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迷踪拳因属少林拳系而被世人称为外家拳;但近代迷踪拳的传播者孙通从嵩山少林寺学得此艺后,遍访大江南北,拜会许多名师高手,汲取了形意、八卦等各家之长,遂使迷踪拳除在主体上继承了少林外家拳的架子和风格外,更形成了自己内外兼练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通备劈挂拳的拳理特点及劲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备劈挂拳是流传于全国各地的传统武艺,由于受西北人文、地理、政治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其独具西北风格特色。本文就通备劈挂拳拳理、特点及劲道作深层的研究,以此来指导教学训练。  相似文献   

3.
4.
4月10日,央视"武林大会"播出梅花桩拳派擂台赛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传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出自僧门道派,属于昆仑派,系内家拳一类。它的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形气合一。它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有致,徐疾中节,无论形神皆有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在黄梅、广济一带流传的岳家拳进行考察,归纳出岳家拳的八个特点。具体而言为:其一,化繁为简,易学易成;其二,源于实战,服务于实战;其三,重身形灵活,重步法稳健;其四,虚实结合,虚实不定;其五,后紧前松,进速退稳;其六,六合归一,以气催力;其七,单兵作战胜在势,两军对垒强在形;其八,弘扬忠义,注重武德。岳家拳所具有的特点使岳家拳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地位使得岳家拳的传承者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岳家拳为荣。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今天,应充分利用这些传承者所具备的优势,使这一优秀拳种有更广阔驰骋的天地。  相似文献   

6.
豫北是梅花拳流传的一个重要区域,我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最早的梅花拳大师就是康熙年间的武探花来自豫北地区一位农民拳师杨炳和农民起义领袖冯克善,梅花拳最早是因震惊朝野的清嘉庆时期源起于豫北滑县的天理教起义被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7.
舒红云 《武当》2001,(1):34-35
身法运动的意义身法运动又称之为身法轨迹或脊椎运动。脊椎运动在拳学发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就有“力由脊发”的精辟论述。但是许多人对脊椎发力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脊椎发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今,轨迹拳学把脊椎的运动规律和方法明明白白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使脊椎运动成为人人可以从理论上讲得清,在实践中用得上的技术。从而使拳学运动更加趋于完美。脊椎发力通常称之为身腰发力,身腰发力历来是拳学界的首要机密,诸如寸拳、寸劲、穿透力、贴身发力、抖飞人等等这些令人神往的功夫,无不得益于身腰的瞬间一抖。  相似文献   

8.
迷踪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颗明珠。古来习迷踪拳者多俊杰,宋代有周侗、卢俊义、林冲等人,清代有孙通,近代则以霍元甲为最。迷踪拳有独特鲜明的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9.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广超 《精武》2008,(6):52-53
梅花拳名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拳实用技法锻炼,有助于灵便身手,掌握套路中的招式、招法,提高表现套路中的格斗技巧;有助于体会套路攻防意识和动作的攻防含义。本文通过多年来对查拳的学习和研究,详细解读查拳的本质'用'与'打',以便提高习练者的攻防技能,使习练者具有在实际应用中所必备的技能,掌握防身制敌的有效本领,展示习武者的功力和内壮外强的体魄。  相似文献   

11.
体育基本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明体育基本理论未能得到应有普及与普遍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概念不清,分篇章概述了笔者《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一书再版本的修订内容,对体育基本理论的现有成果做出品评。  相似文献   

12.
谢坚 《体育与科学》2004,25(2):16-18
本文以张洪潭博士的专著《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为线索,论及体育理论的现状与改革,提出体育基本理论的概念,认为体育基本理论包括两大基本组块,即体育教学理论和运动训练理论,还包括体育思辨理论和体育规范理论两个附加组块,简要陈述了各理论组块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13.
毕世明 《体育与科学》2006,27(4):24-25,60
哲学思想矛盾论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体育领域。体育领域的矛盾在它的总体、外在形态和转化过程的实践中都有特征。它的对抗性矛盾很少,非对抗性矛盾更多,非对抗性矛盾中包含带有一定对抗性质和较大对抗性质的矛盾。体育领域矛盾转化的经验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行公平竞争,发扬不断前进的奋勇精神、刻苦精神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演绎法、逻辑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就我国对外体育交往60a来的实践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研究提供体育元素的思考。研究认为:在国际体育关系中,特色的中国体育外交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中国色彩和风格,带有中华民族的征象或标志,包括历史的记忆和认同论、“小球推动地球”论、“奥运模式”论、“营造和平和良好的环境”论、“和平发展”论、“体育强国”论等。  相似文献   

15.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原地区体育为代表的实践理论,分析了当前向社会主义市场转制过程中体育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思路、新发展,提出了体育理论建设如何有效促进中原地区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竞技体育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在对竞技体育理论发展特点认识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有关理论体系构建的最新研究成果 ,提出了竞技体育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 ,作为竞技体育理论构建工作的一种尝试。此竞技体育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 ,不但包容了当前竞技体育理论的各种理论 ,而且明晰了竞技体育知识向竞技体育理论转换的过程 ,同时也对竞技体育理论体系中未形成部分作出了一定预见 ,从中可以洞察竞技体育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探索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质,主要表现为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人自身发展为目的,以主客体同一为存在方式,与其他文化形态多有交叉。体育现象的这些特质,使之不仅为人的解放提供了平台,为人的自我完善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为人的自我认知提供了特殊的渠道,而且使身体活动进入上层建筑领域,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笔者还将体育与一些非体育现象进行了区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具体事例,对当今"终身体育"观念存在的不同观点与运动方式进行了重新审视,研究认为:"终身体育"运动方式具有显著的多样性、互补性、差异性和目标一致性特征,同时构建出"终身体育"的基本结构模式,对当前全民健身运动中"终身体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剖析媒介体育的含义,并对媒介体育消费的主客体特性进行分析,描述媒介体育消费的逻辑过程。认为:体育仍然是"媒介体育"的核心,媒介扮演的是一个"文化中介"的角色;媒介体育消费者既是体育消费者,又是媒介消费者,但本质上,还是体育消费者;媒介体育消费真正的客体是"意义";媒介体育消费要经历一个阅听、获得意义、再生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媒介体育的一些基本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终身体育是新时期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人类体育需求的体现。分析了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讨论了目前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提出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建议,以便更好的实现协同效应,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和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