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一次,我在给实习生上泥工示范课,内容是“坦克”,要求幼儿在学会搓、捏、团、压的基础上,用堆砌的方法,塑成坦克。做作业时,我先让幼儿看了整体范品,然后分步示范,最后由幼儿自己做作业。做完作业,我让他们将自己塑  相似文献   

2.
幼儿美术作品的讲评一直是我感到最难把握的。幼儿作画时处于安静状态,讲评使孩子活跃了起来。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老师则应该既满足孩子情绪情感的需要,又达到引导孩子发展的目的。我上了一堂美术课“添画大熊猫”。在作画的过程中,幼儿很专注,都按要求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但讲评时,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只对评价自己的作品感兴趣,而对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漠不关心。尽管我提醒幼儿  相似文献   

3.
我们幼儿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了美工组、英语组、结构游戏组、体操组、小球类组、音乐组等兴趣小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一个小组的活动。老师也根据自己所长辅导某一个组的活动。兴趣小组开展多样的、有意义的活动,如美工组开展绘画、折纸、泥工、剪纸、粘贴、自制玩具、欣赏别人作品、评价自己作品等活动;体操组开展基本动作的训练,编排艺术体操等;英语组引导孩子学习二十六个字母,学唱英  相似文献   

4.
幼儿表现自己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是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的需要。但在生活中,我们总可以看到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的画、手工作品,从不愿意给别人看,也从不保存。他们的父母也经常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出趟”,“明明觉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邮递员叔叔家的孩子,或者是瓜农家的孩子……我总是在羡慕着别人的快乐。我上小学的时候对邮递员的职业非常崇拜:每天要送那么多报纸和杂志,想看哪个就看哪个,真好。接受他服务的每一个人都会感谢他,因为他给大家带去了福音,大家微笑着迎接他的到来,挥挥手和他告别。我想  相似文献   

6.
看望小病号     
我班冯莎莎小朋友,前些天在家里吃火锅时不小心将火锅碰翻,面部和大腿都给烫伤了,一直没有上幼儿园。为了教育幼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向全班小朋友提议,今天下午到莎莎家里看望她,大家一致拍手表示赞同,有几个住在莎莎家附近的孩子还自动要为大家当向导。恰巧,下午每人发了两只桔子,  相似文献   

7.
高卫萍 《考试周刊》2010,(19):234-234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象描述。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7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0%;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的幼儿有20%;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80%;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的幼儿有12%。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更不用说同伴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我的孩子为什么受批评嘟嘟妈妈(幼儿家长):嘟嘟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孩子,如午睡前,老师发卡通书给小朋友阅读,别的小朋友发到什么看什么,他说:不,我要奥特曼!有一天他回来自我检讨:今天我有一点不乖,因为和小朋友讲话,被老师批评了。作为家长,面对嘟嘟这样的情况,我是既骄傲又烦恼。一方面,我希望孩子能够有自己的个性,但我又担心他太自我而没有规则意识。另一方面,他虽然活泼好动,但也敏感好胜,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他会努力克制自己。长期下去,他会不会成为一个特别老实的孩子?晨晨妈妈(幼儿家长):在我看来,你的担忧已经比较深层次了。我家…  相似文献   

9.
泥工活动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揉、捏、团、压、拍等技能塑造自己心中的某一形象或物体。陶泥具有无危险、触感好、可操作性强等诸多优点,它犹如"黏土精灵",任凭孩子们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点的作品。每个孩子都是玩泥的高手,他们对泥工活动的喜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我们都希望孩子有礼貌,但我们更在乎自己的"面子"。所以,当孩子不叫人,说话不礼貌的时候,我们往往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立刻大声地提醒孩子,纠正他的无礼行为,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叫人呀"!这其实更多地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不是我没教他,是他表现得不好。——京师创智早教研发中心主任刘湘梅自由的孩子才能成为自觉的孩子。成人可以给孩子呈现规则,却不能强迫孩子执行规则。如果有什么规则特别需要孩子服从配合,要想办法,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  相似文献   

