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虎"字成语,是汉语中含有汉字"虎"的成语,或在泰语中含有"虎"的泰语形式的成语。成语的概念在汉语和泰语中不尽相同,"虎"在汉语和泰语中的形象也有差异,汉语"虎"字成语与泰语成语间存在着三种对应关系,应根据这种对应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四字格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的语言实践中,成语的出现率相当高,而且绝大多数成语都是四字格的,这种语言现象并非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原因,同时也有着汉语自身的原因。本文拟对汉语成语四字格的有关问题略述管见。一、汉语成语四字格之成因首先,从汉语语法上讲,四字成语内部可组成多种多样的结构关系。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众多的成语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因此有一大部分四字成语的四个音节都是单音词.换言之,也就是成语的四个音节基本相当于四个意义单位.就汉语语法讲,四个意义单位可以组合成多种结构关系,这种多…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用词简洁,形象生动,喻义深邃,耐人寻味。特别是汉语成语,源远流长,其中不少出于典故,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所以,怎样把汉语成语译成英语,向来是人们注意的问题。汉语成语的英译,一种是词典的翻译,成语是孤立的单位;另一种是文章的翻译,成语受到上下文的制约。同一个成语,在这两种情况下翻译往往是不同的。例1、春夏之间,青黄不接,……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有些成语不用数词表数,本又想谈谈这类成语的表数方式、作用及维译。一、汉语成语的表数方式有五种,在维译时也有所不同。1汉语省略数词。在汉语中这些成语为了凝成四字格,省去了"一"和其他成分,如"目不识丁"是"不识一丁"的变式,省略了"一"。这类成语译成维语时,有的用"bir"译出了汉语中省略的"一",有的则采用意译法译成了维语相应的词。如:杯水车薪qongyaninnibirqθqksudaθqurmkboptu.寸草不留birtalgiyanimualdunnasliK.目不识丁elipningsunuinibilmaydian.2汉语用含数量的名词(包括方位词)表数。2.1表时间。常用年…  相似文献   

5.
结合汉语成语的特点探讨三个广为流传的巨鹿成语"破釜沉舟、以一当十、作壁上观"的渊源、意义及翻译问题,认为汉语成语翻译,译者既要理解成语知其意,又须探究成语知其源,还要根据翻译目的寻求合适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汉语的四字成语具有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养家糊口"这一常用汉语成语的构词特点与语义特征,结合英语的相应表达方式,探讨该成语的恰当翻译。  相似文献   

7.
偶翻词典,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无以复加"和"小题大做"两个成语的释义之后,均用括号加注其感情色彩,分别为"多用于贬意"和"多含贬义".很多辞书却未对这两个成语的感情色彩加以说明,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华成语词典》(修订本)、《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汉语成语司典》(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成语辞海》(新华出版社)等等.只有个别例外,如《新世纪汉语成语词典》(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说明"无以复加""今多含贬义", 《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说明"小题大做"为"贬义", 《汉语成语小词典》(2003修订本)(商务印书馆)说明"无以复加""多用于贬义".这三部词典于另外-个成吾电均未说明其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63条"无…不…"型成语的研究,我们发现可以将该类型的成语分为四字的和非四字的,其中四字成语又可分为主谓型的、动宾型的和特殊类型的,每一类型具有共性,亦有个性,可从语素的词性和意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这种研究对成语深层语义和引申比喻义的掌握往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我们获得一种启发:汉语成语扩及汉语词汇是成体系性的;促使形成分门别类积累成语的意识;还利于对此类成语的活用或者说此类成语的"潜成语"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汉语"四字格"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形成的,一般都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汉语中"四字格"所占的比例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四字格"成语在英汉翻译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作为汉语里一类特殊的语汇单位,汉语成语或由短语和句子演变而成,或是语篇词汇化的结果,各类成语的词汇化程度不同,同时成语的演变也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化趋势。成语的演变集词汇化和语法化为一身,词汇化并非孤立地进行,它伴随着语法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汉语浓缩的精华,许多成语是由历史典故发展、演变而来的,同学们只有读一下原汁原味的历史典故,才能深刻理解历史成语的奥妙和精髓。下面笔者就介绍几个与"一"有关的历史成语。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汉语文化的一座宝库,储存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采用"成语+故事"的形式,从创意改写成语故事、运用成语创作故事和根据故事创作"成语"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让成语文化发扬光大,让故事锦上添花,让作文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3.
汉语体态成语是记录汉民族体态语的语言符号。它不仅具有汉语成语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多样的组合方式、鲜明的组合结构以及丰富的组合效应。汉语体态语通过多种体态的组合,集中而深刻地体现了汉民族文化中"重纲常、守伦理、谦虚谨严、男尊女卑"等思维模式和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说:"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必须学习的常用语汇。"苏教版教材在每个单元练习中都以"读读背背"或"诵读和积累"的形式精心编写了系列成语,如何让这些成语有情有趣地进入学生的认识世界,从而使他们感受成语的魅力、学会运用成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尝试。1.联系生活经验,给成语建  相似文献   

15.
成语在整个汉语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成语集汉语的语言、词汇和语法于一体,意义简洁凝练,学习"成语故事"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将"成语故事"引入幼儿教学中。从幼儿园中"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汉语成语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这些在社会交流中熟用成习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为汉语特殊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学习成语,使用成语,可以让古老文词鲜活的表现现实生活,可以使悠久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就成语学习来说,高中教材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新课标人教版必修教材2"梳理探究"板块中,就选入了《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一文,意在让我们通  相似文献   

17.
成语体现了汉语的特色,是汉语的精华所在。在成语翻译过程中,翻译错误或翻译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汉语和英语间的文化差异。本文以与"猴"相关的成语为例,对这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翻译的策略选择上,可在同义习语借用、直译、意译和增添法这四种策略中,根据上下文情境并对各种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加以全面考虑的后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广告语中"活用"成语屡见不鲜。文章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现象为研究对象,采取语料分析的方法,将描述与说明相结合、分析与归纳相结合,分析广告语中汉语成语仿拟的形成方式,并概括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9.
联合式成语是汉语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结构对称的语言现象体现出人们认识世界和心理表征的认知机制。联合式成语这一种成语构成方式是人们运用构式压制效应创造出的一种"联合构式",每个联合式成语经过长期使用而逐渐固化,并约定俗成地作为一个大词汇储存在汉语词汇系统。以认知构式语法为基础,着重描述联合式成语构式的语义、语用和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语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书面语,是现代汉语中保留文言成分较多的语言形式。汉语成语的文言特征表现在结构、用词、语法、语音等方面。了解成语的文言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