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起"红军精神",大家一定能想到毛泽东同志的那首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期以来,"艰苦奋斗"、"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四字成语.然而在这些已经被文化的字眼后面,红军精神究竟能给我们现代经济社会以什么样的启示呢?<红军精神--从优秀员工到卓越团队的行为准则>这本书以精练的笔墨对长期被神化的红军精神从管理学层面进行了全新解读--"‘保证完成任务!’这是红军精神的标志性话语.  相似文献   

2.
鄂豫皖苏区时期的优抚政策包括优待红军战士及家属、抚恤军烈属、安置红军伤病员三个方面。苏区政府设立相关社会保障机构,制定优待条例;分配红军公田,实行代耕制度;为红军家属提供各种生活优待;保护红军战士婚姻关系。同时,颁布抚恤条例,确保烈属与伤残战士获得物质补助、享受各种权利,褒扬革命精神等待遇,并有效实施红军伤病员的休养安置工作。鄂豫皖苏区优抚政策的实施,壮大了红军的队伍,鼓舞了红军的斗志,密切了苏区军民之间的感情,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双拥"工作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3.
<正>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要讲话之际,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专程来到我馆,视察参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和"信念·精神·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刘奇葆同志首先来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展厅,在反映十送红军、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草地等题材作品前,不时驻足,仔细观看。他说,美术家们用生动感人的艺术语言来再现红军  相似文献   

4.
北京晨报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历时4个多月,10多名记者、编辑参加报道,除了在北京的采访外,还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6个红军长征走过的省市,采访了十几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诸多红军亲属以及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最终,以"见证传奇"为主题,分别以"还愿、英雄、等待、影响、揭秘、传承"6个为分主题,从10月12日至20日,共12个整版,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读者总体的评价是:内容鲜活,故事感人,幕后新闻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5.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列主义来确立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的重要会议,标志着我们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红军在遵义十二天,流动的"国家银行"在遵义发行了货币(俗称"红军票"),稳定了当地物价,促进了市场繁荣,保障了后勤,打击了不法商家,同时,为红军赢得了信誉。  相似文献   

6.
<正>为开展好"八一"纪念活动,抓好嵩明县境内重点档案的收集与保护工作,8月2日清晨,嵩明县档案局组织干部职工进行"重走长征路"徒步活动。队伍从嵩明县城出发,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到达东村龙王庙红军标语文物前。在活动中,单位老党员、老同志结合红军过境嵩明相关记载,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同时,为推进嵩明县境内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县档案局还对龙王庙红军过境标  相似文献   

7.
李彬  刘文  靳道亮 《兰台世界》2016,(24):103-106
对红军在长征中夺取战场信息主导权的成功、作用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指出战场情报信息的获取与相对优势的形成,是红军能够制定正确决策,成功实现战略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红军极少数的优秀无线电技术人员政治信仰坚定,专业素质过硬,具有顽强的钻研与吃苦精神,是红军夺取战场信息主导权的坚实基础;红军长征夺取战场信息主导权的成功启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人才对现代战争的作用,不断开拓"信息制胜"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1934年10月,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长征.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八省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9.
<正>他,凭借破译敌军电报密码的高超技能,领导中革军委二局指引红军一再化险为夷,被毛泽东誉为:"没有他的二局,就没有红军",被周恩来看作"为红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被叶剑英称为"是个可以认识‘天书’的人。";他,曾同时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和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成为唯一的一位兼任两个省委第一书记的人;他甘冒风险,率先在全省推行包产责任制,点燃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把火……他,就是曾希圣。"没有曾希圣的二局,就没有红军"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是红军长征史诗创造者亲笔书写的长征史,用真实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个个历史细节,叙说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生动翔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业绩.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推动了长征史的研究,而且对学习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由于抗日形势的发展和重要,吸收新生力量,增强抗日队伍是当时刻不容缓的一项政治任务.为争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参加到抗日战场上去,红军在西安七贤庄成立了"红军联络处"进行半公开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本刊2006年第7期发表了倪墨炎先生的《破解鲁迅茅盾"电贺"红军之谜》一文.在文中,倪先生提出了《鲁迅全集》中收录的"联名电贺"一信并非鲁迅和茅盾所写,而有可能是红军内部人士撰写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孙京 《兰台世界》2016,(15):103-105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陕甘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对红军顺利落脚陕北、实现战略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陕甘根据地不仅使中央红军长征有了最终的落脚点,而且对处于困境中的中央红军给予了极为关键性的补充,并推动了红军三大主力的大会师。中共中央立足陕甘根据地新的大本营,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领导各路红军,实现了革命大本营的转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同时也是一支热爱文化生活的队伍。为使广大红军指战员有书可读,毛泽东非常注重红军图书工作,指出这是建设人民军队,发展人民革命战争不可缺少的"第一个重大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个叫"胡倒戈"的网民制作了一个短片:<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参赛记>.在短片中,原来一心想参加红军的小英雄潘冬子,却整日在大做其明星梦;他的红军父亲变成了"地产大鳄"潘石屹;烈士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1",梦中情人是李咏;胡汉三则成了名叫"老贼"的评委……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所到之处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红军这样一支与所有旧军队都不同的纪律严明的队伍,甚至连蒋介石在电文中都由衷地感叹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和经过,我们还得从红军遵纪爱民的"营盘山上橘子红"故事讲起。到处是谈论橘子的声音,可就是不见一个人走进橘子林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在川黔交界土城、猿猴  相似文献   

17.
梁兴初1912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自幼为雇主打铁,深受剥削和压迫。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在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中,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荣获红军三级奖章。在长征中,担任红军第一任骑兵侦察连连长,多次出色地完成重要的侦察和战斗任  相似文献   

18.
1980年8月10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发消息《"蓝军司令"越演越狡猾"红军指挥"越练越过硬》,报道触及了我军战术演习中"红军一打就胜、蓝军一触即溃"的固有模式,展现了"蓝军司令"王聚生真打实战的风采,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引起全军上下广泛关注,对我军校正军事训练指导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回望这篇我军新闻史上经典之作的采写过程,江永红的名记者之路也给今天的军事新闻宣传留下不少历久弥新的启  相似文献   

19.
方立霏 《北京档案》2006,(11):12-1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当毛泽东的豪迈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还在几代人心中回响,当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带领的"我的长征"队伍还行进在70多年前的老路上时,2006年8月1日,一个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档案史料展在一个正在建设之中、尚未被公众认识的公园里隆重展出了.  相似文献   

20.
正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于西北,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辟了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然而,红军长征落脚陕甘苏区并非党中央最初的打算,而是在极端险恶的转移过程中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保存自己,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的结果。为寻求合适的战略转移落脚点,中共中央经过了数次艰难的抉择,直到榜罗镇会议确定长征落脚陕甘苏区,终于使党中央和红军找到了合适的战略根据地,并站稳了脚跟。初定湘西,屡屡受挫1934年,由于共产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