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次拿起<文苑·经典美文>我都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一般吮吸着上面的文字.从<最美好的时刻>开启<灵性之思>,然后<沿着我的母亲河>回忆<那些事,那些人>,当我把<幸福放在手上>的时候,心中溢满了感动.  相似文献   

2.
我从小学到中学,有几篇作文不知道写过多少次:<新学期的打算>、<我的家史>、<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年年如此,题目都没有变过.  相似文献   

3.
<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一文是1999年出版的我的同名专著的前言.这本著作的内容其实可以称为"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读研究生时,就专心于<春秋左传>的研读,毕业论文是<左传人物形象论>,并完成了80万字的<春秋左传直解>一书.从<左传>人手,又研读了<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籍.这样,对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1995年,正好广西师大出版社要编写一套以文体分类的文学史,约我写史传文学部分,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问世,也就有了这篇前言.  相似文献   

4.
一"三线并行"抓背诵 第一线是经典背诵.从<弟子规><三字经>到<千字文>,接下来是<论语><孟子>等.一年时间,我和孩子们背完了<弟子规><三字经>,背了一部分<千字文>. 第二线是古诗词背诵.我收集了一些朗朗上口的经典诗词,每周介绍6首让孩子们背诵.一年时间,孩子们背会了150余首.  相似文献   

5.
我从一年级到现在用坏了四个书包,不是我不爱惜书包,而是因为书包太重了,里面装着<导学与评价>、<一课三练>、<同步练习>、<基础训练>……数都数不清.而且一年比一年沉,把书包给胀坏了.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陈亢问于伯鱼日:子亦有异闻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札>,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日:"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是孔子的学生,伯鱼(字鲤)是孔子的儿子.这段话的意思是:陈亢问伯鱼说:父亲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教导吗?伯鱼答:没有.不过有一天父亲一个人站着,看见我从庭前小跑而过,就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就告诉我说:"不学<诗>,就不能很好地跟别人交流."于是我就回去学<诗>了.还有一天,父亲还是一个人站着,我又从庭前跑过,他又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他又对我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相似文献   

7.
3月28日,历时一年多(从2008年8月开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起草出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最后一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也结束了,不出意外,这个<纲要>在稍作修改后会发布出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也把<纲要>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了几遍,恕我眼拙,我没有看出一些专家在报纸上(或者电视上)言之凿凿地说的那些创新之点和明亮之点.相反,我感觉<纲要>也不过就是一个拼凑起来的"大杂烩"而已,和以前的一些<决定>、<纲要>、<行动计划>之类的文本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8.
<陈情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历来有"读<陈情表>不下泪者,是谓不孝"之说.各种参考资料都对它有着详尽的解析,各位老师也都会用各种方式教读此篇.我教过几遍后,试图找到新的解读和教读思路.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詹文豪先生写的<弱势者的困境解脱:从<陈情表>看谈判的策略与技巧>,很受启发,结合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从谈判学角度读解<陈情表>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区分书的好与不好,有我自己的办法.但最好的书,我想是那种不管时间地点,随便翻开书的任何一页,都可以读下去,并且读出味道来.即使你的心绪不好,也可以在阅读中忘却自我,恢复宁静.能禁得住这样读的书,古今中外不是很多.当然一些传世经典,比如<论语>、<老子>、<庄子>、<大学>、<中庸>、<史记>、<文心雕龙>等,是有此奇效的.<孟子>我试过,就不行.小说中,只有<红楼梦>有此效果.<三国>、<水浒>、<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虽是名著,也禁不住这种阅读方法.至于学者们撰写的研究性著作,欲达此阅读效果,就少得接近于无了.  相似文献   

10.
以上内容是我对本班全体同学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 从调查表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我们的读书量太少;第二,有许多同学读过这些书后并不喜欢.就拿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来说吧,在读过的人当中竟超过半数不喜欢.我想这并不能说<红楼梦>不适合我们.<红楼梦>、<论语>、<呐喊>、<雷雨>、<复活>、<巴黎圣母院>……这些书都是各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每部作品中都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为什么不喜欢这些优秀文学名著呢?据我的调查,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
登上讲台以来,我已经工作了11个年头.在过去的11年里,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海安县骨干教师,再成为南通市教坛新秀.一路走来,<小学教学>(曾用名<小学青年教师>)作为我的"导师",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的一天,<老年教育>杂志社转来江西宜春读者文志鹏写给我的一封来信:"从<老年教育>连心桥栏目中,我结识了您和<西窗心语>……"热情洋溢的话语,饱含关爱与鼓励的问候,让我感受到一股温暖与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阿来的<尘埃落定>与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有诸多相似之处.笔者选取超越"影响的焦虑"的角度,探讨<我弥留之际>对阿来的影响以及阿来超越"影响的焦虑"的路径.文中从三方面人手:从"疯子"到"傻子"的"非常态"叙事过渡;寓言主题呈现方式的转变;"盲人在命运与责任间"的不同抉择等.阿来超越"影响的焦虑"后,同化并生成了具有东方民族史诗意义的<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时候,有几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级教师和我谈起如何讲授<史记>作品的问题.我在高等院校讲授<史记>课多年,也给北京及其他省市的一些中学做过有关的报告,对两方面的情况都了解一些,故而能够说上几句话.<史记>作为中学阶段必读的古典名著,既是历史作品,又是文学作品,因此老师们在帮助学生疏通字句、通晓内容之后,就不能不注意<史记>作品的历史性与文学性.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个前提,才能把<史记>名篇讲得更好,更到位.现在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讲授<史记>作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生的最爱     
我从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于1966年当上了一名普通教师.从此,我便与<江西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讲台不久,我便接到了一次公开教学的任务,讲课的内容是茅盾的名篇<白杨礼赞>.当时我心中一点底都没有.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辍学谋生,在任剧院杂役和雇佣演员的经历中写出了<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成为世界文豪;只读了两年书的高尔基从"鞋店"走来,<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震动了世界;贾平凹植根高原黄土,成为中国新时期引人注目的作家.他们之所以写出如此佳作,得益于丰富生活阅历.  相似文献   

17.
教学<鹤群翔空>和<夏天是个好天气>(载<中学语文教学>2002.9),我都运用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从课的教程可以看出这一点,板书设计也有明晰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直想写一点关于我和<化学教学>的文章.因为,我从参加工作来我一直读着<化学教学>. 与之相识,是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同事抱着一摞杂志走进办公室,微微一笑.她说的话我已经记不清了,只模模糊糊地记得她说,这本杂志非常不错.  相似文献   

19.
一 我是文革时期的高中生,自己原来那点知识远远不能胜任教学."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自来水".为了使自己有一汪泉水,我坚持教到老、学到老. 一是从报刊上学.从1984年开始,我就订阅<湖南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教育报>等专业类报刊,只要一到手,我就如饥似渴地读.其中好的章节、词句,我就剪、抄下来.看书、剪抄文章几乎是天天有的事.现在我剪抄的文章有1280篇,粘贴笔记14本,存放<湖南教育>216本,其他教育杂志318份,积累各种资料档案50个.  相似文献   

20.
知道梅子涵先生,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读四年级.那个学期,我订了江苏<少年文艺>,于是,一切就变得天经地义起来.<天鹅><课堂><走在路上>……梅先生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在那个时期读的.后来又发现,在拥有自己的<少年文艺>之前,从不知什么渠道读到的旧刊中的<马老师喜欢的>,竟然也是梅先生的作品,并且还是他的处女作.我不禁有些得意,原来自己一不小心竟然成了梅先生的第一代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