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现在的书实在是太多了,看着自己的书橱常常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实在拿不定主意,我觉得阅读经典或许是条捷径.这段时间我把自己的"深度阅读"聚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上.从社会意义上看我是个"成年人",是个"小学教师";在学校里我又是个"青年教师""数学教师",是个"副校长";在家里我又是"儿子的父亲"……大家都和我一样有类似的不同角色,但无论作为哪一种角色,只要你用心,《给教师的建议》都能给你很好的建议.有人称它为"教育的小百科全书",正因为它的内涵实在太丰富,所以我只能用一种"点击"的方式,选几个片段聊些许感悟.  相似文献   

2.
从小,我就喜欢看小说,常常沉迷于书中的世界,这使我萌发了当一名作家的念头,常整日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在本子上写作,陶醉其中。但不久之前,我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进行我所谓的"文学创作",因为年龄小,生活阅历  相似文献   

3.
有报天天读     
《小学生时代》2012,(6):22-23
正生活里的雷锋,和你我一样,是个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普通人。从2012年5月号开始,我们和"雷锋"一起"读报",读读我们身边的世界,读读那些水滴事件里的"雷锋元素"。请你像"雷锋"一样,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相似文献   

4.
<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方式和阅读结果因人而异。正如同一部《红楼梦》,鲁迅曾说:道家看到了"梦",儒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情",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应该是读者阅读时的个人自觉行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称得上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践行新课程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理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  相似文献   

5.
"耄耋老者娓娓叙,懵懂少年直搔头",这是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闹心事. 由于中学语文课本中相当多的文章是名家名篇,它们虽然意境开阔,上可入天揽明月,下可探海捉神龙,可是学生多是十三四岁的少年,他们由于受年龄、阅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阅读时总会游离在文本之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心."怎么让学生"融心"于"境",看到文章不是怯生生地立于名门外,而是如同扑入母亲的怀抱一样温馨自然呢?我尝试了几种方法,感觉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6.
最近,凌宗伟老师出了一本新书,由六十篇读书随笔组成,名《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通读全书,我却看到了两扇相对而立的门,一扇是教育之门,用阅读打开,另一扇是书籍之门,用阅历打开。凌老师在阅读和阅历之间来回穿梭。阅读的对象是文字符号,目的是知晓符号所表达的含义;阅历的对象是实际事物,目的是通过与事物打交道满足自己的需求。以阅历促阅读,阅读将是愉悦的、灵活的、深刻的、非隔膜和教条的、有批判性的;以阅读促阅历,可以减少阅历的盲目、跟风、偏狭、一叶障目、经验主义。黑格尔曾说过:"同  相似文献   

7.
与大多数出生在80年代的人一样,我关于阅读的记忆可以追朔到小学之前,虽已记不得第一本阅读的书是什么,但一定不是《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舶来品,而是那些将故事简化并用图片来展示故事情节的小开本的书,我们都统称为"小人书"。也就是通过阅读这些"小人书",我知道了《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开始了对文学最初的理解,开启了我对浩瀚书海的无边向往。一本书不可能包罗万象,但有些书  相似文献   

8.
<正>和毕业多年的学生谈阅读,我们话语交叉部分不是很大,除了专业背景因素,也有趣味的不同。但我不解的是:他们对子女教育的判断有些是违背常识的,和我当年对他们的教育不一样。这就是说,我当年教学的价值是有限的。他们直言:老师教我们时,社会对教育基本是听学校的;现在家长QQ群里的危言耸听,让我们只能"从众",听老师的则是冒险了;老师说"最重要的是阅读的趣味和习惯",可是孩子一次测验少考几分,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都会给孩子施加压力,而少读两本课外书,对学习  相似文献   

9.
学生掌握词语需要一个内化过程,我将之分解成课外初"相识",课内再"熟悉",作文里"交朋友"这三个阶段。一、课外初"相识",拓展词汇空间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  相似文献   

10.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初读这首诗时,还是年少时。那时的我还在觉着琼瑶小说里的情情爱爱是那么的波澜壮阔,甚至不停地对金庸老先生笔下的各色痴男怨女做着不同的分析。当时的世界观只能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自然而然地对顾城的这首诗,只能简单地理解为,哦!又一个,三角恋。现在,不敢说自己的阅历增加,只能是阅读量增多。知道了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我想在大  相似文献   

