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汉讽颂赋是俗称的以游猎、京都为主要内容的散体大赋。它以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巨大的影响一直被人们视为汉赋的正宗,成为人们赞誉或批评的直接对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两汉重要的赋家如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都以讽颂赋传名,它的兴盛促进了两汉其他赋的的发展,在与其他流向的赋并驾齐驱中,显现出独自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在赋体研究上,学界一直致力于对它的起源、分类及其功能的探讨,其中对于汉赋特别是汉大赋功能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文章基于汉人赋颂并称这一事实,通过对汉代社会以及赋家的创作心态的探讨,对汉大赋文体的功能作了相关论述,并揭示出汉代赋颂并称的基本原因是因为其先作为礼乐文化载体的这一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汉大赋的创作,表现为以颂扬为主旨而不忘讽谕的内容特点,服膺于“美刺”两端的诗教精神。然而,汉代赋论却无视其颂美的内容及意义,直以“虚辞滥说”加“讽谕”的批评模式,对其多有微词,多加贬斥,表现出“美颂”精神的缺失。赋论的此种现象缘于赋作家、读者及批评家三者活动目的、意义的错位。这种错位造成了汉代赋学批评始终争论不休,而汉赋否定论长期占有相当市场,并使大赋创作始终顶着巨大压力负重前行。  相似文献   

4.
论汉代咏物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咏物赋是汉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咏物赋的创作,繁荣兴盛,已臻成熟:咏物题材,空前繁富,大体齐备,自然审美认识逐渐形成;写物图貌,注重排比铺陈,并善于运用夸张、比喻、虚拟、对比、映衬、烘托等丰富的表现手法,多层次多视角地摹状写物,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成就;通过咏物,又广泛深刻地涉及到社会人生,展示了汉代文士的社会心态和精神风貌,体现出独有的思想价值。汉代咏物赋的文学功绩和独立地位,应当得到重视与肯定  相似文献   

5.
汉代赋家倡优论是由于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赋家及倡优而导致的误解。本文采用比较及统计的方法区别汉代赋家及倡优的不同,从本质上区分二者。倡优的本质是从事歌舞、戏谑的艺人;汉代赋家本质是一群包含从帝王到平民多样身份的才人。从政治地位而言,汉代赋家其中包括至高无上的天子,有服侍皇帝的郎官,有各类大夫,有王侯,有执掌州县的太守,县令,有各级属官属吏,也有乡官平民,有的赋家即使是平民也享受着特殊尊荣。汉代赋家绝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从智识的角度而言,赋家或是经学家,或是史学家,或是目录学家,或是文字学家,或是诗人,或是科学家,他们大多属于士的阶层。赋家的赋作继承古诗颂美讽谏的传统,同时也抒发个人情志。他们的赋有别于倡优的奉承取悦人主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汉代器物赋是汉赋长河中的一个支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大量散佚。本文在统计汉代器物赋留存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器物赋的内容,进而探讨这些作品与汉代民俗、汉代人思想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汉代器物赋的修辞手法及其在赋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5,(4):98-102
汉代辞赋的发展与汉朝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汉代献赋风尚与汉朝养士制度、内外朝制度、帝王喜好、文学奖励制度、礼乐制度和郎官职责等方面密切相关。养士制度和内外朝制度使赋家汇聚在中央朝廷,形成了作为献赋主体的赋家群;帝王的喜好和文学奖励制度调动了赋家献赋的积极性,使献赋之风盛行朝野;礼乐制度和郎官的职责则使兼有郎官身份的赋家"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相似文献   

8.
汉代士人创作了大量的述志抒情赋,这些赋作较好地表达了他们其时真实的内心情感。纵观这些作品,从西汉贾谊的愤激而无出路,到东汉张衡的归田而求淡泊,可以清晰地看出,汉代士人的情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流变。在这种情感变化过程中,儒家的出世精神和道家的归隐意识始终徘徊于士人们的脑海中,而且,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9.
屈原首位原创,为桔作颂,以比兴象征自况一已洁亮、独立、超卓之人格精神。而曹植独心有灵犀,首继而为桔作赋,乃寄托非凡高举之志情,却惨遭迫害之悲剧。一颂一赋,两相辉映,俱绝妙好辞,堪称前后之祖宗篇也。前者热颂,满是乐观昂扬,后者高赋尤多感伤悲凄。  相似文献   

10.
西晋统一王朝的建立,唤起了士大夫文士的中兴期盼,也为大赋的繁荣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并使汉代赋学观在晋代得到接受和传播。对汉代赋学观的接受形成了晋人赋学观的兼容开放与大度;在抒情小赋繁荣之际,大赋勃尔复兴于赋坛,荟萃成为大赋小赋争奇斗艳,各展风姿的绚丽景观,使晋代成为六朝辞赋创作最为繁荣活跃、成就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文学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的自觉时代究竟起于何时,学术界至今尚无一个一致的意见。文章认为,由于经学的强制的规范,汉赋不是自觉的文学,以汉赋为"一代文学"的汉代也不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现存的汉赋作品以建筑为描写对象的多达 2 0余篇 ,笔及汉代建筑类型十分广泛 ,且完整地再现了汉代建筑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汉代辉煌的建筑文化 ,为汉赋的创作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汉大赋文化内涵的最大特征即“劝百讽一”。这种特征的最终形成与原始创作意图可谓大相径庭。“劝百讽一”面貌的形成,究其原因是汉人对其时代精神风貌的用心展示,而整个创作是在文学理念与儒家思想的较量中进行的,最大的收获则是促成了人作为大自然主宰者的意识的形成与定位。  相似文献   

14.
汉大赋文化内涵的最大特征即“劝百讽一”。这种特征的最终形成与原始创作意图可谓大相径庭。“劝百讽一”面貌的形成,究其原因是汉人对其时代精神风貌的用心展示,而整个创作是在文学理念与儒家思想的较量中进行的,最大的收获则是促成了人作为大自然主宰者的意识的形成与定位。  相似文献   

15.
王焕然 《丹东师专学报》2009,(3):115-120,126
兴礼乐促进了汉赋的繁荣,汉赋则是礼乐的重要载体。赋家赞美兴礼乐之行为。批评背礼乐之行为。礼的表述方式影响了汉赋的铺陈。赋家运用讽谏。与大臣进谏之礼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班固对汉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固在《汉书》中为十余位西汉赋家立传,全文载录了18篇赋及其有关情况。他对汉赋的性质渊源、兴盛原因、社会功能、价值地位、创作原则作了理论阐发,对赋作也有评点解析。他的许多真知灼见连同他作为官方学者的历史局限,都对后代的汉赋研究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相似文献   

18.
以汉人集中体现于各体类赋文中的审美心态为论题,探求以理性、求全、夸饰为尚的汉赋审美心态,正是生成于汉赋特殊的象类式铺陈的感知表现方式,及汉代赋家居于各种政治道德人格和文化人格之中的审美人格,进而讨论汉赋三体对先秦以来文学表现范式的发扬光大与集成创发,以及随东西汉之分而发生的语体、气性、风格迁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分析论述了道家思想对汉赋的影响,认为道家哲学思想及文学特质不仅影响了汉赋以大为美、以奇谲恣肆为美。以质朴为美的审美趣向,而且也影响了汉赋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和汉赋作品批判现实的思想倾向。并对其积极和消极两种倾向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