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感叹标记的类型(一)词语类感叹标记。词语类感叹标记分为副词感叹标记和叹词感叹标记。1.典型感叹句的副词标记。现代汉语感叹句中,使用突出情感表现的副词如"太、真、好、可、多"做状语以及"极、很、透、死("透"和"死"是形容词作补语)"等做补语,我们把这类副词称作标记词语,感叹句有了这些标记词语后,具有非常明显而强烈的强调功能,感叹句的公认度更高。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上海话真实口语材料为基础,主要描写、分析了蛮好的一种用法:句法功能上,蛮好作用于一个完整的句子,在主句层面发挥作用;语义功能上,蛮好具有反叙实性,带蛮好的句子是一个违实句。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蛮好是上海话中的过去虚拟标记,并从标记等级、主观化、以及库藏类型学的角度跟其他方言中的相关现象做了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试论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状语的疑问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状语的疑问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标记和强调。前者可以标记“反诘”和“揣度”两种语气,通过是否与句末语气词同现,这些标记副词可以分出等级;后者可以加强追究的疑问语气,其主要成员是“到底”和“究竟”。“究竟”的强调功能大于“到底”。  相似文献   

4.
根据信息和标记理论,当代汉语中的“非但”是一个兼具反预期信息标示功能和反预期递进信息预示功能的标记词,其作用主要在于既标示先行句的反预期信息,又预示后续句的反预期递进信息。“非但”跟“不但”是有差别,“不但”的作用仅在于预示后续句的语义递进信息;两者在句法分布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呈不对称性。“非但”在汉语史上经历了由无标记项向有标记项的转变,后起的“不但”则是无标记项。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使用频率的角度来说明词语本身语义弱化的原因,通过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统计对比,发现“这个”在口语语体中出现的频数远远高于书面语体,而话语标记正是其语义弱化的一个产物。在口语语体中,“这个”还有话语标记功能,即引发话轮和延展话轮。  相似文献   

6.
叙实动词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多数学者基于语料分析和对比,对叙实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认知语言学和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本研究在构式语法理论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汉英叙实构式,并以汉英叙实动词“知道(know)”为例对汉英叙实构式框盒图进行构建与分析,尝试从理论层面加深对汉英叙实动词句法、语义、语用等特征的刻画。  相似文献   

7.
句式“你就说S”有积极反叙实和非叙实两种用法。积极反叙实句式“你就说S”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有其独特之处。在句法上,“你就说……”是主句,其后接引语补足语,引语成分S具有述谓性,可以作为事件解读,都是引语补足语。语义上,“你就说S”的概念结构包括反事实行为、故意为之、满足需求三方面。“你就说S”后接第一人称代词时,降低说话人个人意见的重要性,其后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提高说话人个人意见的重要性。语用上,“你就说S”对说话人具有积极影响,其语用价值主要体现为现时的需要性、计划的有利性、指令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编辑观点:教育叙事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文体,也是教师科研的一种现代表达方式。教育叙事的核心在“叙”,“叙”就是叙述故事,如果将其细分,“叙”的内涵至少有三层:一是“叙事”,既可“叙”自己的故事、又可“叙”学生的故事、还可“叙”他人的故事;既可叙成功的故事、也可叙失败的故事……二是“叙思”,即在“叙事”的基础上一定要“叙”出思考、感悟,从“事”中抓住“质”,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事”背后的教育思想、理论和信念,进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三是“叙实”,就是将“事”和“思”以随笔的形式忠实地记载下来后,经常…  相似文献   

9.
钱瑜 《现代语文》2009,(11):48-50
汉语短语“不要说”能表达三种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其作为话题标记时和其他关联词语搭配,构成递进复句的情况。“不要说”句式有三种形式,语义上又可下分为极指递进、假设递进、让步递进、限制递进、强调递进等小类。“不要说”作为话题标记,旨在通过对比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断定,这种对比义是整个句式赋予的。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总结出十八种叙述方法。“叙事有特叙,有类叙,有正叙有带叙,有实叙,有借叙,有详叙,有约叙,有顺叙,有倒叙,有连叙,有载叙,有予叙,有补叙,有跨叙,有插叙,有原叙,有推叙,种种不同。”这些“种种不同”的叙,是因划分标准不同所致,各概念多有交叉,不够科学,不为人们所接受。但其中顺叙,倒叙、插叙的提法却是为后人广泛阐释、引申。一致公认。顺叙、倒叙异议不多,关于插叙意  相似文献   

11.
沟通正反联系突出对比教学──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小)几”应用题的教学昆明市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李家永“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在“九义”教材中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先在六年制第二册教学正叙的,然后在第四册教学反叙的。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  相似文献   

12.
东北方言词语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给人印象深刻.本文深入分析东北方言词语“那啥”的指示功能和话语标记功能,以期对东北方言的词汇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口语语体中经常出现由第一人称代词单数“我”或第二人称代词单数“你”与实义动词“看”、“说”共同组成的诸如:“我看”、“你看”、“我说”、“你说”等话语标记.这些话语标记可以看作汉语中的一类构式,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这类构式经过主观化和语法化过程演变出了一些特殊的语义和用法,突出体现在其结构中的实义动词基本义逐渐虚化,很多时候无法确指出其在构式中的词汇意义,主要功能也由表达实际动作转变为更多的传达对话双方的主观态度和心理情感.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目标之一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里的“有关词语”不仅包括指向实在意思的实词,也应该包括指明语法关系的关联词语。本文就关联词语的教学提几点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是……的”句有判断和强调两大功能,在结构上也有其特点。当“是……的”中间是名词性词语时,“是…….的”表示判断;中间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时,“是……的”有两种功能:一是表示判断,二是表示强调。  相似文献   

16.
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应用题是六年制数字第四册的教学内容,它与第二册中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所求的问题相同,其中的一个条件和算法也一样,只是第二个条件的叙述正好相反。解答反叙应用题时,字生往往把它同正叙的应用题混淆,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因此,从为析反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入手寻求正确的解题方法是本段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是沟通正、反叙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准确理解“谁多”、“谁少。一、演示操作,认识数量关系通过演示操作,初步认识反叙应用题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词汇丰富,贴近小学生认知水平,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和每册8个综合练习中都适当安排了词语训练,如“抄写词语”、“读一读,再抄写”、“认读下面的词语”等,这些内容起点低,训练实,有利于积累。但笔者认为,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可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地扩大、强化词语积累,为小学生今后的读写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现以第三册为例,谈谈我的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18.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分为正叙和反叙两种类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他们在理解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比正叙的要难,因此,这是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一、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无论是正叙还是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都必须具备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学生在第二册里已弄清了较大数是由与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和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合起来的,求较大数用加法算。如:“黄花有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红花是较大数,红花有5 3…  相似文献   

19.
文言介词具有“介词与它所引介的词语的关系特殊”、“介词所组成的介词词组的内部结构特殊”、“介词所引介的词语在句中的地位特殊”等语法功能的特殊性, 造成这些“特殊”的原因是文言介词具有动词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对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语义进行强调,其中运用具有强化功能的词语是诸多表达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具有强调程度功能的词语进行分析,鉴于这些词语的原始义较为分散,本文将其分为九个大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