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具体地说,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词句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篇章布局的逻辑思路、语法修辞的规律特性,以及声调韵律的搭配布置等。那么该怎样优化朗读教学,使朗读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当下,“以读为本”的理念已深入语文教师的内心。然而,一些教师虽然明白“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却不知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与文本充分对话。久而久之。朗读在学生眼里便成了一件枯燥乏味的“苦差”,对于朗读。他们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朗读水平更难得到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得主动,读得深入,读出精彩呢?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读的重要性。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充分说明“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了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许多老师越来越深切地感到那毫无用处的繁琐分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读”以朗读为主,配以诸如默读、速读、浏览、齐读、演读等一种或几种形式。我认为,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总是先要初读感知,再复读感悟,而后精读品味,最后熟读背诵。下面就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实例具体地说一说。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当下,以读为本的理念已深入语文教师的内心,然而,一些教师虽然明白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却不知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与文本充分对话。久而久之,朗读在学生眼里便成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也旗帜鲜明地提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本"。一、读要有层次性学习每一篇课文,首先要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读书——感悟——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要借助语言文字接受文本,走近作者,理解文本,在此基础上超越文本,提升自己。在此期间,教师的价值就是给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情景氛围,提供充分自由的学习时空,引导学生自己解读,自己理解,自己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语言,扩大信息的储存量,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在人文熏陶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生命的亮点,进而提升生命的质量。笔者认为,改革阅读教学关键应以读为本,并可采用“四步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于平河 《宁夏教育》2006,(11):52-52
一节好的语文课,总会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如果听不到读书声,总感觉这样的课缺乏生机。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重讲轻读,学生读得太少.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一节公开课上,我就遇到了类似的现象。这位教师上的是《开国大典》,上课时,教师没有检查预习情况,也没有让学生通读课文,就开讲了。这位教师讲得热情洋溢,挥洒自如,中间偶尔穿插着师生的问答。这节课仅剩十分钟时,教师让学主写课文梗概,结果有的学生颠倒了课文的叙述顺序,有的丢掉了重要庆容,筒的主次不分,甚至有的无从下手。谍后,我了解情况,原来教师在课前恨本就没有布置学生读课文。可见,学生没有读好课文,教师的讲成了“空中楼阁”,学生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实践也证明,“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既然“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极其重要,那么,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读”的训练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本解读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特别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改从“绚烂”走向“平淡”.教学如何走内涵之路?本文从想象、质疑、评论三方面着手,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如何在开放式的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张扬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作为感知教材、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言教学的根基。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论是在课堂的变化上,还是在文体的区别上,乃至于方法的选取上,都应该瞄准“读”这个标。  相似文献   

12.
张海玉 《教育文汇》2013,(17):26-27
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阅读,而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创造环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深切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以自己朗读的艺术将学生带到某种情境,让学生获得某种体验,使学生受到某种冲击,这是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生的。本文提出了“以读为本”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希望能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认真实施“创境促读、以疑促读、以评促读、以写促读”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情有趣地读,在读中思考、想象,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卫宁 《广西教育》2007,(9A):33-34
过去是满堂灌,现在是满堂说,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说,说完感悟说质疑,说完质疑说体会,或老师问学生说,或学生问老师说,或学生问学生说,总之是一说到底,以说为本。让学生说,本来是好事,是学生话语权、主体地位的体现,比过去一潭死水的课堂教学是一大进步。然而,当形式超过了内容,舍弃了“以读为本”,这“说”就失却了它本来的意义,只剩下一个徒具形式的空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句话阐明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读,而不是讲和问.阅读教学应做到“以读为本”,通过读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实践,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怎样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效呢?  相似文献   

17.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密切读与写的关系,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采取“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符合母语学习特点,遵循了思维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以读代讲”“以读明义”等理念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读”让课堂情思涌动,异彩纷呈,有的“读”却令课堂生涩枯燥,千呼万唤也枉然。下面,我们通过几则案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阅读教学”做了如下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儿童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让学生自行主动地邀游于知识的海洋,不断去探索,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