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如何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题内容.其中,体育教学条件的提供和学生自主参与性的保障是制约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瓶颈.从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人事分配等制度出发,在分析体育教学保障条件与学生选择自主性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内涵与本质特征,并以课内外一体化理念为指导,设计了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六步自主学练”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通过“六步自主学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很好地引导了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自主学练,从而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作用和显著功效。在体育教学中强势推进有效教学已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职业学校体育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应整合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优化自主创新学习,理清协调教学要素。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地实施教学,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体育教学专业特点,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思路,构建高校体育教学“翻转课堂”模式。高校体育教学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师生协作融合的学习环境;弥补体育教学中课堂练习时间不足、示范动作难以细化分解等问题;强化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与内化,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体育伦理的缺失与学校体育的教育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体育伦理教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构成。分析了体育伦理的内涵,提出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可从课堂常规、教师表率、项目特点、运动文化、体育比赛得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体育伦理教育,并指出在体育伦理教育中所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指示以及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指出了新方向和新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成为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出发点。作为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切实做好教学设计,将核心素养融入体育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论文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提出体育课堂依据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及践行路径,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释并提出推进策略。旨在通过创新性教学设计,发挥体育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功能,从体育教学视角达成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通过文献分析法、观察法和综合分析法对体育教师的素质高低、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满足感的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必要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落实体育课标,实施体育课改,必须设法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体育教师应力图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课堂导入、教学激励、营造气氛以及提高教学能力诸方面,最大程度地张扬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出色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使体育选项课日渐增多,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日趋丰富,而体育教学经费投入却相对不足,导致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器械陈旧,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加之教师责任心不强,或者专业水平偏低,使教法不得当,或是课堂组织纪律松散等.造成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纠纷及其索赔与日俱增.其事故不仅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不幸,也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采取消极措施的短视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牢抓低年级体育教学工作,可以树立学生的体育意识、规范学生社会行为,因此,以小学低年级群体为例,对体育课堂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开展研究,通过分析小学体育课堂的特点与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组织教学的困境,提出创设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游戏情境的组织策略,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个人真实体验的方式,使小学生在参与到真实活动中后,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带给他们个人的快乐。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以此培养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中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并鼓励低年级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个性展示,将引导小学生思维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工作,落实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情感层面认知。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体育教学以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强调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形成了以模仿、操练为主要特征的课堂参与模式,师生间是一种命令与接受的关系,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同时,压抑着本该属于自己的积极的个性,很少体会到体育的乐趣与兴奋。营造一种自主、健康、和谐、快乐的体育课课堂气氛是未来体育教学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目的只有通过体育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改革关键在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把我国的体育教学与发达国家体育教学进行比较,能找出我国体育教学的差距,发现自己的长处,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中蕴含着"和谐思想".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内在地包含着对和谐的诉求.把后现代主义中的"和谐思想运用到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中,会给体育教学带来新的理念和尝试,使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课堂结构、方法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论述了互动式体育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关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目的在于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推动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宁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5):134+142-134,142
信息化体育教学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以其自身所拥有的生动性、趣味性、直观性、高效性、交互性以及对信息容纳的兼容性和全面性的特征,为体育教学提供了直观、高效、交互性的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试论体育课程观念的更新与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理论上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所体现的新教育理念及其带来的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条件,提出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方式;认为目前体育课程观念有了较大的更新,主要体现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和强调教学过程中互动的师生关系,与此相应,应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体育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社会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学课堂内的"社会化"模式,社会区域文化背景对学校体育的渗透,学校体育的科学优势向社会幅射等等是社会文化与学校文化连锁互动的体现,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人文性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过去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忽视人文性 ,重视科学性。目标如果过分强调科学性 ,其导向的结果就是容易使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远离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也将失去培养人的价值。主要对体育教学目标忽视人文性的原因 ,以及体育教学目标人文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并探讨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体育教学目标人文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为认真贯彻执行2000年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已很普遍.作为"全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优秀学校"的东南大学,2001年9月已开始面向00级学生的"三自主"体育网络选课制试点工作,在不断完善过程中,2003年1月全面放开.本文就东南大学体育选项过程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实践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办法,对普通院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