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职能,是高职院校竞争力的直接体现。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教师社会服务动力不足、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管理不够规范、平台建设薄弱等问题。专业性公司开展社会服务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激活了教研人员社会服务能动性,完善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新平台。基于专业性公司的社会服务模式具有分层次、多元化,产、学、研统一,公司制管理、项目化运行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2.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经济的重大责任也是其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提出了迫切要求。然而在高职教师社会服务工作中却存在认识不够、能力欠缺、激励缺失、平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强化教师社会服务意识、健全教师实践进修体系、搭建教师社会服务平台、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才能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滞后于教育发展,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因此,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构建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框架,从而提出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性、提升教师服务能力的主动性、提高教师服务能力的融入性、加强教师服务能力的针对性、加大技能型教师的引进力度、建立社会服务绩效评价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够、服务热情不足、服务内容不宽、服务成效不大等问题。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需要高职院校主动融入社会,提高服务意识;建章立制,改善社会服务环境;整合资源,拓宽社会服务职能;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开放资源,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制度化、监控全程化、管理信息化。扩招后,给教学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凸显学校制度不够健全,制度执行不够彻底,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提高教学制度的执行力,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水平,以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运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论高职院校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教师的科研素养是推进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是高职院校促进内涵式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加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加强课程改革,使实训基地建设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设紧密衔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引入企业管理规范、构建"双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推进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具体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馨 《教育与职业》2021,(13):58-62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但仍然面临着服务功能异化、冲突因素较多、体制机制缺失的现实困境.那么,要实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和推进内涵建设,必须建立教师社会服务政策导向机制、管理激励机制,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动力;转变观念,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责任感;搭建综合服务平台、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平台,畅通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渠道;创新优化团队,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一些高职院校由于激励机制缺位、教师思想观念和实践能力的约束,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高,这需要完善高校的激励机制,帮助高校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本文分析了水利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及其制约因素,针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实践的途径与管理环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有技术合作、社会兼职、专题实践、带队实习和从事社会咨询与服务五种途径,要根据不同的特点来安排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要做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与检查、做好事后总结和建好教师社会实践档案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时代,贯彻实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简称"贯标工作")国家标准意义重大,高职院校作为新型应用性高校,已经占到整个高等学校数量的一半以上,且由于历史较短,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意识较弱、管理水平较低、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等都不够健全,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也较缺乏,更需要通过开展贯标工作来提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水平,提升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美誉度。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应是教育教学专家,还必须具备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与知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可遵循“双证书”型→“双能力”型→“双融合”型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成效。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企合作机构健全、合作范围逐步拓展、合作形式迈向多元、合作内涵不断突破、合作成效颇为丰硕,也存在着认识不够主动、发展不够平衡、合作层次较低等问题。需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提供行政保证;加强规范管理,推进契约合作;强化校企联动,推动深度合作;提高服务能力,吸引合作等措施推进高职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开展社会培训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天津市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理念、课程、管理、校企沟通、师资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该从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政策保障、改革培训课程、规范管理、多渠道融资、提高师资素质、建立质量评价制度等方面着手,做好天津市社会培训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推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推进依法治校,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全面监督的能力,也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文章分析了依法治校对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的意义,剖析了高职院校推进依法治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顶层设计不够科学、规章制度缺乏规范管理,意识形态领域法制建设有待完善、权益保护需细化,行政化管理明显、依法治校执行力度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反馈和诉求通道缺乏等。最后提出了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策略,包括加强党建工作、注重高职院校法治素养培养、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民主与监督机制等,从而为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社会服务是大学三大职能之一。高职教育的职教特点决定着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根本,而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又是高职院校突显办学特点的重要保障,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将在制定适合行业企业人才需要的专业培养方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以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学课程、引进行业评价标准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建设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7.
论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现行激励机制缺位以及观念上的偏差,是制约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应建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体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教师观念、树立教师"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意识,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一般应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存在理论基础差、精力不足、缺乏科研方法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一方面,教师要苦练内功,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选准研究方向,树立学术规范意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建立科研导师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外横向课题的合作研究,参加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强化科研激励机制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文章从赋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内涵的演进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高职发展智库等统计数据分析,佐证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普遍偏低,需要探寻提升社会服务效能的有效路径。为此,提出建立和完善激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制度;将社会服务工作成效与绩效工资挂钩并列入职称评审条件;搭建综合性、“落地式”产学研协同等平台,打通教师社会服务的通道;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积极推动和实施技术技能帮带互促提高战略等措施,为高职院校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相似文献   

20.
汪强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1):65-67
加强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保证高职院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存在对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重视程度不够,薪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从转变行政 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观念,规范行政管理队伍用人标准,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入手,切实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