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是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最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其显著特征便是以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来隐喻人和事。从现代隐喻理论看,其关涉到的隐喻"人是动/植物"正是大连环隐喻(Great Chain Metaphor)这一人类最为普遍存在的理想认知模式中最耀眼的环节。以动植物为始源域,兴符合隐喻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投射方向,符合隐喻的体验哲学原则,符合诗歌含蓄性特点,符合先民的图腾崇拜意识。兴在诗歌中的创造性运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大智慧和匠心独具的艺术个性。动植物隐喻作为人类最朴素的自我认知的方式,还普遍存在于东西方文化中,反映在其象征性和姓名文化中,这充分体现了人类在认知模式上的共性。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73):3-4
《诗大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但只解释了风、雅、颂,却没有具体阐释赋、比、兴三者的具体含义,后人对于赋的理解较为一致,对于比、兴的意义理解乃至区分则不甚明了,李泽厚先生言:中国文学以抒情胜。然而并非情感的任何抒发表现都能成为艺术。主观情感必须客观化,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统一,才能构成具有一定普遍必然性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的感染效果。中国诗学理论之开山纲领是诗言志,比、兴亦是处于此一纲领下的命题。志之产生源于兴,而其表现赖于比。所谓比、兴正是这种使情感与想象、理解相结合而得到客观化的具体途径,将比、兴与创作过程相联系,比、兴之丰富意蕴远不止此,本文则进一步探究创作过程背后蕴含的创作思维,并以之为切入点具体阐释比,比、兴以中国古典诗文论为支撑,辅之以西方哲学美术思想,以期对于比、兴之含义理解阐述一说。  相似文献   

3.
集周代社会诗歌大成的《诗经》,既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光辉学作又是周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然而前人多从学的角度去研究其价值,而很少涉及到它所反映的其他社会内容,例如周人的宗教哲学观等。从《诗经》的大量篇章中,论证周人宗教哲学观在《诗经》的表现并进而分析周人之宗教哲学与殷人宗教哲学的相承相因相革的关系,从而论述周人宗教哲学反映于《诗经》的内容,是周人对殷人宗教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景龙 《集宁师专学报》2001,23(2):17-24,,35,
本文认为,《诗经》中占相当比重的作品是有意境的,正是这些作品标志着这部古老诗集的最高思想艺术成就,使其焕发出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本文对《诗经》的意境作出分类并进行具体论析,从正面较为完整地展《诗经》意境的客观风貌,进而论及《诗经》意境的一般特征和对后世诗歌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着重阐释《三国演义》依存的化基础,笔从“拥刘反曹”、“崇尚忠义”、“尚智抑武”三个方面论述了罗贯中以小说的形式,重树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对现实界表现出强大反判性与穿透力。  相似文献   

6.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比兴是其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本文较深入全面地论述了比兴手法在《诗经》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并阐发了它对后世文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论《诗经》“兴”法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学森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47-49,52
《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有引用“他物”开头慢慢引入正题的委婉交谈的风习。《诗经》的创作目的不是艺术性的,而是功利性的,是为了讽谏美刺表情达意。为适应委婉表达了习惯和达到委婉讽谏的目的,人们作诗时就常常先言“他物”来引起“所咏之词”,之所以会由“所咏之”联想到“他物”,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理上,“他物”与“所咏之词”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这样,人们在功利性的自觉创作中,诗歌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兴”法就不自觉地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有关内容,对先秦旅游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并认为先秦旅游可分为政治型旅游和文化型旅游两种,其中新婚旅游、宫廷游猎、节日游赏是先秦旅游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赋、比、兴是《诗经》独特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都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同时赋、比、兴也体现了《诗经》的诗歌艺术,对构造诗歌意象、创造诗歌意境、表达诗人情感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教育(海南)》2005,(2):46-46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文学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指“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相似文献   

12.
13.
诗歌的意象是人的内在意识情感同外在自然物象在相关前提下的融合统一,诗歌的这种思维过程正是意象思维的具体体现。《诗经》的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广泛,其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与意象思维的高度和谐统一,是《诗经》艺术成就的高度体现。一、赋与意象思维在《诗经》的赋、比、兴三法中,赋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其特点是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然而这种写法并非只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叙写人物思想言行,或典型的事物、场景给人以启迪,令人遐想。《诗经》中用赋的手法创作的许…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比较《毛诗故训传》、《诗集传》和《毛诗传笺通释》对《诗经·邶风·静女》首章的诠释,对比性地探讨《诗经》研究范式的差异,并进一步解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17.
作者根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有关内容,对先秦旅游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并认为先秦旅游可分为政治型旅游和文化型旅游两种,其中新婚旅游,宫廷游猎,节日游赏是先秦旅游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的赋、比、兴艺术手法,哺育、滋润了历代人、学子。其中的“兴”在诗歌中有重要作用,“兴”的多种性更有利用表现复杂的内容。“兴”的广泛使用,形成了中国诗歌委婉、含蓄、兴寄遥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黄典诚教授《诗经通译新诠》,在《诗经》的普及与研究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力甚深的新,此本着《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神,从对《诗经》原的校勘,句读,章句的分析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依据,与黄典诚教授商兑。  相似文献   

20.
韦丹 《华章》2012,(25)
《诗经》中的作品展现了周代人们丰富多彩的婚恋生活,其恋爱形态包括:幽期密约、增定情物、邂逅相遇、执着求爱、单相思、相思相念;婚姻形态包括:私合、正娶、私成明娶、抢占等.这表明《诗经》时代人们的婚恋都正逐渐从原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