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游记”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游记包括一切“游”而“记”的著作,如行役记、科学考察记、政治考察记、宗教考察记、风俗记、山水名胜记等,传统目录学中入史部·地理类,并不视为文学。狭义的游记则专指文学游记,它是散文的一种,记述旅途见闻,描写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纯粹的文学游记收入作者的文集中,如晚明游记小品即属文学游记的典范。“域外游记”是指作者游历海外时所写的日记、笔记,也称海外游记、出洋游记、出国载记。  相似文献   

2.
着重探讨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六朝山水文的继承和开拓,以及对后代山水文学的影响,发现记游性质的诗序、《山海经》等山水文对水、石的叙述和描写为柳氏提供了摹本和开创空间。柳氏将道家的“愚”和虚静美学注入山水游记,使作品融会着奇、理、骚的色彩。后人对柳氏山水游记的接受,主要形成三种文学现象:一,遇与不遇的山水情怀;二,“愚溪”的多元内涵:三:取材、撷思于柳氏游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描写红日东升伟大奇观而闻名于世者,大有人在;而以描写落日余霞壮美奇观闻名于世者,则不多见。王思任的游记小品《小洋》,可谓是一篇难得的描写落日余霞壮美奇观的绝妙之文。 作者是写游记的高手,其游记集《游唤》和《历游记》,描写山水园林,雕琢精工,语言新颖泼辣、明丽洁净,甚为时人推崇。故此文起笔就卓尔不凡。从恶溪至括苍,路程虽不远,却“舟行一尺,水皆汗也”。可见其行船之艰难,以至于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以汗水漂船前进。两岸的山峰,直冲云霄,与苍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游记文学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才逐渐走向完善的.早在<诗经>中,就有不少描写景物美好的句子,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1],但这些诗中的写景只是只言片语,起着比兴的作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记大多只对山水作客观的摹写,只能说是不成熟的山水游记.直到唐代时期,游记才进入成熟时期.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标志着这种文学样式的成熟,从此,山水游记才开始大量的涌现.杨万里写了五篇以写景为主的山水游记,我们通过他与柳宗元,欧阳修的山水游记相比较,来体会他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寄情山水的情结,山水之间的乐趣令人心驰神往,古代文人通过游记和山水诗歌将寄情山水的足迹流传了下来,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背后多是被迫放弃社会责任的无奈感。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小石潭记》这一篇山水游记的佳作为例,通过分析其中山水之景描写和文人的山水情怀,在多元化的解读中实现教学创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 纵观中国纪游文学的演变,从题材和载体的角度粗略考察,基本上是遵循着两条线索向前推进:古代纪游文学是山水游记为主体,文化型或社会型的纪游处于次要地位;五四文学革命所开创的现代纪游文学系统,一直延伸到三十年代,是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游记与以“社会相”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纪游文学相辅相承地并行发展,那些传统的纪游  相似文献   

7.
《小石潭记》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迁谪永州时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文章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刻画了其凄清的境界,又抒发了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作为一篇流传千年的山水游记,本文在景物描写上也是独树一帜、颇具匠心的。在描写技法上,作者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小石潭记》是唐代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中,抒写了作者的不幸遭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作者描写山水之乐,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对丑恶现实的愤忿之情。要求初二学生在学习时体会古人在某种特殊环境下流露的思想情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柳宗元所写的山水游记语言生动简洁,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显示出极高的艺术造诣,因此,教学本文的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手法和语言  相似文献   

9.
《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文学特色的地理著作,具备了山水游记的特点。其以山川湖海为对象的描摹不仅仅是地理大观的再现,也是其文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在依山傍水和移步换景的游记笔法下,娓娓道来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为其增添了灵动和趣味。在由零星的山水文字,到模山范水的山水札记,进而脱胎出形神兼备的山水游记发展史上,《山海经》以其具有开创性的游记笔法为自身的文学特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作为一部山水游记的雏形,引导人们走向更深层次的山水审美。  相似文献   

