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作为我国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形式丰富的较为固定的年俗。民俗是生活文化,不是典籍文化,生活文化的典型特征是随着生活方式和形态的变化而增减形式,产生变异。所以,年俗一方面具有模式化、传承性,男一方面具有变异性、  相似文献   

2.
索南孙斌 《新闻爱好者》2021,(3):I0009-I0010
群众文化蕴含着和谐社会发展,调适大众心理,整合民众精神,引导人们思想的作用。群众文化活动是将其具体化、实践化的一种途径和方法。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应注重坚持教育性与娱乐性、主导性与草根性相结合的发展取向。如何科学、高效、有益的实施?怎样避免出现僵化、畸形发展等问题,王辉、陈亮合著的《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2017年12月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可以为我们提供较好的思路和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吕棣  许峰 《编辑学刊》2012,(1):81-83
正在宁夏文学界,大家都知道郎伟是一位受过正规学术训练且坚持严肃价值理性的评论家。他的第二部文学评论集《写作是为时代作证》是一部严谨的文学批评著作,在许多批评家时常故作惊人之语、一味追求爆炸性效果的时刻,郎伟求真务实的写作风格,充分体现着一个学者默默耕耘、不事喧哗的良好学风。  相似文献   

4.
智媒时代文化传播的发生逻辑不同于整体宣传模式和网络传播模式,它以社会成员普遍的文化参与为基础,通过计算方法的应用,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的公共价值,避免外部主体和组织对传播过程的控制和塑造。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播公共性的实现,需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文化传播的要素建设,尤其是其核心要素构成——文化特质与文化符号。对于文化特质的发掘而言,计算方法在议题设置、内容生产、智慧交互等方面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特质的发掘;对于文化符号的描绘而言,它与文化特质的发掘处于同一基础之上,计算方法有助于文化符号设计、传播轨迹描述和符号体系建设。建立在计算逻辑基础上的智媒时代的文化传播,融合了主体文化行为和文化传播的整体图景,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实现对内整合与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5.
能向群 《出版经济》2005,(10):32-35
当代传播文化,正在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这便是"视觉文化",或称"图像文化".视觉活动已成为主导社会生活的现存模式,视觉形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时代,数字摄影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数字照相机的发明给摄影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也给传统的摄影观念带来了莫大的挑战。数字摄影拓展了现代图像的发展空间,对图像产生强烈的影响,促进着图像事业的数字化变革,对影像文化的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所谓视像,从广义上来看,指与现代电子光学技术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电子传播媒介发展起来、以电视与网络为主要传播方式、主要作用于人们的视觉与听觉器官的图像艺术。在  相似文献   

