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上旬,笔者陪同总编赴郴州采访、调研,郴州市档案局特意安排李副局长负责联络、作陪.  相似文献   

2.
你想标新立异吗?记得那是前年的时候,我们一群记者受辽宁省有关部门邀请,参观采访中国第一条等级最高、里程最长的沈大高速公路。热情好客的主人,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采访内容。到主持施工的科研设计部门采访,到为了铺就这条公路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施工单位采访,到专门为管理这条公路而设  相似文献   

3.
你想标新立异吗? 记得那是前年的时候,我们一群记者受辽宁省有关部门邀请,参观采访中国第一条等级最高、里程最长的沈大高速公路。热情好客的主人,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采访内容。到主持施工的科研设计部门采访,到为了铺就这条公路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施工单位采访,到专门为管理这条公路而设置的公路局采访,一切特别地圆满,新闻稿似乎可以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4.
说来不信,记者也有官气。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常与记者打交遵,交往中觉得不少记者官气很浓,甚至官气逼人。官气表现之一摆架子。有的记者爱把自己当作“上面人”,似乎高人一等。基层有活动邀请记者,要打招呼,下去车子接,回来车子送。倘若基层采访安排有什么不妥,心里老大不高兴。官气表现之二讲排场。有些记者采访时不是直接接触采访对象,而是喜欢找当地宣传部门,由他们安排采访事宜。采访时有人接待,有人陪同,人多势众,前呼后拥,就像某些领导下  相似文献   

5.
向军 《新闻导刊》2007,(2):24-24
日常采访中,我们总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遇到"意外"怎么办?是放弃还是想办法找突破口让其柳暗花明?毫无疑问,我们肯定选择后者。下面,仅对本人采访中的几个实例进行回顾,以期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记者的本份?什么是当好记者的本领?可能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我觉得,不管怎么理解,记者时时刻刻离不开观察、思索、呼吁。无论是采访一个人,还是采访一个单位,或者采访一个集体,我们总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被采访对象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被采访单位环境的优劣,布局的雅俗,被采访集体成员的老少,言谈的文野,可能正是我们消息或通讯中的内容,是不能不注意观  相似文献   

7.
编辑是什么?他在一个社会里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期许他、评价他?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编辑?坐在编辑的工作桌前,我们看到他挥汗在修饰稿,汰选图片,构思标题,订出给印刷厂的沟通指令;走进另一个办公室,我们看到他和记们正激烈地辩论议题的选择、采访的方向,以及写作的体例。——然而,这些缤纷忙碌的景象,就是编辑的工作吗?  相似文献   

8.
夏海 《军事记者》2002,(12):57-57
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常与上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打交道,在交往中觉得不少记者“官气”很浓,甚至“官气”逼人。“官气”表现之一:摆架子。有的记者爱把自己当作“上面人”,处处要表现得高人一等。基层有活动邀请记者,要打招呼,下去车子接,回来车子送。倘若基层采访安排有什么不妥,他心里准会老大的不高兴。“官气”表现之二:讲排场。有些记者采访时不是直接接触采访对象,而是喜欢找当地宣传部门,由他们安排采访事宜。采访时有人接待,有人陪同,人多势众,前呼后拥,就像某些领导下基层视察工作似的。有时连续采访,还喜欢蹲宾馆,…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写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想方设法深入采访 我是第一个向有关负责人提出采访许振超和他的家人的.负责人板着脸答复说:"有13家新闻单位呢,都要排队,你等安排吧."我和陪同的青岛港的人"密谋"后,没有按照有关方面的安排计划,就偷偷跑到许振超家中.进了家门眼前一亮,三室一厅的房子,养着郁郁葱葱的花,有钢琴,有跑步机,有电脑,还有一个大地球仪.看来,这个先进典型的日子过得还满不错么.与他的妻子和女儿进行了几个小时的长谈,了解到他付给了妻子、女儿浓浓的爱.记者开始从心底里赞同这个男人了:"一个责任感强的男人."但心中对他仍然没有找到感觉,只是好奇.  相似文献   

