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对于维护生态环境最为有效的方式认定为自然保护地的建设。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历经多年,不断健全完善。本文对自然保护地的含义和我国的管理机制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国内外管理机制,探讨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的部分区域和政府因为自身地域上的经济发展而对改革抵触及保护地管理机构人员不足、缺乏专业经验等问题。且在法制建设方面、科学划分事权方面、整合交叉重叠方面等,总结以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部分建议,以求更好地建设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原文化发展紧密结合,构建具有郑州古都特征和现代都市特色的中原生态文化体系,是美丽郑州建设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必然要求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制度变革风险。政府必须基于农业结构调整的风险损失,完善农业保护支持体系,以政策保护化解风险;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以产业化经营防范风险;创新农业组织,以组织化经营抵御风险。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要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严峻现状,决定了对生态环境运用刑法保护的必要性。我们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要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严峻现状,决定了对生态环境运用刑法保护的必要性。我们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胜利油田石油生产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矛盾说起,分析了我国现有自然保护方面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我国已有自然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现状及国际国内自然保护的紧迫形势,论述了我国自然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并探讨了自然保护法的定位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刘艳 《中国教师》2013,(Z1):29-3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我们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彰显出中  相似文献   

8.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系统平衡,人口与资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要求人们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9.
结合"综合自然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讨论了该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材体系建设、教学平台建设以及课程考核与教学水平提升等方面的途径和方法。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教学效果,在西南地区同类院校中有辐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遗存。对自然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而景区经营权转让却违背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代际公平原则。在现实奈件下,保护和管理好世界自然遗产应当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规、建立评估监测体系、狠抓世界遗产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建立规范管理、规划布局、科学统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路径。本文以彰武那木斯莱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整合、优化、转化等任务探索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环保文化,具有以农业生产体系为基底、以自然山水保护为特色、理论实践相结合、群众自发与政府管制相结合等特点,积极挖掘与弘扬其精髓,对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贯彻,现代环保文明的创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生态功能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做好湖北湿地的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工作,必须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构建湖北省湿地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加快实施湿地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退化湿地的恢复与重建三大工程体系;采用实行各级政府责任制和利用经济杠杆手段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构建品质优良、功能齐全的湖北省湿地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筛选得出790篇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构建知识图谱,从概念、研究热点和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圣境具有3个特征,具有显著的自然特征,具有可见的文化要素或者不可见的文化关联,由于传统文化信仰受到人们崇拜和保护的人文景观单元;研究热点聚焦于自然圣境保护内涵、自然圣境保护价值与自然圣境保护机制研究3个类型;基于分析研究空白,从“自然圣境识别与生物多样性调查”“自然圣境文化观念与价值理念”“自然圣境与自然文化保护机制”与“自然圣境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结合”4个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其所含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理念与内容相契合。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视角,研究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促进,主张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领域进一步挖掘哈尼族习惯法的当代价值,激发区域内成员环境保护的主体意识,积极实践以保护生态环境,助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一、时政背景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汉中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自古就是西南地区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丰富汉中旅游产品体系,弘扬汉中茶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保护汉江上游水源地,促进汉中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在全面普查茶文化资源前提下,实行政府主导、打造名茶品牌、加强区域联合、开发特色产品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保护体系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项目,但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强调并倡导在全球探索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多维度(不可移动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达多样性)保护方式:强化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关系;扩展文化遗产的概念,纳入"非点状"整合式遗产;强调遗产对文化认同、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这些经验对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重要的基础工程.文章探索了一种教材体系为根的信息类课程建设生长树自然发展模式.教材体系是根本,教学团队是核心力量,内容体系、方法理念、实践体系和资源体系是重要建设方向,以应用结合为特色建构教学内容体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理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实践体系,以服务需求为引导整合资源体系,并通过教材体系和教学成果的落地推动自然循环发展,循序渐进地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敬畏自然》这篇课文运用恰当的说理方式,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