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2005年评分规则的修订看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前言竞技健美操作为一个新兴的运动项目,从产生至今不过20几年的时间。任何项目的发展和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作为技术性很强的竞技健美操项目更不例外。竞技健美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从属于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体育运动项目,规则是项目发展的准绳,规则对训练和比赛都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2.
竞技健美操是竞技性和观赏性很强的项目,近几年竞技健美操的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发展,特别是竞技健美操音乐体系研究缺乏研究,本文对竞技健美操音乐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竞技健美操是以竞赛夺冠为目的高水平的健美操比赛,创新是竞技健美操创编的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竞技健美操的发展。通过对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的创新因素进行浅析,旨在对我国竞技健美操项目在编排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竞技健美操是在有氧健身操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它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和其他的竞技体育项目不同,竞技健美操需要运动员具备连续表演复杂多变动作的能力,具备表演高强度动作的基本能力。可以说,竞技健美操是极为考验运动员体能的一项竞技项目。纵观竞技健美操的各项国际比赛,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成绩始终不尽人意。究其原因,运动员的体能欠缺是主因。近几年,竞技健美操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和竞技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必须要对其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本文主要围绕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这个关键点展开,论述了体能训练的内容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金颖 《体育世界》2013,(11):139-140
竞技健美操要进入奥运会时机尚未成熟,通过对竞技健美操进入奥运会进行利弊因素的综合对比研究,达到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健美操不应一味的追求高标准而忘却了项目本身的特色及价值。争取进入奥运会固然是好事,但我们更应该将时间、精力花在健美操项目的发展上,并作为大力开发体育产业、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商业效益,以促进健美操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健美操运动蓬勃开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竞技健美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健美操运动,它比健身健美操更加激烈。更能体现出力、青春、美的特色。近年来我国经常举办全国性的比赛,甚至走出中国。参与竞技健美操这个项目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如何创编出符合竞技健美操特点而又紧紧把握住发展方向的成套动作呢?成套动作的编排应该注意:动作的艺术性、操化动作与难度之间的过度连接、成套动作的内容、成套动作的时间、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完美配合。  相似文献   

7.
周凯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7):612-615
目的通过竞技健美操技术规则及项目技术发展特点,来探析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的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国际体操联合会制定的2013~2016版与2017~2020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竞技健美操发展更加注重自身项目表现的难和美的技术特点;对体能要求调低的同时更加强调提升技术组合的多样性;修改了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编排,强调操化动作的重要性;降低难度组选择要求,使竞技健美操适应更多人群的同时更具观赏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技健美操专业化发展趋势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技健美操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它的发展趋势及如何发展是很多人关心的。竞技健美操必须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竞技健美操专业化道路所面临的障碍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格局下,为总结我国竞技健美操近25年建设和发展的经验,通过文献调研和逻辑分析,发现我国自国家健美操队成立后竞技健美操发展主要历经普及推广、渐进成熟和持续辉煌三个阶段;竞技健美操研究学者及其机构逐渐构成强网络关系;研究主题集聚在项目制胜因素新旧规则对比和基础现状分析三个方面。研究认为世锦赛备战和成绩分析、运动队选材与训练、竞技健美操项目产业化与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将成为未来研究聚焦点,并建议抓住“大国”到“强国”的转型优势,借科技助力体育发展的东风,成立项目发展体育智库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强势争夺竞技健美操项目国际话语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发展模式,备战冲奥计划,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发展和竞技的焦点。其创新方法主要从"难度动作组合"和技术创新采取逆向、递进、移植、组合等方法进行。通过对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的创新因素和方法进行分析,旨在对我国竞技健美操项目难度动作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雪娟 《体育科技》2004,25(3):36-37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的重要部分。腕关节参与的技术动作占有很大的比率 ,由于技术动作不正确及腕关节解剖上的弱点 ,常常造成腕关节扭伤 ,本文着重阐明了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中腕关节损伤的发生机制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竞技健美操3次规则变化对当前男子单人项目的发展趋势影响进行探讨,试图找到国际竞技健美操男子单人发展的主要方向,为竞技健美操的教学、训练提供参考。结论:动作难、编排美、重创新是当前世界竞技健美操男子单人项目的显著特点.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周期规则的导向更加要求提高成套动作的艺术性价值;难度动作级别的选择必须考虑运动员的自身素质能力;加强专项技术素质的训练与辅助设施的跟进是发展该项目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健美操是一项在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的情况下,把身体的练习作为一种手段的能够对人的身形达到塑造和促进身体健康的一项有氧运动。而竞技健美操就是在健美操的基础上,对音乐节奏有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练习者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一系列复杂的高难度动作的体育活动。竞技健美操中的表象训练对一个健美操的练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够很好的调整舞者的心理素质。本文主要以山西省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例,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介绍了何为表象训练,表象训练与竞技健美操训练之间的关系以及表象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影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操化技术能力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影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操化技术的相关因素,其中,力(力度)、难(复杂多变)、新(新颖)、美(美感)、高(强度)是影响竞技健美操综合操化能力的5个重要的因素,且认同度高,可作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操化技术训练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竞赛规则是体育项目发展的准绳,对运动项目发展起重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视频录像法等深入分析竞技健美操难度规则09、13、17版的演进特点,为我国竞技健美操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结果显示:连续三版规则中难度总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C组跳与跃难度数量的统治地位未发生变化;A组动力性难度数量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对竞技健美操的服装美进行阐述与分析。作为一个独特的运动项目,竞技健美操服装的审美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分析有助于我们时健美操服装色彩的设计与搭配规律的深化理解,从而指导运动实践,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录像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对第11、12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决赛阶段女单项目前5名成套动作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竞技健美操女单项目优秀选手的竞技能力已经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表现在难度分值高且完成质量较好;竞技健美操女单项目的难度动作分值编排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但难度组别的多样性有所下降,大量重复动作影响了成套动作的艺术性。我国女单选手要在提高力量素质的基础上,增强动作编排的艺术性,从而提高我国在竞技健美操女单项目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2005-2008年度健美操国际竞赛规则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5—2008年这一新周期健美操国际规则进一步明确了竞技健美操项目的特点、细化了艺术评分的职责、规定了最大有效分差、对难度动作的评分进行了修改,使规则趋于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学习、研究和分析新规则的特点,对于更好地了解该项目发展的潮流,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竞技健美操运动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竞赛项目。通过对我国2001~2012年期间3次颁布的竞技健美操规则进行了对比和研究,主要对成套动作的编排、艺术评分、分值重组、难度动作数量和级别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对颁布的新规则在运动员训练中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为今后竞技健美操运动的训练提出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竞技健美操奥运化与市场化的国际发展导向下,我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等,以核心竞争力理论和组织形象观点为理论依据、以近3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国队的现实表现为实践依据,提出了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构建其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动力层、支撑层和环境层竞争力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28项;归纳其特征为技能集合性、难以替代性、多元延展性、动态调整性。最后,从技术创新与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协会实体化与跨项选材育人、话语权提升与项目受众培育等方面提出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实践路径,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项目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