10.
今后记者采访可能会受到领导"亲自接待、全程陪同采访"的格外待遇.据报道,安徽某县近日出台了一份关于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对新闻记者涉及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报道采访,被采访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接待、全程陪同采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工作者队伍的扩大,象:在一些记者身上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官气”十足。有些记者下去采访,每到一地,必先由“官方”安排一切采访事宜,往来活动,车接车送,专人陪同,宴请不断,接风洗尘。有的记者提不出具体的采访计划,风景名胜却早在日程之内,有的记者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参加大会小会,会土高谈阔论,口气很大,官腔颇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到一个镇机关了解情况,几次提出想走访一些群众,陪同的镇干部大惑不解地说道:"你采访群众干啥?我给你讲一讲,让办公室给你准备一些材料就行了。"笔者当时就愣住了,但后来仔细一想,他的不解也带有普遍性。我们常常提倡记者要多深入基层采访,但基层在哪儿,  相似文献   

13.
那段陪同采访的日子虽然不长,只有三四天,已随着时间的脚步渐渐流失,可那难忘的情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抹不掉.作为一个介入新闻生活10余年的基层新闻工作者,不知是那几天的陪同采访有什么迷人之处,还是自己的心灵受到什么震动,总想把它写出来,介绍给同行们.  相似文献   

14.
湖北日报记者自己带车,到农村采访农民负担问题。一开始,记者就随意在一个村边,问个过路的农民,并要到他家看负担记录情况时,被人发现“这是记者在采访”。于是村干部送水上来了;不一会儿,乡里、县里都来人,“为了方便工作”。“尽地方之礼之责”等,可说出成百上千个理由“非得陪同”。一位记者感叹道:“陪同采访,想躲也躲不了,甩也甩不脱啊!” 笔者曾与一位陪同采访的行政干部交谈:听说您手中的急事很多,我看就没必要来陪同了。他回答:客人来了不陪不礼貌。我不是搞宣传报道的,想想只给你们采访方便联络一下就行了,可领…  相似文献   

15.
何瑛  刘畅  华伟 《新闻前哨》2005,(10):36-37
作为一名记者,人物采访是经常要面对的一项工作。在采访人物过程中,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从事记者工作13年来,我们采访了各种类型的人物,从中也获得了一些心得。高质最的提问离不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采访对象做了哪些具体事情?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潜在动因是什么?他行为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社会原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在访问塞浦路斯期间,主人为我们安排了一个“计划外”项目,就是采访记协主席安德里亚斯·喀纳乌罗斯先生,地点在首都尼科西亚的  相似文献   

17.
要构建一个自信、健康、和谐的社会,新闻不仅应该对外开放,亦应该对内逐渐开放。10月17日深夜,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刘建超宣布,新的《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从10月17日起开始施行。按照规定,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获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同意就可以进行,而无需由中国国内单位的人陪同,亦无须事先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外交部选择17日深夜公布这一条例,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在外采访,在家编稿,向通讯员约稿,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从什么角度采写新闻?用什么标准选择稿件?这就是我们经常思考的新闻选择问题。那么,报纸究竟用什么标准来选择新闻稿件呢?在实践中我们把它归纳为:量价值、选角度、提问题、找由头。概括地说就是新闻选择的四把尺子。  相似文献   

19.
采访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功之一,是一篇新闻稿成败的关键。采访具备的多变性、风险性就昭示了记者在采访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找不到人,找到的不理想,或发现和已知的线索不一样,甚至情况相反等等;采访还可能冒生命危险或卷进是非的漩涡而受到或明或暗的打击……尤其是在"采访难"愈演愈烈的今天,采访所碰到的难题、复杂情况就会更多,如刻意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真相,利用记者达到个人目的;以陪同采访、礼金贿赂等方式试图制止新闻正常上报或播发等。因此,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勇气,也需要技巧。记者应如何面对采访中遇到的困境与复杂情况?有什么经验、教训、规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或规避的风险?怎样使报道得以安全播发,使事实真相得以彰显?本刊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千万别唬人     
有一次,听说某大报的某记者通过某上级机关给下面打电话,说将于几月几日要到某地找当地领导“考察”!于是乎,该地有关部门自上而下做了认真准备,从“汇报”材料到接待方案,安排得很是周密。果然这位“考察”者在上面某机关一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了。来人是一位年轻记者,任务不过就是一般采访。因有“考察”之说在先,又有上面的人陪同,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