11.
幼儿泥工系列化教学○银川市第四幼儿园汪巧玲喜欢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幼儿园里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玩泥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泥工系列化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泥工系列化教学”是指将事物通过归类,找出个别要素的共同特点后,...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在初上一年级时,个个都天真活泼,聪明可爱,没有一个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不是上学的料儿;也没有一个孩子认为自己不行,我一定比不上别人。事实却经常不如我们所愿,在一年级的课堂上,一双双眼睛炯炯有神,一只只小手充满了期待,你怎么看也看不出到底哪一个是“差生”。  相似文献   

13.
母爱如弓     
<正>母亲是弓,儿女是弓上的箭。——题记说起母亲,我总是带着隐隐的埋怨。她和别人的母亲有很大的不同。当别人的母亲追着跑来跑去的孩子喂饭时,她只拿了碗筷摆在我面前,说声"自己吃";当别人的母亲天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时,她只递给我一个书包,说句"自己走";当别人的母亲因孩子  相似文献   

14.
一得集     
我们常将幼儿作品布置在作品栏里。然而,小班大多数幼儿不认识自己的名字,以至于一学期下来,幼儿已忘记哪些作品是自己的。为了能让幼儿了解自己作品的情况,更好地发挥作品栏的作用,根据幼儿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将幼儿作品和幼儿照片相对应的方法,即将幼儿自己喜欢的一张照片贴在作品栏里,再把他的作品贴在照片的旁边。这样,幼儿便能轻易地分辨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包饺子活动     
泥工是孩子喜爱的活动之一。然而让孩子们用面粉做皮子,自己包饺子自己吃,这种乐趣是泥工作业所不能比拟的。在收获的季节里,我县农村幼儿班总要举行一两次幼儿包饺子的学习活动。老师事先通知每个幼儿从家中带两棵白菜、一碗面粉(其他佐料由学校准备)。在老师的带领和示范下,幼儿分别把带来的白菜洗净,在洗菜时还边洗边唱儿歌:“红太阳,白云彩,我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已在幼儿园中普及,但效果又如何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案例1大班教室里有8位幼儿和其中的6位家长,各位家长均坐在自己孩子身边.老师向大家出示了一件由红、橙、蓝三色纸条编成的手工作品,并说道:"Hello,eyeryone!What's this?"幼儿均未作答.接着,老师又指着这件手工作品说:"This is a sheet."老师于是就将手工作品放下,让大家模制.家长们从桌上的篮子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橙、黄纸条,让自己的孩子仿照教师所出示的样品编制.有的家长干脆自己动手编,让孩子坐在旁边看;而有的观看自己的孩子编,不时给予些指点;有的则与孩子一起动手与动口.而那两位没有家长陪伴的幼儿则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老师在旁边忙了一阵之后,终于回头看到了那两个无所事事的幼儿,于是走过来,将其中一个抱在怀里,开始教他俩编制. yone!Wht's this?"幼儿均未作答.接着,老师又指着这件手工作品说:"This is a sheet."老师于是就将手工作品放下,让大家模制.家长们从桌上的篮子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橙、黄纸条,让自己的孩子仿照教师所出示的样品编制.有的家长干脆自己动手编,让孩 坐在旁边看;而有的观看自己的孩子编,不时给予些指点;有的则与孩子一起动手与动口.而那两位没有家长陪伴的幼儿则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老师在旁边忙了一阵之后,终于回头看到了那两个无所事事的幼儿,于是走过来,将其中一个抱在怀里,开始教他俩编制. yone!Wht's this?"幼儿均未作答.接着,老师又指着这件手工作品说  相似文献   

17.
幼儿在涂鸦的时候所表现的往往不是一个题目,而是一种心情。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宣泄感情,表达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所以细心观察孩子每次游戏时的作品,仔细地分析孩子的绘画语言,会有利于我们更真切地了解孩子。在日常工作中.我注意收集孩子的涂鸦作品,尝试从孩子的绘画语言中去看孩子,这样的经历给了我很多触动。下面我就结合几幅作品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种激励。赏识孩子,给孩子快乐成长的阳光、空气和雨露;赏识孩子,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经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这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分享活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设计了一堂多种内容的意愿美工课,课前准备了绘画、剪贴、泥塑用的材料,分成三大组,材料就放在桌子上。上课开始时,幼儿站在教室四周,老师说:“今天我给小朋友准备了画画、剪贴、做泥工用的东西,请你们自己挑选,喜欢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但是要动脑筋,想好了再去做。”幼儿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作业,听完老师的话就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一会儿,老师根据孩子要求,分组作业。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