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试图探讨编制信效度较高的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测量问卷。首先根据心理适应性的五个维度编制初测问卷进行试测,数据回收后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信效度检验,进一步修改不合理项目,形成正式问卷,一周后重测,对回收数据再次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本问卷信效度指标良好,各项目与所属因子、问卷之间均显著相关,可用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初入大学,大学新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现象。查找原因,分析问题,帮助大学新生及时适应大学生活,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从而完成自身角色的顺利转变,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新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有些大学生从中学迈入大学,面临全新的环境与生活不能及时适应,产生独立生活困扰、角色认同困扰、学习能力困扰、人际关系困扰、职业规划困扰等心理适应不良的现象。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既有环境变化和学习不适应的原因,也有自身角色定位不准和调节不当等因素。提出从学校教育和大学新生自我调整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大学新生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群体差异。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适应状况差异显著,女生的适应情况好于男生,汉族学生适应情况好于少数民族学生,不同家庭所在地的新生适应情况不同,来自大城市学生的适应情况最好,来自农村的学生适应情况最差。  相似文献   

5.
探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是我国学者近20年来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新生入学适应的维度、评价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四个方面对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与适应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心理适应、环境适应和学习适应等适应问题,部分大学新生产生了适应障碍。造成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因素既有高校和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大学新生认识和个性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以促进大学新生列好地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并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7.
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面临着适应校园环境的问题。校园环境主要包括校园自然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制度环境。学校和家长虽然能影响新生适应校园环境,但最主要的是依靠内因——新生自我调节、主动适应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从中学校园进入大学校门后,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大学新生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有不少大学新生感到紧张、不安。为此,大学新生要积极面对这些变化,认识大学校园的生活方式,了解大学教育的活动规律,把握大学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进行自我调整,尽快适应新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适应教育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人际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高校应切实加强新生适应教育工作,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在发展目标、学习方式、人际关系、心理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适应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和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适应问题的阐述,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历史现实原因和主客观因素,并在入学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班级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献回顾、学生访谈及理论构建,编制了高中生数学学习适应性问卷并施测于561名高中生.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可解构为数学听讲适应、数学学习态度适应、数学解题方法适应、求助数学教师适应、数学应考适应及数学合作学习适应6个因子.全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95和0.89,各分问卷的信度均在0.82以上,分问卷与全问卷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8~0.89之间,各分问卷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2~0.70之间,全问卷总分与高中生同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40.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政府在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使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和高级化,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的性别角色量表,并探索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其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特点。研究一根据5000多名被试对中国人人格量表项目的反应挑选出男女被试有显著差异的项目,经过因素分析建立了各由30个项目组成,分别由七个和六个因素构成的中国人男性化和女性化量表,并据此将被试划分为未分化、女性化、男性化和双性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研究二则比较了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表明在中国被试中双性化的个体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最低、女性化个体心理社会适应最好。这一结果与Bem关于双性化的假设是截然相反的。本研究从中国文化与性别角色的关系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提出了中国文化是女性化文化,同时又是反男性化文化的假设,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的角色差距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态的大学教师应是"知识分子之柱"、"教书育人之范"、"科学研究之星",现实态的大学教师却是失格的知识分子、失范的教书育人者与矢志的科学研究者。为尽量缩小其现实角色与理想角色之间的差距,大学教师应与政府、大学等携手进行角色调适。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开放式调查、文献综述、专家咨询等方式提出了当前青年职业价值观的理论构想。以此为基础自编青年职业价值观初始问卷,并用于大学生、中学生及在职青年调查,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当前青年职业价值观维度有六个,基本符合最初的理论构想,该研究所形成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后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及生活。全面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为高职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是要构建“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新机制,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主体的社会角色。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对政行校企各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和角色期待分析,在探究各主体角色差距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调适,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深走实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