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认知的失调造就了主人公范妮这个人物形象,她的蜕变有自己主动的有意识,也有被动的无意识.同时,新的认知的建构和完善彻底改变了范妮,使她成长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人.维持无效信念所造成的社会趋同是一个社会的产物,而不是某一个人或一些人的错误.这种社会对人的反作用总是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左右着一个人的思想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在其作品《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讲述了一个通俗意义上的"麻雀变凤凰"的故事,读者和评论家对其中的女主人公范妮的形象见解不一,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她平凡不够出彩,有的则认为她消极被动。对这样的观点,笔者剖析了以下三个方面:范妮的抗争、范妮的房间和范妮的归家之旅,以此论证范妮不是通常意义下的灰姑娘,而是有自己独立见解和思想的另类灰姑娘。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著名论断,发掘出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房间"的意义。并认为范妮并非是一个传统守旧、唯唯诺诺的女人,而是一位具有主体意识的女子。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著名论断,发掘出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房间”的意义。并认为范妮并非是一个传统守旧、唯唯诺诺的女人,而是一位具有主体意识的女子。  相似文献   

5.
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是一部引起了极大争议的作品,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小说所反映的道德问题.小说用大量词语在自足的文本小世界里构建了一个道德价值判断体系.曼斯菲尔德庄园里家庭业余演戏一节是构建这一体系至关重要的部分,最能反映各个人物的道德价值观.本文将从文本中找到支撑整个文本自足小世界的道德标准,并以奥斯丁给出的社会道德规范标准对各个男女主人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丁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女性意识如实地剖析了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曼斯菲尔德庄园》,从自然和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女性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抗争三方面去阐述,从中窥探作者超前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旨和涵义。  相似文献   

7.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主要作品之一,其女主人公芬妮是奥斯丁塑造的一大批女性形象中非常独特的一个,但是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分析芬妮的灰姑娘特性或女性意识。本文采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芬妮的人物形象,揭示其作为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继承者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以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学与宗教的跨学科知识解读该部作品的宗教痕迹。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一、小说塑造了几个性格迥异的牧师形象;二、小说人物道德对比体现出的宗教影响;三、小说女主人公身上散发的宗教气息;四、字里行间频繁出现的宗教词汇。研究发现《曼斯菲尔德庄园》受到宗教的影响,再次证明文学与宗教学共存共生。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丁(JaneAustin,1775—1817)在短短的一生中一共写出了六部完整的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真实地描绘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①自然也包括婚姻。以《傲慢与偏见》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包括《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与以《劝导》为代表的后期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她的前期小说主要以与女主人公相关的外部因素──财产、全钱及社会地位等方面作为婚姻的主要内容,是当时的英国妇女为了生存、生活而被迫利用婚姻向社会抗争的真实写照;而她的后期小说则明显地表现出女主人公从对爱情的物质方面…  相似文献   

10.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塑造了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现实。该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主人公奥赛罗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并以此为出发点,管窥当时交织碰撞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更好的分析导致奥赛罗悲剧命运的深层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