8.
用《华盛顿邮报》上的评论说,这"是一本勇敢到放肆的书";用《纽约邮报》上的评论说,这本书又是"如此欢喜","如此令人开怀"。《我如何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运用小说的形式,对商业时代的媚俗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嘲讽。主人公皮特·塔斯洛大学毕业不久,在一家公司靠写文案混日子,与另一名小伙子合租,过着盲目、混乱的猪圈式生活。因为收到前女友发来的结婚典礼请柬的邮件,塔斯洛受到了刺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宣传的不断壮大,由微博、微电影一类微型信息传播方式引发的浪潮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显著发展变化的今天,传统的媒介定向传播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受众的即时消费诉求,以微博、微电影、微小说为代表的新型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传播方式表明中国已开始跨入全民"微时代"。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故宫承载着我国厚重而意蕴久远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在也正在逐渐将自身的文化盛宴不断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社交平台呈现给公众,公众要从多方面了解故宫和故宫蕴藏的文化也不再是难题。文创节目《上新了·故宫》将故宫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用更适合年轻人接受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更吸睛的“新老”碰撞深化传统文化的内涵,节目中最终上新的各类文化衍生品留住了故宫文化的不同样貌,为传播故宫文化助力,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故宫的特色与丰富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6,(2):58-62
恶搞文化是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一种网络文化,其借助网络技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本质上说恶搞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样式,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同时作为一种风格符号的象征,恶搞传播的是一种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颠覆,表现出一种抵抗的精神。本文以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为基础,结合符号学、传播学理论,从文本层面、主体层面和文化层面对恶搞文化进行解读,探索恶搞文化表象下的一些深层次规律,通过对些深层次规律的把握,辩证的看待这种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2.
陈冰心 《视听》2018,(6):144-145
微文化依赖人际互动而产生,它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形式,更是一种与主体相契合的艺术表达和审美理想,人们对于自由精神与个性表达的追求也充分展露在微文化当中。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微文化借助新型技术装置,塑造了独特的微文化时代,构建了全新的网络生态系统。微信公众号即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一角。将"策展"的概念应用于微信公众号,探究"策展"的内涵与演变,在当下微文化畅行的时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2009年的微博控宣告自媒体时代到来至今,我国的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论界越来越关注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新面貌。本文试图通过总结2011年媒体文化的研究现状概括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不同方面,并分析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八月的北京,空气中都散发着奥运的味道,笔者在逛书店时发现“奥运图书”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蓦然发现“符号中国”系列图书,很是让人惊艳。情不自禁打开翻阅,下意识地看了策划人一栏,“蒋一谈”三字翩然八眼,原来是他的大手笔,接下来,就在最短的时间,到读图时代公司,就图文出版相关问题采访了公司董事长蒋一谈先生。  相似文献   

15.
楼巍 《图书馆杂志》2011,(12):97-104
楼巍:非常感谢大学到这里来听讲座!我现在从一个参观世博者、一个上海市民的角讳莫如深来谈谈旬怎么看世博的。我今天讲三点:第一点,为了忘却的记忆;第二点:时代的变迁;第三点,"后物质主义"时代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6.
国家的现代化开启了新时代,电话和网络普及、农民工大潮、城乡差距缩小……种种因素造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冲击着传统乡村生活.与此同时,我们国家迎来了文化遗产时代,非遗保护逐渐进入常态化.互联网时代与文化遗产时代的相遇产生了一系列文化现象:文化物流、文化流变、文化融合、文化同质、文化衍生、文化功利……这些为非遗传承带来挑战.国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不断实施新政策、新方案,尤其是文化部与教育部自2015年起开展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成为近几年非遗传承工作的重要举措.非遗传承与保护实践工作的推进,让我们思考互联网时代的传承该如何由文化自发转向文化自觉.大学非遗、社区非遗、少年非遗、海外非遗等传承的关键词,应当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不断碰撞的时代引发我们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以前,我认为杨克的价值主要在于他诗风的自成一体;如今,我才发现他对时代的担当或许是同诗风一样重要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18.
任正雨 《视听》2021,(4):122-123
社交媒体凭借海量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使当代粉丝文化呈现出新特征,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回顾肖战粉丝事件中粉丝的过度非理性行为,发现社交媒体时代下粉丝文化的负面效应有国家机器动员下的饭圈政治化、群体极化下的群盲行为、盲目崇拜下对流量明星的捧杀.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进入21世纪,网络等新媒体凭借其成本低、效率高、准入门槛低等特点,成为个人或群体展示自我、传播文化、推销产品和服务等的有效平台.文章以蒲扇制作工艺为例,通过对蒲扇的实地观察,描述当前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现状,以及新媒体的使用对于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后申遗时代湘西土司文化传播中存在传播方式单一、传播内容深奥、受众范围狭小、传播体系不健全、反馈机制欠缺等问题。当下,新媒体的介入使湘西土司文化传播的受众范围更广、呈现方式更丰富、交互机制更健全。通过对"永顺老司城"相关媒体的统计和分析,本文提出了后申遗时代构湘西土司文化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媒体传播体系、精心挖掘土司文化内涵、实现土司文化传播的话语转换、打造一批知名的土司文化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传播构想,以提升土司文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