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历时两天的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就要闭幕了。根据大会的安排,现在由我对此次会议做一个小结。一、会议简况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总计为79人,其中,围外专家学者为19人,国内专家学者为60人,大会  相似文献   

2.
2008年9月8日至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鄂尔多斯市市委宣传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尔多斯市文化局、鄂尔多  相似文献   

3.
(2008年9月9日)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经过两天紧张而富有成效的研讨活动,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在就要闭幕了。有幸邀请到当今世界如此众多青铜器研究的顶级专家、学者光临鄂尔多斯,这是我们的荣幸,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考古发现还不能够对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生成发展演变等诸多问题做出完满的解释,而在此基础之上从思想观念和艺术角度出发所进行的研究无疑是对这一不足的很好补充。本文以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中的代表纹样"虎纹"为例,在对其形象内容和造型特征等显性要素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巫术功能、象征功能、认同功能和审美功能等角度挖掘其所要表征的隐性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日前,宁夏博物馆同仁李馆长一行来鄂尔多斯公务,谈到对鄂尔多斯的印象,有两点令一个博物馆人特别欣慰。李馆长首次来鄂尔多斯是在前年,此次进入东胜市区已是华灯辉映的晚间,司机固有的印象早己被市内的巨大变化绕花了眼,不得已数次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王志诚厅长,尊敬的包崇明副市长,尊敬的白云翔副所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值此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对出席本届盛会的各位来宾,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各位异国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7.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历时两天,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即将闭幕了。在这里,我首先代表这次会议的各主办单位,向积极参与这次会议的国内外来宾和代表,向承办这次会议的各单位领导和全体会务人员,  相似文献   

8.
开场语:鄂尔多斯是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也是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同时还是块充满谜幻未被人们熟知的土地。伴随鄂尔多斯现代科学考察进程的不断深入,不仅发生在这块土地上几十亿年波澜壮阔的古地质、古环境海陆变迁史,几亿年变幻莫测的古生物进化繁衍史浮尘拂去,见露端倪,同时,深深镌刻着十几万年漫漫人类发展史、五千年敦厚中华文明史、两千年恢宏北方草原文明  相似文献   

9.
曲靖以珠街八塔台为代表的青铜文化遗存,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其明确的地域分布,独特的墓葬堆积形式以及富有特色的随葬器物,不仅在云南青铜时代墓葬中极为罕见,就是在全国亦难寻二例。而由于墓地所出器物中有一些器物与滇文化有相似之处,大多数研究者都将晋宁石寨山为代表的"滇文化"同八塔台作对比研究,把后者归入滇文化系列,而把两墓地中的特殊遗迹现象和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特征,则看作是滇文化中的一种地方文化特征,作出"滇文化八塔台——横大路类型"的考古学文化命名。但八塔台自身的文化特征十分明显,很难与滇文化整合在一起,相关的问题还有必要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进入21世纪,伴随着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变化,所产生的鄂尔多斯现象,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和瞩目时,一门以鄂尔多斯地区为对象,集历史学、民族学、经济学、民俗学、生态学、宗教学以及文学艺术,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11.
开场语:大约300多万年前,人猿相揖别,人类的祖先从树上下到了地面。伴随着直立行走,他们学会了制造工具,开始根据劳作对象的不同,使用一些有意打制成不同形状的石器,考  相似文献   

12.
开场语:自水洞沟人无奈地离开冰封的鄂尔多斯大地后,直至距今7000年左右,末次冰期后逐渐趋暖的大气候才对这里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白雪皑皑冰冻数千年的古老大地逐渐复苏,曾经孕育了鄂尔多斯(河套人)、乌兰木伦人、水洞沟人的这块神奇土地,又一次显现出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13.
夏商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武器在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北方草原地区出土的青铜武器多具独特的风格,与中原青铜武器在不同程度上互有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绚丽多彩青铜文化多元一体的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14.
《华阳国志·蜀志》记:"蜀曰邛,皆夷种也。"本文据此记载及其它相关史料考证,认为原蜀国确存在有邛人。但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之邛人部落"邛都夷"却分布于滇以北越巂郡"邛池"一带。那么,蜀地邛人与越巂郡的邛都夷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二者孰源孰流?蜀地的大石文化遗迹与越巂即今川西南发现的大石墓是否均是邛人所为?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此问题从目前的考古文化看虽尚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对于认识蜀与西南夷的关系以及蜀人的族系面貌却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学术界进一步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