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章含之是个绕不过的名字。在她生前,我由于为她丈夫乔冠华作传的关系,与之结识。遥想当年写作时,她对我的无私帮助,对我的耳提面命……不禁悲从中来。打开尘封的采访本,如烟往事,翩然而来。  相似文献   

2.
忆兰邨     
去年夏季的一天傍晚,闷热极了。我们一家吃过晚饭正在小院乘凉,突然接到兰邨去世的电报。我瞠目向天,泪水夺眶而出……兰邨长期患病,近几年来,一年比一年加重,经常来信要我们为她求医问药。在她逝世前两天,我重返延安刚回来,接到她的信,我立即回信,说了重返延安的感受……。万万没料到她给我的信竟成了绝笔。  相似文献   

3.
我们是云南省景洪市国营东风农场十四分场六队的业余报道员。自1990年以来,就与《新闻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能为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指点迷津,是我们写作的良师益友:她介绍新闻作品的采、编,评析稿件的优劣,传播新闻业务知识,成为我们的好老师。 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自费订阅《新闻与写作》,在她的帮助下,我们采写的新闻报道已被各类报刊、电台采用150多篇,连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取得这些成绩与《新闻与写作》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为此,在2002年的报刊征订工作中,我毫不犹豫地首先订了一份《新闻与写作》杂…  相似文献   

4.
元旦前夕,我刚踏进杨沫同志的家门,一下就愣了,只见桌子上摆满了稿纸书刊,床头上堆着衣服鞋袜,看来她准备出远门了。我还未开口问,她就说:“元旦过后,我去广州。真巧,正想给你打电话,你就来了。”她放下手里的活儿,倒水沏茶……前些日子,我们在一次交谈中,她颇有感触地说:“写作中,没有情感是很难写出好东西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次,我正是专程来访问她的。阅读杨沫同志的作品,常常使我的心随着她的文字跳跃,流露出各种各样的情感:时而激动不已,时而满腔愤怒,时而捧腹  相似文献   

5.
忆兰邨     
去年夏季的一天傍晚,闷热极了。我们一家吃过晚饭正在小院乘凉,突然接到兰邨去世的电报。我瞠目向天,泪水夺眶而出……兰邨长期患病,近几年来,一年比一年加重,经常来信要我们为她求医问药。在她逝世前两天,我重返延安刚回来,接到她的信,我立即回信,说了重返延安的感受……。万万没料到她给我的信竟成了绝笔。兰邨的音容笑貌常在我的眼前呈现。五十四年前,我们一同考上了贵阳女子师范学校,逐渐成为同窗好友。那时我们一同读了不少革命作家的作品,都立志追求真理,解除被压迫  相似文献   

6.
我对面端端正正坐着一位身材修长的中年女教师。她微笑着,从皮包里取出一篇稿件交给我。我耐心地浏览了一遍,笑了。“同志,我们不懂新闻报道,没给报社写过稿,可这些事都是真的,麻烦你……”她说。我约摸计算了一下,这篇稿子长约1800字,有点“马拉松”。主题不集中,脉络不大清。看来作者不懂新闻通讯最主要的写作手法——用事实说话。这是大量来稿中存在的一种“通病”,即用空洞的叙述和议论淹没事  相似文献   

7.
法国现代女作家杜拉斯创造了生命和叙事的奇迹。她在本该作祖母的年龄写出了《情人》:那是人的一生中最年轻、最野性、最缠绵的岁月,在法国少女和中国男人之间发生的不合常规的情感故事。那种情感看起来有点可怕,并且很容易被写得流俗,可是杜拉斯却把它写得那么自然、充沛。是什么让杜拉斯找到了如此苍翠的表达? 我在《大家》的内封上看到过杜拉斯被时光摧毁的容颜,她已经80多岁了,可我记住了那双眼睛,那是穿透了岁月仍然面向爱情的眼睛。我有些明白了杜拉斯的写作,她的生活太饱满、太强烈,比虚构的生活更像狂风或巨浪,猛击着她的心脏,她直接写就是了,她不得不进入一种狂暴般的写作——狂暴般的情感与语言。杜拉斯的作品强调的是个人的生活,尤其是有关她的感情、人格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我至今庆幸是当初通讯员的选择奠定了我后来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她给了我许多、许多……一是提供机遇,掌握了写作技能。写作是一种需要长期实践才能掌握的专业技能,是一种融汇现代社会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技能,是一种各行各业都看重的实用技能,是一种许多人都羡慕,却望而却步的精深技能.是一种终身受益,干啥都用得着的随身  相似文献   

