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笑 《陕西教育》2009,(7):103-104
本文主要探讨了"神似"观点与文学翻译.文章首先介绍了神似的渊源以及不同翻译家对"神似"的理解.继而阐释了文学翻译中的"神似"和"形似"的辩证关系,认为在文学翻译中应力求形神兼备,不能两全时则要力争神似.之后论述如何在翻译中做到"神似",以及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傅雷的“神似论”及“神似”与“形似”的辩证关系,认为“神似”即“传神达意”,“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神似与形似应浑然一致,不能取一方而舍另一方;不能两全时,应不拘泥于字面,死于句下,略于形色而得神气,即不求貌同,正由神合。如此,方能再现原文精髓,再创文学艺术于译文之中  相似文献   

3.
形似与神似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焦点。本文阐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认为神似有其重要性,但也不能忽视形似的合理性,并应努力追求形神兼备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外文的引入,导致信、达、雅早已不能够满足翻译者们的需求。对此,中外译界人士争相研究和谈论,最终提出了翻译求似说。《文学翻译谈》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翻译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译或形似,一种是意译或神似。本文旨在研究翻译求似的相关内容,并从美学角度浅析其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戏剧对白翻译贵在形神兼备。如若不能,则先神似而后形似。文章引用实例就《卖花女》汉译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杨宪益的译本是形神兼备的典范,值得从事戏剧对白翻译的译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从翻译中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入手,分析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重要性,强调译者应在翻译实践中努力做到神形兼备,意形兼得。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尽量在内容和形式这两方面保留和体现原作的原貌和精神,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同时,要分析其语言形式的特点,倾听弦外之音,尽力在译文中再现原文语言特点,保留其审美要素,不可随意抛弃原文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中英文产生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及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因此在汉语和英语互译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译的情况,特别是在两种语言的文学翻译中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在翻译实践中,严复的“信”、“达”、“雅”翻译三标准一直是译者们信奉的标准,然而在文学翻译中存在太多“不可译”的现象,如果盲目地遵循严复的翻译标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就会变得举步维艰。在英汉互译时,文学作品中诸多不可译现象的存在说明绝对“忠实”的文学翻译是不可能的,“神似”翻译理念为译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文学翻译中做到传神、达到“神似”才是译者们应该遵循的真正标准。  相似文献   

8.
由于文字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汉语方次字和印欧拼音文字之间差异极大,形似是极为有限的。绝对的对应是完全不可能的,然而,无论再艰深的原文,通过译者的艰苦努力。对原文有了透彻的理解之后,译得比较准确,比较通顺是完全有可能的,神似是可以逐步达到的。文章通过具体实例讨论了译事中的形似与神似,着重论述了形似之有限神似之可达。  相似文献   

9.
吴炯 《考试周刊》2014,(16):85-86
文学翻译中提倡的"神似论"同样适用于科技翻译。科技翻译并非逐字翻译,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境和精神,有时需要摆脱原文表层结构的束缚,达到"神似"境界。本文列举了一些科技翻译实例,提出了几种翻译策略,以求科技翻译达到神似的效果,从而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近些年我国翻译名家有关汉语诗词中模糊数字的英译,从形似、意似和神似三个角度,对模糊数字的翻译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模糊数字的翻译,由于中西文化不同,不必拘泥于形似、意似,在兼顾这两者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从直译、变通或音译等译法做到神似。  相似文献   

11.
论何逊诗由"形似"向"神似"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逊的诗“多形似之言”,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形似”的实质是真实,包括真实的景物描绘和真实情感的抒发。与鲥灵运相比,何逊的诗歌不但具有“形似”特征,更具有意境和神韵,在南朝诗歌艺术发展史上显示出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傅雷先生为我国的翻译事业留下十分宝贵的遗产 ,其译本文辞优美 ,词语朴质 ,流畅晓达 ,典雅传神。傅雷先生在翻译上倡导“神似神韵”说并以大量优秀译作实践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在新课标下出现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这种模式下,许多老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论、满堂动、满堂看”,甚至违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出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同样是贻害无穷的。主体性语文教学必须从“形似”走向“神似”,从而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艺术气质和神韵,因而文学翻译也应当将传达原文的艺术神韵,即"神似",作为最高标准。通过对众多译例的比较分析,从字词的调整、成语的运用、局部的转换、效果的补偿、形式的重构、风格的贯穿等方面归纳出文学翻译中力求"神似"的几个策略。  相似文献   

15.
苏轼为北宋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主张诗歌和绘画中以“神似”为主,“形似”次之,着重表现出创作主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草长莺飞的二月,拂堤杨柳摇曳着春的芬芳,循着春的踪迹,我有幸聆听了周益民老师执教的《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它犹如初绽的春花,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畅快的表达、热情的展示、尽情的欢笑……孩子们度过了一个"语言的狂欢节"。我也被深深感染,仿佛回到了童年,  相似文献   

17.
对于音乐课改,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收获与困惑并存,喜悦与阵痛交织,作为实践者的艰难探索,领略了课改风采,体验心路历程。我为一幕幕精彩的课堂片段而喝彩,也有一个个遗憾的课堂瞬间而惋惜。而我们发现这些遗憾的课堂瞬间,它们往往飘忽在神似与形似相互相撞的矛盾怪圈之中,不能从本质上反映新课程理念,常常 是披上一层新课程的华丽外衣而已。拒绝形似,追求神似,应该成为参与新课程实验的音乐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六朝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尚"形似"现象。张协开启了这一与"神似"相对应的描写倾向,至刘宋元嘉而成风气。这一诗风的出现与赋的影响有关,更与阴阳五行学之"天人感应"、玄学之"言意之辨"理论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罗山县属于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堪称第一批吃螃蟹者。近几年的探索、收获与困惑并存,喜悦与阵痛交织。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与其他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共同成长。我目睹了他们的艰难探索,领略了他们的课堂风采,体验了他们的心路历程。我为一幕幕精彩的课堂片段而喝彩,也为一个个遗憾的课堂瞬间而惋惜。遗憾的课堂瞬间一经定格,我发现,它们往往飘忽在神似与形似相互碰撞的矛盾怪圈之中,不能从本质上反映新课程理念。拒绝形似,追求神似,应该成为参与新课程实验的音乐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本拟从思维逻辑角度探讨傅雷提出的“神似”翻译理论,借用中国哲学中有关言、意名题,形、神命题和中庸之道来阐释“神似”理论,找出其哲学理据,并认为傅雷的神似论符合哲学思辩规律,为后期的翻译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