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航天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浩瀚的太空 ,已经成为农业育种的基地。作为最早开展航天育种研究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我国航天育种开展 1 0多年来成绩斐然 ,为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少太空农作物正在不知不觉地丰富着人们的餐桌。1 航天育种的技术特点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 ,由于太空环境有许多地面难以获得的诱变因素和多因子综合作用的条件 ,某些作物的品种有可能出现一些特异性状的有利变异。这为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从而创造出更优良的作物新品种。航天育种具有如下特点 :( 1 )太…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07,32(3):72-72
据2006年9月29日《中国剪报》援引《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2006年9月27日消息,2006年9月26日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返回的农作物种子交接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的研制、发射和回收工作圆满成功,航天育种工程已迈入地面选育阶段。  相似文献   

3.
太空育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植物种子或器官放到返回式航天器上,利用宇宙的强辐射、高真空、微重力、超洁净、大温差和交变磁场的特殊环境,诱导植物变异,返回地面后,进行培育、筛选植物优良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航天育种——遗传育种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航天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已扩展到太空。如何充分开发丰富的太空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仅从遗传育种的角度介绍一下航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效益。一、航天有种是时代的需求当今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对农业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和消耗越来越多,这一点在具有12亿人口的中国显得尤为突出。从长远看,我国农业现在面临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引起的需求日益增大的压力,又面临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各种因素的严重制约。在人口不断增长、资源日渐贫…  相似文献   

5.
郑桂荣 《中学生物学》2006,22(12):10-10
“神六”的顺利返航,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随即“实践”八号返回式育种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不仅完全掌握了载人航天核心技术,而且向航天育种方面迈出了关键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园艺学领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卫星搭载种子的航天育种、RNA干扰使基因“沉默”、转基因作物栽培、离子注入诱变育种、“克隆”花卉等科学研究成果,标志着园艺技术新时代的到来,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学园艺学课程的价值及其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在农业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工作上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和不足,本文对辽宁省农业分子育种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省情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广东第二课堂》2011,(12):41-42
硕大的青黄色葫芦,沉甸甸地缀满枝头;火红的辣椒一茬茬地簇拥在一起,好不热闹……位于甘肃天水的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再一次迎来丰收的秋季,这些在微重力、高真空、宇宙射线等太空独特环境下产生变异的优良种子经过数年选育已稳步向产业化方向迈进。作为我国空间实验室雏形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后,一个更加稳定高效的航天育种平台有望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 阶段一:种子筛选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研究员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举足轻重,其作用达30%左右。航天育种就是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种子筛选是航天育种的第一步,这一程序非常严格,需要专业技术。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太空育种的意义。”刘录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把筛选出的种子带上太空之前,研究人员还要在地面留下相关对照,之后,与从太空带回来的种子同时种植,平行进行,这样才能进行外观、抗病等不同性状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198 3年 ,一株含有抗生素抗体的转基因烟草的诞生 ,拉开了农业转基因育种的帷幕。所谓农业转基因育种就是根据育种目标 ,从供体生物中分离并提取出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 (目的基因 ) ,经DNA重组与整合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的基因组 ,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株 ,再进入田间试验 ,培育成农业生产上能应用的转基因新品种 ,并实现大面积推广。转基因育种相对于传统的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多倍体技术育种来说 ,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 ,而且能准确地选择任何一个目的基因 (植物、动物乃至人类 ) ,从而打破了遗传物质分类上门、纲、目、科属的界限 ,…  相似文献   

11.
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可耕地的面积却因为工业化而不断减少,粮食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就必须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必须加快作物育种速度以及改进作物的耕作和栽培方法。常用的作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系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分子育种等。  相似文献   

12.
太空育种     
陈燕  徐墨涵  尹静 《生物学教学》2008,33(10):65-67
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育种新途径。大量的试验证明,太空育种已培育出许多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是一个前景很好的新的育种方法。太空育种也是生物学教材中渗透STS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太空育种,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07,32(3):72-72
据2006年9月29日《中国剪报》援引《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2006年9月27日消息,2006年9月26日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返回的农作物种子交接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的研制、发射和回收工作圆满成功,航天育种工程已迈入地面选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高级植物育种理论与技术"是作物育种学延伸出来的一门课程,主要是结合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解析作物育种前沿理论与技术进展。随着近年来研究技术和手段的日新月异,作物育种学学科高速发展,与之相关的"高级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各大农业高校的重视。对农业高校"高级植物育种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开设"高级植物育种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农业高校及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太空辣椒是经过严格的种子分选,把饱满的、发芽率比较好的种子送到太空去,由太空的超真空、微重力、重离子等强辐射的特殊环境对它进行处理,使得它自身的基因产生变异,回到地面以后进行严格的选择、培育和种植。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拥有这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回交在作物育种上有其特殊功用,已成为主要育种方法之一,被认为是改良优良品种个别重要不良性状的好方法,是实现基因转移的重要途径。回交育种法主要有下述方面的应用:(1)改良现有作物优良品种个别缺点性状,使其继续推广种植,延长品种使用年限;(2)在作物远缘杂交育种中,反复回交可克服杂种的不孕性,有效提高杂种结实率。(3)转移雄性不育基因育成新的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阶段所介绍的育种方法主要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等。1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即,不同个体间  相似文献   

18.
明确了商业化育种的概念,阐述了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的新形势,分析了科技型棉种企业、成长型棉种企业和经营型棉种企业实现商业化育种的途径.根据发达国家商业化育种经验,结合我国棉花育种现状,提出了棉花商业化育种策略,并对当前我国棉花商业化育种的具体育种目标性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 基因工程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方法与杂交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相比,具有更大的精确性和导向性,且育种周期短,并能克服远缘杂交的障碍等,极大地提高了育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转基因作物就从实验室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大大推动了世界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自1996年美国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以来,转基因食品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扩散,2002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已达5 867×10~7 hm~2。2004年10月,转基因水稻已经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其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现代植物育种的策略之一。与传统的形态学生理指标选择相比,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显的优越性。尤其在植物抗病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本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作了简要介绍,结合抗病育种综述了其在育种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