11.
3月5日晴"今天的回家作业有,课内阅读和阅读记录卡……"话音刚落,我就在抽屉里惊慌地找起阅读记录卡来。一本本书都被我翻了个底朝天,可是依然没有记录卡的影子。这下,我的希望毁灭了,我明明放在抽屉里的?对了,上次老师发下来,我放在书包里的文件袋里了,继续找,咦?文件袋里什么也没有呀!对了,我放  相似文献   

12.
小主持人:两条腿和滑板?这跟写作有什么关联呢?主讲老师:写作文也像人走路一样,得用两条腿向前行走,一条腿叫"看",一条腿叫"练"。看,就是阅读,阅读别人的作品。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里安排了许多阅  相似文献   

13.
向美之心     
<正>向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们在追求美的时候,却往往因为人事物的不够完美,而停下追求美的脚步。向美之路真的那么难吗?"我"不完美,但"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我美己美",并非完人的"我",装扮华美的将不仅仅是自己的天空!当下,总有时尚达人的"搭配指南"、"穿衣宝典",被粉丝们奉若圣经。于是大街上的少男少女们,去年全是梨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应开发以"自由表达"为核心的"阅读、观察、表达"模式的"微型班本开放课",把表达与学生的阅读、阅历紧密结合起来,激发表达愿望,丰富表达资源,开拓表达视野,变化表达形式,浓厚表达氛围,以"表达自由"滋养个体"精神自由"。一、探问:开发微型班本开放课的原因现象一:阅读内容的差异使得"要读"成为"被读"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往往能心甘情愿、兴趣盎然去读。每位教师都可能在课堂上发现过有学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过程中,"我想"必不可少,有意识的、无意识的,被察觉的、不被察觉的,都无声无息地在大脑中进行。正是这些诸多的"我想",让"阅读"成为极具个性化色彩的行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个体"的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容忽视。但是,在小学低学段的阅读教学中,儿童的"个体"力量却非常微弱,语文阅读面临着令人尴尬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信息膨胀,很多学生把时间花费在电子娱乐上,很少做读书规划。"让学生像我一样爱上阅读"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我做了不懈努力:一是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感受书籍魅力;二是创设资源,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是开展活动,让学生快乐阅读。一系列举措,不仅教学成绩凸显,还使学生由"阅读"到"悦读",尽享读书之乐。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其实只有3件事:阅读习惯、阅读量、阅读方法。这篇文章先谈阅读习惯,有些家长的问题可能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当然,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老师可以用少量的时间完成对孩子的阅读兴趣的激发,但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的、日常的事儿,需要家长多加关注。曾经有家长咨询我,能不能长期(至少5年)带他们家孩子读书,协助他养成阅读习惯,说实话,这我真做不到: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这种对"陪伴"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些小学生神一样的作文"逼疯老师",并被网友大量转发。有学生为写挫折,竟让家人"去世"。有学生写道:"今天是雷锋日,我拾金不昧,在公园捡到一亿元,全部都是10块钱的,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我把钱交给警察叔叔,受到了表扬。"还有学生写道":我今天看到一个老大娘从口袋里掉出了4张500块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大娘。"……  相似文献   

19.
这几天,我一直在搜寻孙中山先生这句话的出处,最后找到了先生1913年所作的《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虽然时间已相去近一百年的信函,但读之再三,重温先生的革命志向,心中仍热血沸腾. 感悟——核心与非核心立意 从作文评卷的要求看,还是内容、表达、发展这三个方面,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容"的审题.实际上,今年山东作文命题,与2010年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命题"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其出发点是一样的.而其题干的要求略有不同,前者是"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作文:而今年的陈述是"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作文.不同的是增加了一个"自己的",可见,今年的作文更突出了——"我"的感怀.当然,为了不让考生游离于材料之外,在下面的要求里又增加了一项"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而往年都是"自定立意".  相似文献   

20.
吴静 《江苏教育》2015,(5):27-28
课外阅读"私人化"是指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在丰富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能力的前提下,以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兴趣为根本,尽力在学校生活和课堂实践中创生一种"私人化"的课外阅读方式,尊重每一个个体,让学生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私人阅读史",进而能够享受阅读、积累阅历、丰富语感,成为最独特的自己。借助顺应、放松、防御、观照四个"包容力"途径,让课外阅读"私人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