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飞 《教育导刊》2011,(7):15-17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语境下,学科教师的教育使命往往被片面地圈定在"教知识",培养"知识人"上。这种观念使得学科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偏向于知识主义、专门主义、价值中立主义的立场,回避品德教育责任,忽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使命。但是,作为健全人格的培育者,学科教师事实上肩负着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双重使命。学科教师需要自觉地履行这双重的使命,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积极投入到德育工作当中,从"德育忽视"走向"德育自觉"。  相似文献   

2.
儒家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自觉思想,它以道德是人之本为出发点,重视培养个体的道德情感,对道德自觉的方法、境界等做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阐述。本文试图梳理儒家关于道德自觉思想的理念,及其对当代德育具有的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表现为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对比、统一性与个体性的对比以及道德工具性与道德生命性的对比几个方面.道德文化自觉应该是我国道德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和核心主题.实施德育改革应秉承开放的德育理念,培养兼具公德与私德的现代人,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现德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当代我国德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道德主体坞位的缺失。因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道德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确立起来,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从现代化发展过程来看,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标志。因此,确立道德主体地位在我国目前的德育构建的过程中显得极为紧迫。是当代德育构建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当代德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道德主体地位的缺失。因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道德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确立起来,这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从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来看,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标志。因此确立道德主体地位在我国目前的德育构建的过程中显得极为紧迫,是当代德育构建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困境与出路:当代教师的道德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实处境来看,新课程改革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所做的调整与重构,如果没有教师道德使命的自觉担当与充分践履,将难收其效。然而,社会氛围的功利化倾向、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安排、教师教育的去道德化、以及教师自身的条件性依赖假设,却为当代教师的道德使命担当设置了重重困境。为了从这些困境中突围,我们一要坚定教师改变大环境的信心;二要做好教育制度的不断调整;三要增加教师教育中的道德因子;四要鼓励教师成为积极的道德行动者。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信赖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才能实现,而执法者即隐私权保护主体自身良好的素质则是实现隐私权保护目标的主观条件.隐私权保护主体-法官通过自由裁量来为公民隐私权的维护做出合理的裁量,而保证隐私权保护主体自由裁量权的正当使用,必须树立隐私权保护主体良好的权力道德意识、培养隐私保护主体良好的道德行为选择方式、增强隐私权保护主体正当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道德责任感.同时,建立隐私权保护主体的崇高道德信仰,使隐私权保护主体的道德自觉性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的灵魂在于唤醒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灵魂,道德事件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是道德智慧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德育这个学科和"研究德育的人",如何形成一个伦理共同体?这个伦理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生存共同体"。应从人类永恒的使命——安身立命——来给自己立法,不是为一时一世立法,也不是用当下流行的某种时髦的概念或者口号来建构自己的学科体系。应从近乎永恒的科学概念和哲学概念来建构自己的学科体系,像儒家、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那样,用人类性情、人类理性和善来安身立命。今天需要检视德育学科的内容与体系,离伦理共同体有多远。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教育自觉?费孝通先生曾在文化领域内主张过文化自觉,受费老对文化自觉的解释的启发,笔者认为教育自觉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要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明辨当前教育现状的优势和弱点,主动发展优势,克服缺点。同时,要用哲学的眼光审视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觉地进行继承和创新。第二,要自觉用世界的眼光关怀教育、关怀儿童,建构美好的教育生活,培养身心健全的人才。第三,要深谙教育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时刻用道德和良知警醒自己,不要轻易遮蔽我们心灵世界通向教育本真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道德自觉,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水平、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道德的主体性属性来看,都要求高校将培养大学生道德自觉作为核心内容。面对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认知偏差明显、道德情感严重淡漠、道德行为失范严重、道德信仰缺失突出等问题,高校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强化大学生道德意志的自我约束,创新道德教育体验模式,突出隐性德育,完善道德素养反馈和激励机制等措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相较于传统农村社区而言,新型农村社区在生产方式、居住方式和治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道德建设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生诉求。厘清主体是谁,是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实践的先决条件。农民、家庭、社区组织等因其不同的职能,构成了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的多元内部主体。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的出路在于主体自觉的张扬,包括强化农村精英群体的道德引领功能,优化小渠道教育的道德塑造作用,提升社区组织的道德氛围营造功效等。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培育人们的道德尊严,通过生活化、主体化、人性化的德育让人们以一种有尊严的姿态去实践有尊严的道德,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思考与争论,在近年来比较激烈。本文认为,讨论高等教育和大学的相关问题,首先要思考的是大学的基本使命是什么?只有认清了这个问题,才能够对今天中国大学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进行批评。通过对大学发展的历史以及教育理论演变情况的分析比较,本文认为,大学的使命有四个方面:教育使命、发展使命、道德使命、信仰使命。  相似文献   

15.
培育学生的道德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学生的道德自觉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现实要求。榜样、环境、解释、劝诫、体验是培育学生道德自觉的重要方法,通过熏陶、感染、渗透、体验、感悟等方式作用于学生内心世界,激发出学生对德性的自我追求。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伟大的实践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有论断,他说:“只有精神力量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的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成为一个精神健康而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17.
潘磊 《辽宁教育》2013,(6):31-34
学校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了德育量化考核,但其无视学生主体意识,忽视生命存在而产生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德育自觉是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下,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并实施自我评价,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这在文化自觉、企业道德自觉以及学习自觉的映照下具有可行性。通过氛围的营造,课程的整合,平台的搭建,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依靠教师自觉的长远眼光,德育自觉终将取代量化考核,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8.
社会角色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因子,角色道德自觉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表征。角色道德自觉既是当前道德生活现状的时代吁求,又是角色自身道德精神和伦理价值外显与升华。新形势下探索角色道德自觉实现路径必然成为文化自觉和道德自觉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等专业人才更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文章通过对大学生道德体验的缺失分析,提出了增强大学生道德体验对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习惯、促进大学生道德自觉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道德自觉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身处其中的个人、组织和整个社会都能对所处的道德环境做出积极反映,并通过道德认知、道德内省、道德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提升自身对道德的认知。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需要充分发挥道德自觉的独特优势与作用。以当代大学生为视角,对其道德自觉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问题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只有在道德自觉框架下,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品质,提升全社会的道德自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