元,而中小学媒体传播中心专项经费达7000万元,加上其他一些“校校通”基教经费,总数达到1.35亿元。去年2月,长城集团承担了成都市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将达到7.6亿元人民币,校园网将在5年之内基本覆盖全市的中小学校。去年6月,南宁市的教育信息化工程也正式启动,将投资1.6亿元,并在2003年实现全市中小学校校通……一切的数据表明,全国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到了个容易冒进的年代,躁动的硬件和增进固有的观念在相互碰撞、牵绊,朝着发展的路在蹒跚地前进,放在参与者面前的问题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习辅导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文 《当代电大》2002,(1):90-93
1 引论1 )教育部决定 ,从 2 0 0 1年起用 5至 1 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2 )当前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第一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第二 ,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3)“校校通”工程目标 :用 5至 1 0年时间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使全国 90 %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上网 ,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提高中小学…  相似文献   

7.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9.
甘肃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7.81万人。自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完成工程总投资1596.2万元,建成“农远”项目学校515所,使远程教育设备覆盖率达到100%。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迅猛,已建成37所“信息化花园式”示范校,有661所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总装备15696台,626所学校完成“校校通”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已达1.2亿元,所有农村中学和446所农村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开课率分别达到100%和74.8%。  相似文献   

10.
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校校通”工程2000年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校校通”工程的目标:从2001年开始用5至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与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具体到“校校通”工程的网络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组建校园网、实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及捐赠签字仪式目前在南京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和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就采购工作“约法三章”:一是“校校通”工程建设不允许向群众和教师集资、向学生摊派。二是“校校通”工程建设要确保安全,设备运输、存放、集成、运行操作要安全,确保工程不出任何安全事故。三是“校校通”工程建设要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电脑及其他硬件设备供货要确保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要确保质量,集成安装调试要确保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并部署了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启动“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从此,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从硬件上看,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到2003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63万台,建设校园网的学校达到3.5万所,与2000年的统计数据相比,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翻了两番,校园网的增长将近10倍。  相似文献   

13.
自2000年1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以来,我国的网络教学无论是硬、软件建设,还是教学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硬件建设方面:截至2003年底,已有近3万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比2000年翻了近10倍。“校校通”工程不仅为中小学网络教学提供了硬件平台,而且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2004,(6):8-9
2000年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校校通”工程的目标:从2001年开始用5至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与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具体到“校校  相似文献   

15.
“让每一个农村学校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信息技术教育,通过网络让农村学生倘佯在网络知识的海洋中.”这是2005年江苏省政府提出在全省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目标.一年来,在省市教育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江苏省启东市“校校通”工程已全面完成.实施“校校通”工程建设,他们通过加强管理、注重培训,强化应用指导,充分发挥了“校校通”工程使用效益,真正使之服务于教育教学,成为学校教改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去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决定从2000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作为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基础点,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将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现结合耀华校园网建成后两年多遇到和解决的问题,对中小学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校园网资源建设以及在校园网应用中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等方面,介绍我校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供教育界同行参考。 一、中小学校园网的应用领域 1、服…  相似文献   

17.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及“校校通”工程实施现状“校校通”工程是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号)指出,“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的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与网络连通,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也使全体教师都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由美国教育部发起的“明星学校”计划(1988~1997年…  相似文献   

18.
于素云 《江苏高教》2006,(1):151-151
1.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定位。教育技术应确立以信息技术、网络设计与管理为主干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其理由是:(1)基础教育系统需要该方面人才。“十五”期间江苏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乡镇中心小学、城市小学和所有中等学校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实现“校校通”;建立省、市、县、校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在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中普及信息技术,截止到2004年底,信息技术教师仍有部分缺口。2006年“校校通”工程的重点将移向农村中小学,建校园网的学校将增至一千多所。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校通”元年 去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今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消息一经发布,开课与联网立刻成为中小学在新世纪里最关心的事情,大家都忙着规划自己未来5至10年的教育信息化进程,而且各地的捷报很快出现在各大报纸、网站的头版或首页上,先是安徽合肥西市区、山东淄博淄川区、深圳宝安区、福建南安市等地陆续传来了已经实现“校校通”的消息;后是浙江省提出2005年在全省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校…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2003,(2):6-6
1月14日,上海市政府举行了上海市中小学“校校通”城域教育信息网络开通仪式,这标志着上海已提前3年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目标。上海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开始实施,2002年,该工程纳入政府实事工程。具体目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