10.
袁圆 《学语文》2005,(5):35-35
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素有游记鼻祖之称。他的山水游记,特别是他在谪居永州十年中写下的山水游记,尤为后人所称道。这些作品。既是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写照。它们生动地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自然美与“天人合一”哲学相融合的山水散文意境的新局面,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游记有三篇:《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石钟山记》(苏轼)、《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山水游记,自然免不了描写游览中的见闻。要描绘山水之情,风物之美,自然也就要抒发由这山川景物所引起的内心感受。如果完成这三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后,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们定会有所得:或深或浅地领略宋代文学大家为我们所展现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12.
论《水经注》对中国山水文学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经注》对中国山水文学的独特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郦道元全面清理并继承了前人有关山水审美的成果,在理论上肯定了山水审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第二,酃道元不是孤立地描写山水,而是将其放在大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加以表现,在自然景观中往往有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第三,《水经注》记山水简练传神,风格清新,深得山水之神韵,直接导启了柳宗元和徐霞客的山水游记。  相似文献   

13.
山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文学包括山水诗和山水散文两大系统,而山水游记则是山水散文的一大主干。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体,有它从孕育到成熟的发展历程,而成熟后的山水游记,在不同的时代又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逛东关街     
[习作要求]写参观记或游记习作指导参观记主要以建筑物为描写对象,而游记侧重"游",主要以山水为描写对象,这两种文体都是通过描写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以及其中的名人故事等,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一、文章的开头要简明  相似文献   

15.
南朝山水游记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朝时期,描写山水的文章甚多,但哪些归属游记,研究者尚不一致。为此,应以模山范水的再现型描写为基本内容,有具体的游踪记录或较明显的游览意图,包含作者的主观感觉与体验为基本特征,来界定山水游记。本文对南朝山水游记的产生、发展、变化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戴名世的游记散文虽然数量不多,却很能代表他在古文方面的创作成就.其游记散文从体例上大致分为日记体游记和山水游记,其中山水游记或是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或托物寓志以抒发胸中郁郁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17.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写的一篇游记散文。全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因此 ,此文被誉为古代游记散文的奇葩之一。每每读来 ,感叹不已 ,仔细品味 ,其味无穷。而研究其写作妙点 ,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一个“乐”字串文文章中的一个“乐”字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围绕这一主线 ,首先破题道出全文主旨 ;即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接着补叙一笔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突出文章主题 ;然后 ,作者又将“山水之乐”稍稍展开 ,描写山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和韩国朝鲜时期汉文四大家之首李廷龟的山水游记做了简要分析,从清新幽丽的表达技巧这一角度进一步考察了永州八记的文学价值。在韩国朝鲜时期官僚文人古文运动的大背景下,柳宗元在山水文学创作的文学价值,再加上同是官僚文人的身份认同感,此时期的官僚文人将柳宗元视为效仿的对象,他的集大成作品永州八记成为模拟的典范。本文通过进一步考察此时期朝鲜官僚文人代表李廷龟的文学作品,并与柳宗元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山水创作文章表达技巧的层次上确实曾效仿柳宗元永州八记的这一文学事实,并通过李廷龟具体的山水游记作品加以佐证。通过这一现象,说明朝鲜时期的官僚文人在山水游记创作时对中国文学作品的收容,也体现了其兼容并包的开放性文学态度。  相似文献   

19.
唐宋山水游记以柳宗元、苏武、陆游为代表。柳宗元为中国文学史公认的山水游记开山之祖,他再现山水胜景;苏轼则淡化自然山水,强调表现自我感受;而陆游的山水游记则处处留连的是一系列浸透文化意识的人文景观。唐宋山水游记的这三种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20.
游记是以文学描写的笔法记述游历或旅途中之见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记叙文。历代之游记,乃是博大精深文学遗产中之珍奇异宝,认真发掘,往往有获。煮海为盐,披沙拣金,游记爱好者往往能从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不同风格的佳作中,切实感受到记游文化的绚丽多姿,足不出户而神游天下,得到美的享受。人们更可踏着中外历代大师之足迹,放眼世界,饱览大自然之山光水色。游记文学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才逐渐趋于成熟的。我们不但要阅读、欣赏历代游记之优秀作品,而且应对这些游记的发展轮廓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