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科学主义课程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科学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没有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造就很多残缺的人格。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呼唤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努力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笔者认为,化学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人文教育整合。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是一个民族保持创新精神的基础环节之一。培养创新精神要求中学的各门课程都重视思维素质,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必须从教师做起。历史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与批判反思意识。尤其是批判反思意识,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具有民族凝聚力、精神激励等教育功能;厘清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课程体系,是培养、熏陶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举足轻重。作为培养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的师范院校,更应该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但目前师范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重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化、经常化、制度化的指导;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其他渠道的信息良莠不齐。要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师范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师范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及方法论指导,重视和加强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依托地方优势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课程与地方民族文化暌违,学校的双语教育流于形式,同时各中小学没有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民族文化传承机制。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应从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文化主体创新意识培养及回归民族教育本质等几方面来使学校教育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刘加媚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12(4):114-116,124
英美文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备人文精神和良好文化修养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英美文学课应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最佳平台,用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完善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强化其人文精神;培养其阅读习惯;培养其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郁昀 《文教资料》2008,(33):218-220
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高职语文教育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人文精神、人文意识的培养上.高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在涵养人文素质及进行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职语文人文教育应在关注心灵成长、创设对话课堂、提高教师素养、发展学生潜能、课内积极创新、课外因势利导等方面积极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一、工科学生人文社会素质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加强工科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社会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工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素质应包括必要的人文知识、较好的文化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以及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常识等几个方面。进入高校后,学校应...  相似文献   

9.
潘冬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1):101-102,107
大学生要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仅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作为延绵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古典文学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在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充分利用古典文学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资源优势,师生共同参与,在“施加影响——广泛学习——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学科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思想。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相对而言,语文学科因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形象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学科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思想。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相对而言,语文学科因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形象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学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时代的需要,认识国情、培养民族精神的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和实施博雅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重视女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是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文学与文化应用教育对女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人文教育以"文"化"人",培养现代女性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目的是培养能够哲思、敢言、能写、果行的现代知识分子,主要途径是通过女性意识与人文教育、女性教育与教学研究、女性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三个主要方面的综合思考,培养优秀的女性创新人才。大学能够造就既具有科学知识,又有人文情怀的栋梁之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课程改革出台的《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呼唤学生的健康情感,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努力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沟通融合,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挑战,中国的教育界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一门人文类基础核心性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魅力。本文以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为视角,从课程教学优势、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体系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古代文学课程面对新世纪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与大竞争,将经受严峻的考验,着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该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认为必须把握该课程所蕴含的人文、审美、理性等方面的素质内涵,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其人文性、审美性、师范性、研究性等特征;切实转变观念,以现代意识为指导,以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学生为主体,才可能实现其教学目标,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协同发展的人才。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高职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更新观念、建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师的人文教育意识、弘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程振义 《文教资料》2006,(26):138-13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走教和育相结合、重视学生素质培养的道路;英语课程对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具有特殊意义,其素质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规范学生行为举止,养成礼貌待人习惯;2)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树立现代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其核心内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理论知识外,应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杨方 《成人教育》2011,31(12):33-35
文章探索一种创新的高职人文教育模式,即依托行业文化的人文素质培养机制:它是人文与行业文化相互作用和渗透的系统,即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评价体系都重视与传播行业的精神与价值取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人文底蕴与职业精神的、受行业欢迎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