9.
柏生是《人民日报》以写人物专访著名的女记者。在她30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中,专访是她用得最多、最擅长、也是读者最爱看的新闻文本。柏生在专访写作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分析她的典型作品.研究她的写作技巧,对提高我们新闻写作、驾驭语言艺术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实操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红 《档案天地》2006,(1):18-19
很少人知道.作家魏巍曾专门发表过一首献给夫人的诗——《塞外晚歌》:“如果战友允许,我要寄一支歌,给一个淳朴的乡村的女儿……谁叫我在织布机旁将你碰见/谁叫那琐碎的日子在我们身边留恋……”这是专为夫人吟歌的一腔衷情。魏老说:在家里,她是“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11.
海伦·福斯特·斯诺在《斯诺和我的写作生活》一文(载《新闻战线》1980年第一、三、四期)中说,中国今天几乎没有“写作心理学”的研究。她认为,这是现代中国“在一切艺术领域”没有产生象《战争与和平》那样“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杰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姑且不论她对中国现代何以缺少传世之作的分析是否正确,但是她指出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难忘那双眼睛……王希明在业余搞新闻报道这段艰辛的日子里,我时常觉得有一双充满慈爱、温暖的目光在注视着我,给我鼓励。也使我在写作上不敢有丝毫松懈。那是在1996年夏天,刚从军校毕业的我随部队在河北易县的一个山沟里驻训,我住的那家房东是一位六十余岁的大妈,大妈家里很贫困,儿子早逝,年轻的媳妇改嫁后留给她一个10岁的孙女。小女孩叫小娟,没钱上学,在家放了10只羊,大妈人好,心地善良,自我住进她家后,她便一声长一声短地叫我“儿子”,每次上山训练回来,桌上总摆着她为我烧好的绿豆汤。若我推脱不喝,她便瞪着那…  相似文献   

13.
经常阅读《光明日报》的读者,多数会注意到这个名字:樊云芳。这位四十一岁的女记者,近年来发表过不少有影响的报道。从1981年到1984年,她每年都有新闻作品入选全国好新闻,有的新闻作品还被作为范文,选进大学新闻系的新闻写作课教材。今年,她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几个头条,又有了新的高度,引起了读者很大的兴趣。在上海、在北京、在武汉、福建……我都听到过一些新闻界同行们谈论樊云芳的报道,广州的一位同志给我写信说:“樊云芳的报道,已形成了她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并讲有些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很想了解她是怎样学习和写作的。这里,我把这位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女记者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07,(12):45-45
有些,陡乐,有些幸运,我带着这样的心态开始第一天的直播。终于,幸运观众揭晓了.是位大姐,在热线中她说:“我参与节目已经有一年多了,终于……”直到直播结束,我们都认为她只是爱看我们节目的普通观众。就在准备离开单位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明天幸运观众不会过来。因为此刻她的家里只有一个人。而让她从宜春赶到南昌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她失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听到这里.我的心一颤.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她是靠什么办法和电视机里的我们交流的。我也不知道她是怎样把那么多的平台号码准确无误地输入到手机里面的.也许她已经把这些深深地刻在心里。  相似文献   

15.
伍美珍是我所熟悉的最具有读者号召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近几年她为小学生写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儿童小说,不但获得了儿童文学圈内人士的认可,而且深深走进儿童读者的心灵,在许多中小学校教师和家长心目中,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我的同事田小米最奇怪的是为何有人会成"剩女"。在她看来,世界上最常见的这种关系——男女关系都不会搞,学习好工作好有啥用?她不无得意地说自己,就这一个特长,还摆不上台面……田小米有一次当着她老公的面给我打电话,提议"带上孩子出去转转"。机关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山东省平度市档案局刘保国:1993年,我用12元续聘了新闻辅导老师——《新闻与写作》。我订阅《新闻与写作》刚两年多,但已十分喜爱她。她一年为我辅导12次“课程”;她设有我特别喜欢的“讲座”如:“新闻采访系列谈”、“新闻来稿评析”、“新闻标题写作”、“视听之友”、“当好通讯员浅  相似文献   

18.
我是才涉足新闻写作的一株幼苗,灼热的写作欲望使我拿起了笔。今年我自费订了《新闻与写作》等5种报刊。在此之前,我没有和《新闻与写作》见过面。现在,也只不过拿到了1990年的1—3期,可读过后,感觉到她确实有实用价值。到3月份,在她的指导下,我的稿件先后被地市报刊采用7  相似文献   

19.
看过《小团圆》,我第一件事就是去重看“张爱玲年表”。1948直至1954,一片空白,她没有发表任何一篇作品;下一个空白,是1955到1958;然后三年两载,偶尔一篇半篇……我一直以为这是“我将自此萎谢了”——为失爱而放弃写作。直到《小团圆》的问世,我明白了:战后,没人肯发表她的作品了。  相似文献   

20.
Last Order     
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不知道命运是否已经将事件的结局完全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或许她说得对,长此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互相埋怨.毕竟我们的感情始于遗弃.正确一点说,是她对我的感情始于被遗弃,而我在被遗弃前早已爱上她这回事,无补她不爱我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