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类的心智、自我与社会通过互动而产生和发展.基于此,把身体运动看作符号,认为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身体锻炼的互动因素包括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目前,务工人员的身体锻炼意识有所增强,国家对务工人员的身体锻炼也日益重视,但是与城市人群相比,进城务工人员的身体锻炼状况还有很大差距.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身体锻炼水平,要提高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体育组织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通过“自我”反思发展务工人员身体锻炼互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87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以及体育活动意向、目标定向和身体自尊之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参加体育活动次数的增加,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得分都逐渐增加,但是只有任务定向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并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男生在身体自我描述方面比女生积极;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身体自我描述显示出积极的趋势;喜欢体育活动和体育课都会给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带来积极影响.除身体肥胖指标外,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与身体自尊各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参加体育活动与大学生的目标定向和身体自尊存在积极关系.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培养和态度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动机、兴趣和态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效果。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在我国单独设立的时间较短,体育课程的教学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雷同,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还没有形成。该研究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岗位实践操作性目标和体育教育的身体活动性为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职业身体能力锻炼必修课。在高职体育课程整体设计时,把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为体育运动专项技能课、体育运动专项技能选修课和职业实用身体能力必修课三大类。在职业实用身体能力体育必修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各类似岗位群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能力进行分类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师的体育能力决定着幼儿体育教学的质量,幼师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幼儿体育教学工作,幼师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幼师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自身掌握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技术、技能与方法,同时也要通过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使幼师学生初步掌握体育教学知识,以适应将来幼儿体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警察体育本质内涵及相关概念的剖析,阐释警察体育与警察竞技教育的相互关系,辨析警察体育同警察身体发展、体能锻炼行为、身体运动和其他教育的区别与联系。经过论证,指出当今中国警察体育的教育特性及警察体育活动的教育属性。  相似文献   

7.
保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取个人或集体的形式,通过自身的身体练习,使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保持课外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本文在分析制约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身体危机是体育领域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从表面看,身体危机是由不合理的体育实践方式所致,但透过这一现象背后,实则是体育异化使然.体育异化的原因是人在欲求身体运动价值时,颠倒了需要与欲望的关系,是人被欲望所奴役的结果.拯救身体危机和体育异化,必须将"人"从欲望中解救出来.在伦理意义上,欲望表达着人对身体的恶,是人在身体面前迷失了自己的道德本性.根据马克思"人是对象性存在物"的观点,体育只有将人性的"真善美"在身体上显现出来,才能拯救人于欲望之中,才能最终化解身体危机与自身异化.  相似文献   

9.
竞技训练中有技术训练和身体训练两个方面.身体教育中有技术教学和身体锻炼两个方面.竞技训练和身体教育中都有技术和身体两方面的问题,又都有二者的关系问题.这是国内外竞技史和体育史上由来已久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世界上一些科学发达国家的体育和竞技界,在现代体育科学和竞技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正在深入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而且都是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之中越辩越明.了解这方面情况,对于促进中国体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可能有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职业教育特点的内容体系。如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认知内容、技能内容和活动内容3大类。在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身体运动技能(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分为车间操作、户外活动、办公管理和办公交往4大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通过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发展、体育态度、心理发展和职业身体训练6大模块的教学过程实现高职体育课程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通过文献分析法、观察法和综合分析法对体育教师的素质高低、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满足感的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必要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 ,高校体育存在重身体锻炼 ,轻心理健康观念的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思维模式 ,提高高校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科学选择高校体育教育的方法和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3.
身体锻炼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我国体育健康工作者关于身体锻炼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机能影响的研究,阐述身体锻炼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校女生经期的体育卫生保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器官功能的发育、增进健康,提高身体各嚣官系统的功能水平,使之能更好地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适应即将踏入社会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是由于进入青春期发育后,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使她们身体各方面出现急剧变化,出现了月经的周期性变化.为提高女大学生参与健身的主动性,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和知识,树立女大学生科学锻炼的主动体育意识.在进行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时应根据女生生理特点施行教学,安排练习内容、强度,并在体育教学和锻炼时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学科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为提升学科地位,学校体育推出了理论考试、精品课程、优质课评比等一系列“强智力、弱身体”的举措,然而却偏离了学校体育夯实身体基础这一中心任务,最终适得其反.通过对身体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探讨,凸显身体的重要性,认为身体不仅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还是一种处于社会权力中心位置的资本.学校体育提升学科地位的关键在于,始终贯彻“身体关注”的学科发展理念,建立与社会多元文化的联系,积极推介自身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学校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它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与自身的身体素质有关外,兴趣是主要因素,本文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体育教学不被重视的原因,与广大体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共同提高。1.原因1.1中国重文轻武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家长认为文化成绩是第一位,体育课是身体锻炼,不是智力锻炼无所谓,无形中让学生也赞同了这种观点,导致体育意识淡薄,固在体育课上不思进取,带有很大的随意性。1.2由于身体素质不好,上体育课时不能按标准和要求完成任务,逐渐被其他同学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特别是身材矮小、身体特别胖。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特别低。1.3据学生反映体育教材重复的东西太多,缺乏创新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教法不新颖、责任心不强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压力和动力。素质教育掩盖下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一部分其他的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占用了他们的活动时间从而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2.激发兴趣的措施2.1教学内容的新颖和难度的适当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新颖,难度、深度安排适当是激发体育学习兴趣的关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质,使人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素质及心理适应能力得到全面完善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达到以上目标,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体育教学中的几项分目标。 1、体育知识,技能的教育提高运动技能、技术,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具有科学增强体质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2、身体锻炼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促进身体形态匀称发展,增强心肺功  相似文献   

18.
体育并不是单纯的身体锻炼 ,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呈现纷繁复杂的状态 ,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 .实践证明 ,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  相似文献   

19.
当前体育理论研究工作中的最大难点之一是如何对"体育"进行定义,而解决这一难题最基础的工作应当从这个概念的发生学研究做起。"体育"是19世纪末从西方经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一个名词性概念,之后在中国体育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概念逐渐由一开始的"身体的教育"逐步演变成包括"身体的教育、身体锻炼和娱乐、竞技运动"在内的"大体育"概念,并有以"Sport"置换"Physical Education"(PE)成为"体育"总概念的趋势。"竞技"何以成为"体育"?"Sport"怎能置换"PE"?本文基于发生学方法对"体育"及其相关概念在国外的发生、发展、传播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对引进中国后的"体育"概念的演变、不同学派争论焦点进行解读,对"体育"与"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竞技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意在启发公众(起码是学界)把主流话语中的日常"体育"概念与"体育"科学概念区别看待,把"体育"词语与"体育"概念区别开来,从而真正把握"体育"概念的真谛。文章还从发生学角度建立了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体娱)、竞技运动之间的关系模型,对"Sport"能否成为中国"体育"的总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提出要解决"体育"概念在中国的长期纷争,必须要在中国体育学界开展严肃学术对话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体育院校的核心能力与多样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管理学角度研究认为,体育院校的核心能力是指各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获取资源和配置资源,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能力是以竞技运动的学科为核心部分,以身体教育、竞技运动、身体锻炼的学科为基本部分,以与体育关联的交叉性学科为延伸部分形成和发展的。体育院校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发展其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