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想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源于儿童的社会生活,重视与儿童真实生活经验的联系,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儿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教给儿童关于品德与社会的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教学通过儿童的社会生活进行,注重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华 《山东教育》2005,(28):51-5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基于该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物学》2006,22(3):62-62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为了要明确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参照标准。为确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必须明确课程与教学目标所面对的受教育的培养目标,然后分析研究目标的来源——学生、社会、学科知识的发展需要,得出较为客观的标准。确定课程与教学开发的基点,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示形式,最后表述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进程,人类社会已逐步迈向信息化社会。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等方面急需改革。VB是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计算机课程,学会运用VB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相关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也已在广大中小学普及开来。但是,信息技术课程毕竟是一门新型课程,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仅是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笔者以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及本地社会发展状况来把握,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研究,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灵活处理教学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一、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社会背景、化学学科的发展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分析,探讨了化学课程改革中知识如何选择,如何实现素质教育,怎样使课程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高校的女性学、性别研究研究的课程近年发展推进较快,已在一定意义上开始进入了大学教育的主流。然而,从高校教学管理的角度看,还没有对各层次的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等有进一步详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在此局面下,各类高校的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的教学,实际上存在较大差别,其教学效果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校承担该教学的教师的个人意愿、专业、兴趣、特长及偏好。与现有高校的其他主流课程相比较,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的教学大部分仍处于自发、自生的状态,尚未列入常规课程的评估和建设体系,因而缺乏必要的教学保障机制,并且,因内在和外在的原因,这一课程本应当具备的社会批判立场及理论背景极有可能被不同程度的稀释、曲解。对此,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的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需努力解决好三个主要矛盾:国(海)外女性主义与本土化女性主义在学理背景、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实用性、应用性女性课程与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课程在政治主旨与技术性之间的矛盾,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教学中理论与社会行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何谓“目标为本课程”何谓“目标为本课程”?对此,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总监梁一呜先生做了如下解释:“目标为本课程”其实是一项建立于现行教学基础上的课程改革,为使教学目标更具体清晰,也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配合香港的社会发展。课程...  相似文献   

9.
李凌 《成才之路》2023,(20):109-112
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资源的需求,各高校应加大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促使专业课教师优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学以致用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将实践教学贯穿始终,以此强化的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文章在分析当前离散数学课程教学现状与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基础上,探究高校离散数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 《教育探索》2005,(1):14-1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课程建设的开拓。他提出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思想,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舍乎社会和个人发展为目标,内容涉及生活、社会、科学、艺术、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他主张实施教学做合一,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评价标准。研究和借鉴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于当前课程改革和未来课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课程的滞后给研究型教学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程教学动态统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牢固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适应社会发展和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课程改革初探王苏英成人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挑战,面临着“复关”后多方面的挑战,同时,又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成人教育教学必须改革。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研究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成人教育的课程应如何改革?见仁见智,众说...  相似文献   

13.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将人类发展的历史和当今社会发展状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课程。初中生能在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中感知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性质和目的决定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人文性。导学案能很好地满足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党和国家的育人育才新要求,基于课程思政的属性和学生的思政现实与发展需求,从课程思政的生成设计、载体设置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视角,提出:合课程的发展历史、现实与趋势,社会现象与事件,约定俗成与行规,课程特性、属性设计课程思政生成路径;合学生心理地设置课程环境、文化,教学任务,学生发展规划和管理与示范等类型的课程思政载体路径;合教学流程地利用背景、资源、活动、评价等的课程思政组织实施路径的方法,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课程的设置偏重知识的传授,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单一。单一的课程结构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又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性、划一性,最终导致学校办学少特色、教师教学少特点、学生发展少特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探讨当前高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解决对策,提出了改进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相应措施,以其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课程认为,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广义课程认为,课程不仅包括显性课程,而且还包括隐性课程,即学生从学校的组织、制度、师生交往、环境等方面受到的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影响。如果将广义课程再延伸思考,还应包括“平行教育”的内容,即校外的非学校教育的相关内容。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三个,即社会的要求、科学的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其中,社会的要求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经济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将影响到课程观和课程的基本面貌(尤其是科学的新发展和新发现,对课程结构、内容、范围等变…  相似文献   

18.
风险社会的来临使公共安全问题变得格外突出,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必要的技能以应对各种紧急事件。正是基于这样紧迫的社会现实,《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才有了它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为适应风险社会下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需要,本课程应突出教学的应用性,采取案例教学、现场模拟、实习基地培训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11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本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本课程的基础。在小学中三—六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目的就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祖国、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出其“社会性”,笔者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技术取得了快速地发展并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为中国工业化道路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一体化教学是融汇各个教学过程与环节,把学生的职业技能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创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本文将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并以电子电工专业为例,详细阐述了电子电工课程一体化课程改革地思路,提出了课程开发创新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对其他职业教育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