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革命史教学大纲》(试用本)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针对性强,对于深化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愿提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一、《大纲》没有对中国革命史的定义作出明确的界定。《大纲》导言中说:“中国革命史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中国革命历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教育。”我认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史教科书》大纲讨论会1989年10月在湖南举行。该书是根据国家教委师范司的建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可供高师院校政治系本科使用的专业教材。关于中国革命史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会者认为应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历史性结论为依据,实事求是,注重总结历史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一阶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对于实现中国革命史的教学目的,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首先,这段历史虽然时间不长,但它是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来发生最深刻变动的时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好教材。实事求是地讲述这一时期我们党所取得的伟大胜利、缺点偏差和极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革命史"范式对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极具解释力,但"革命史"范式对阶级斗争和革命斗争的更多关注,使其在更纵深的层面上观察近代中国社会时颇显局限,"新革命史"正好为之补正。"新革命"不是对传统革命史研究方法的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和超越。"新革命史"坚持朴素的实事求是精神,强调从新的视角、不同学科、不同层面观察中国革命史,尝试使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对中国革命史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以揭示中国革命的运作形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熊高(重庆交通学院)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革命史》,它以历史为载体,讲授动态的马列主义实践及其在中国取得的胜利,使学生了解一百多年来中国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历史规律,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6.
一近年来,全国许多高等院校把《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课,从课程内容上增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史、拓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把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放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和其他党派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多视角、多层次地了解中国革命历程、中国革命基本规律和经验教训,帮助他们加深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为帮助自考生学好《中国革命史》课程,顺利通过自学考试,本文就学习该门课程的方法谈几点意见,以期对自考生有所裨益。一、依据课程特点和规律从宏观上把握中国革命史的基本线索中国革命史的特点“是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革命运动的历史,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革命史是电大92级文、理科各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本着从宏观把握(历史框架和线索)到微观分析(史实和史料)的正确学习方法,首先将中国革命史课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作必要介绍和说明,使学员对这门课有个大致了解,以便于学习。 中国革命史课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国革命史是一门马列主义理论课,又兼有历史课的特点。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中国革命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具有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9.
我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教学,前后将近二十年之久,对教好政治理论课没有切实把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党的十三大精神的指引下,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我在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坚持科学性、加强针对性、讲究多样性,为提高理论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这里,谈点个人的一些粗浅体会,谨作抛砖引玉,请同行专家指正。坚持科学性,提高理论教学的说服力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它自己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和理论结构.我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针对八十年代大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兴趣广泛,又不盲从、不轻信已有理论这些特点.特别注重坚持科学性,以增强理论教学的说服力。通过党的历史或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讲述,对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史》是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开设的马列必修课程之一。但是,在一些成人院校中却重视的不够,学员兴趣不浓,听课率差,这是在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对《中国革命史》的一些历史性事件、会议、人物较为了解、熟悉;另外一方面则是教师的教学手法单一,人为地把《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仅局限在“历史事件”、“历史性会议”、“历史性人物”的老框框里。单纯地以史论史,缺乏理论高度,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革命史》的基本内容,这是在成人高等学校作为必修课的《中国革命史》失掉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史是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的富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教材。在高等学校的本科开设中国革命史的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中国革命史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推动他们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学习马克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的理论教育中,《中国革命史》教学工作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主要任务是从历史、现实和理论的结合上阐明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基本经验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衍发性的辩证关系,给青年以启迪,使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懂得历史规律,思考社会、思考未来,正确理解和对待现实,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于上述认识,几年来我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比较注意对青年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问题,谈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路线,提出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史》既是一门历史科学,也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好教材。这几年,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通过各种方式,违背历史,歪曲史实,菲薄祖国优秀的历史传统,宣扬历史虚无主义,肆意贬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他们否定历史的目的,就是要否定现实,即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公报和江泽民同志的多次讲话都一再强调,对学生要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5.
谈谈怎样自学《中国革命史》保定地区教育学院政史教研室聂玉宽首先,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弄清基本历史线索,把握中国革命史发展的脉络。初学《中国革命史》.你一定会为浩繁的事件、复杂的过程、众多的人物而茫然。而有些考生连中国革命史的上下断限都不清楚,拿到课...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革命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第一,学习中国革命史,要广泛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反对封建卖国独裁统治,为振兴中华而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了解在这一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的光辉业绩,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激情,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从振兴中华民族的战略高度看待历史教育,并根据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强调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应是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认识历史规律,借鉴历史经验,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发扬革命精神,培养“四有”新人等。历史教育的内容重点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历史教育的对象,重点是青年;历史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主要是实事求是、宜粗不宜细与恰如其分等。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主要有: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教育、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的教育、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的教育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现状的教育等.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北京大学张注洪教授著)已由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该书共29万多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研究与文献资料概述”,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介绍了研究情况和主要文献资料,第二部分为“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专题探讨”,专门介绍了怎样利用历史文件、回忆录、外国文献等进行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方法。最后还附有“文献  相似文献   

20.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中央电视台播映.观众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其评价涉及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研究历史,切忌以今衡古。很遗憾,许多观众犯了这个错误。过去,长篇小说《水浒传》被誉为“农民起义革命史”,强行用阶级斗争视角图解《水浒传》。结果谬误百出,疑窦丛生。人们无法解释梁山英雄沾染的盗匪习气和许多不良习惯,也无法解释宋江为什么要葬送农民起义革命事业,而走上朝廷招安不归之路。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反思,《水浒传》是“农民起义革命史”吗?不,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一部武侠小说!第一,(水游传)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