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体质及运动能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体质及运动能力的遗传学研究已有相对较长的历史 ,其研究方法从经典遗传流行病学发展到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法学上的革命不断更新人类对体质及运动能力遗传本质的理解。迄今为止 ,我们仅知道基因对人类最大有氧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 ,但其调节机制仍未阐明。  相似文献   

2.
人类体质及运动能力的遗传学研究已有相对较长的历史,其研究方法从经典遗传流行病学发展到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学上的革命不断更新人类对体质及运动能力遗传本质的理解.迄今为止,我们仅知道基因对人类最大有氧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但其调节机制仍未阐明.  相似文献   

3.
常芸 《体育科学》2005,25(3):F002-F002
杰出运动能力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控制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理论与技术的进展及其对运动医学领域的渗透,各国学者通过关联与连锁分析对杰出运动能力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基因标记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获得了某些令人鼓舞的研究结果和启迪。目前,运动能力相关基因图谱分析发现,在核基因(nDNA)中,常染色体上有109个基因位点与运动能力相关,X染色体上有2个基因位点与运动能力相关。在线粒体基因(mtDNA)中有19个基因位点与运动能力相关。但是,由于方法学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人类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标记与分子机制,对线粒体基因(mt DNA)高变区I作了序列多态性分析。研究选取汉族耐力运动员94人,相应汉族对照92人,对其mt DNA高变区I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改变及其与最大有氧能力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我国汉族及其耐力运动员mt DNA HVR- I多态频率大于10 %的19个SNPs位点中,运动员有3个SNPs位点与最大摄氧量关联(np16 2 97、np16 36 2、np16 0 85 ) ,其中,位点16 36 2和16 0 85剑桥序列女性VO2 max/ kg均显著高于非剑桥序列组(P<0 .0 5 ) ;位点16 2 97剑桥序列组男性的VO2 max/ kg也显著高于非剑桥序列组(P<0 .0 5 )。结果提示,mt DNA高变区ISNPs位点16 36 2 ,16 0 85和16 2 97可能作为对人类运动能力的遗传标记,决定了个体有氧耐力水平及其对训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谈增强人民体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体质的概念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综合稳定的特征。其范畴包括以下几点:(1)身体的发育水平;(2)身体的功能水平;(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4)心理健康水平;(5)适应能力水平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内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受其制约。所以体质的发展与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环境的能力塑造。人所处的自然条件,生态平衡,物质生活条件,劳动和教育状况,体育锻炼水平等,都对人的机体和质量产生直接和间接的…  相似文献   

6.
对历年来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与分析,发现上海市区与郊县青少年学生“豆芽”体型仍呈高发生率状态,这些体型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程序的营养不良,其身体素质与机能水平也不如一般体型的学生。建议今后对青少年学生评价体质与健康状况时,要采用身体形态与机能、素质、运动能力作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运动员何以成为世界冠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遗传和表观遗传学认为,运动员要想成为世界冠军,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杰出运动表现,而杰出运动表现是受多种遗传变异、表观遗传修饰以及环境(训练、营养)影响的多因素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DNA编码信息提供了个体运动能力能够达到上限的蓝图,决定着运动潜力以及可训练性的个体差异,而训练、营养等诸多环境因素可通过改变与运动能力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影响个体运动表现的好坏。表观遗传学不但搭建了“基因—环境”之间的桥梁或中介,而且把运动员个体的运动潜力与运动表现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刻意训练作为一种环境表观遗传调制器,可在不影响DNA编码的情况下,通过诱导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调控运动能力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运动员杰出运动表现的塑造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拥有“完美”运动天赋的基因组合,又能通过刻意训练使其基因充分表达的运动员,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被认为可以使普遍理性化社会中的冲动得以宣泄甚至升华,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人类行为固然会受复杂多变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干扰,但外显行为终究是由大脑的生物学适应以及认知能力直接操纵的。梳理运动干预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从"基因-脑-行为"视角出发,揭示了潜在的遗传基础(COMT、MAOA、DRD4/D2等基因多态性研究)和神经生理机制(ERPs、fMRI、fNIRS等神经影像学研究)。有望为减少校园霸凌与暴力,降低儿童青少年犯罪、反社会行为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炳宏 《体育科研》2006,27(5):61-65
全面总结和分析了人类线粒体DNA(mtDNA)多态性及与人类运动能力关系和不同多态性与训练对人体运动能力适应性影响机制的研究成果。结果提示:mtDNA可作为良好的遗传标记,尤其是长1122bp的控制区在线粒体基因组中最具多态性、进化速率最高的区域,包含着线粒体基因表达的控制信息,其序列多态性分析以及与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研究,对于人类运动能力的分子遗传学探讨有重要意义和研究前景。但有关mtDNA多态性与运动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现有的研究结果还存在争议,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有关ACE基因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在人类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运动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发现基因多态性与人类优异的运动能力有关,其作为一个有价值的遗传标志,有望成为科学选材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