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华 《江苏高教》2015,(2):12-16
与影响深远的美国式通识教育模式截然不同,欧洲大学秉承其传统的人文主义理念,融合理性主义和科学实证主义哲学观,并接受了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修正,发展成独特的"通识教育欧洲模式"。欧洲大学通识教育模式形成历经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博雅教育等环节,到20世纪后期最终定型。欧洲大学否认美国大学共同课程的有效性,坚持把通识教育课程整合到整个大学的学术活动中,不设置专门的通识课程和独立的通识教育环节,而是以专业教育的形式实现着通识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大学社会责任概念的模糊性制约、阻碍了大学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回顾了大学社会责任概念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与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重新界定与阐释:大学社会责任是大学通过透明和伦理方式,有效管理其活动并对利益相关方和环境所产生影响的理念与行动,其内容是"份内之事"与"份外之事"的有机统一,其目的是实现大学、社会、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充满理想的,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进行着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西方大学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典人文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到德国威廉·冯·洪堡"自由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崭新理念到美国"融入社会、多元开放、通识教育、追求卓越"的理念创新再到联合国"持续发展,引领社会"的新大学理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大学理念在西方的发展是沿着两个基本脉络前进的:一是"注重理性"始终是西方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其实质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人文关怀;二是"象牙塔"始终是西方大学精神永恒的象征,其实质是一种为真理而献身的独立精神.这种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永恒的"大学之魂".  相似文献   

4.
在物质需求日益遮蔽了精神需求的现代社会,大学精神被日渐膨胀的社会要求所消解,MOOCs作为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迫使大学重新审视自身的问题,为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理性变革带来了机遇,驱使大学逐步走出"功利化"困境,真正实践教育使命,回归到追求真理、涵养精神、塑造人格、发展知识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5.
试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与历史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欧的中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为“黑暗时代”,然而,正是在这一封闭、落后的时期萌发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娇艳之花——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在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等许多方面,继承了古代东西方,特别是古代希腊、罗马及阿拉伯世界的教育遗产,形成了早期大学的特征。这对世界近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基本原型的构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欧洲中世纪大学特征及其作用的阐述和分析,客观评价早期大学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社会服务性贯穿于其历史演进的全过程,伴随着大学组织本身的充实和社会变迁中大众对其功用扩展的期许,大学的社会服务性质经历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变,这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趋势.也给大学带来了获得巨大发展的机遇。功能主义教育功能观滥觞,致使大学在社会服务理念和行动上发生了激变。即由透过本分的育人、研究等活动发挥间接性影响到机构自身卷入社会实务、直接实现作用。这种激变导致大学一系列问题和危机的产生,从反面揭示了大学应回归作为“人类文化守护家园”本真,理性服务社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脱胎于宗教神学教育,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随着欧洲封建经济的发展及以后封建城市的出现、崛起,大学教育逐渐增加了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人文主义学者和思想家,大学作为维护封建宗教统治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却扮演了相反的角色,为欧洲的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演变是欧洲封建文明发展进程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西古代大学通识教育是以培养"通人"为宗旨、藉由经典传授而发展心智的教育,其历史演进对各自文明的传承与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大学形成两种通识教育传统,包括以儒学为核心理念,兼容诸子学说、佛教文化的古代大学教育传统及以西方大学制度为组织模式,融合中西教育理念,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三大知识领域的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传统。其中所倡导和实行的育人为先、通识为本的大学理念,通专结合的培养模式,国学教育的课程建设,品德与才学并重的师资标准,民主治校和兼容并包的管理方式,注重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导向,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终身教育是一种能够让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社会的教育理念,其核心要义是让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社会,能够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对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教育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还存在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导致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育效果不佳。对此,文章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分析当前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大学教育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台湾佛教界创办的华梵大学、南华大学、慈济大学、玄奘大学特色的探讨,认为这些大学在办学实践中,或追求"觉之教育",或注重"人文精神",或提倡"济世助人",或推崇"明德至善",无论在学科建设或办学理念上,都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在台湾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是指导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基点与评价标准,即大学既要满足社会需要又要遵循其自身发展逻辑。西方大学历经千年发展,遵循理念产生制度、制度体现理念的逻辑关系,建立起与自身文化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以此,从大学内外部关系的两个层面、四个维度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进行探讨。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应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在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象牙塔"与"服务站"、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等四个维度保持适度张力。  相似文献   

12.
津沽大学是河北献县耶稣会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作为一所高等教育机构,津沽大学不仅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还形成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育才树人、服务社会的科学教育理念,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管理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探索的独特教育思想和理念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奥尔特加·加塞特所著的<大学的使命>在剖析20世纪西班牙政治及欧洲社会和大学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主张大学教育包括"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三项职能;基于教育的产生和大学教育的对象,阐明教育的经济原理,论述大学融入社会生活环境等问题.其独特的见解和改革思想中也隐含一些矛盾、片面、需要予以批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到现代大学社会中心地位的确立,客观上揭示了大学社会服务理念与功能的不断创新和日益完善。在我国宏观区域经济规划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可以从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链,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建设;通过大学特色建设与适时转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大学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繁荣大学人文科学,服务区域文化软实力;以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探索大学服务模式多元化等五个方面,增强大学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到现代大学社会中心地位的确立,客观上揭示了大学社会服务理念与功能的不断创新和日益完善。在我国宏观区域经济规划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可以从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链,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建设;通过大学特色建设与适时转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大学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繁荣大学人文科学,服务区域文化软实力;以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探索大学服务模式多元化等五个方面,增强大学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是什么即大学的本质的认识问题,它涉及大学教育的职能、存在价值、终极目的等形而上问题.作为反映社会与经济存在的大学理念,是一个不断流动与变迁的概念.现代大学理念至少包含以下内容:服务社会,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教育要大众化;顺应国际大学发展的趋势,大学教育要走国际化开放之路;追求民主与平等理想,实现大学教育的民主化;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多种要求,高等教育要多样化;以人为本,实现大学教育人本化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理念再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的理念是讨论大学诸问题的前提与关键。大学理念在西方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研究院制度等模式。19世纪末以来,美国创造性地学习德国的大学制度,开创了多元化高等教育与巨型大学的模式。在思考中国大学理念时有必要借鉴巨型大学的模式,实现多重理念在大学的融合,使大学体现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博雅教育理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理念以及以学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特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它往往通过学科专业、办学定位和校园文化等影响到大学特色的形成。张楚廷先生的教育理念与湖南师范大学的发展和特色的形成反映了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张的教育理念的核心部分体现在他对"为人"与"人为"的区分与阐述之中。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值得我们领悟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发展是从精神到形体、理念到制度的"具形化"过程,它是大学变革中遭遇的一切困境的总根源。时值社会转型期,现代大学在具形化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抉择,在道与器、自由与体制、研究与育人、名与实之间寻求平衡是其回归本位、再度崛起的关节点。现代大学的新生需要大学理念的更新与调适,需要大学精神的时代化重读。在现代化境遇中,大学重振应恪守四个信念:道与器是分体的,大学的自由以"空间"形态来体现,研究过程育人是大学教育的本真面貌,大学建制的首要基准是名实统一。  相似文献   

20.
理念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大学理念的科技取向是在大学理念演进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大学内部教育环境和社会的科技环境促使了大学理念科技取向的形成和发展。科教一体化、科技社会化和研究型大学建设等体现了当代大学理念科技取向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