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对广东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农村食品市场价格的稳定对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医疗保健消费将成为未来广东农村居民消费的新亮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借助最新《中国统计年鉴2006》提供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统计资料,着重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及最小二乘法,首次对我国2005年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对消费倾向、储蓄倾向、价格弹性等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了恩格尔系数,最后提出了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消费需求与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成为每个城市的化消费热点,经济的发展带来教育支出的迅速增长。从居民消费结构来看,整体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并进一步优化,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教育消费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很大;从潜在需求来看,城市居民对教育支出愿望明显增强;教育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重要开支,同时也在为城镇居民主要储蓄目的之一。教育消费的大趋势推动着教育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楚红丽 《教育科学》2008,24(2):9-15
城市和县乡村地区不同收入/支出组的家庭,其义务教育阶段的静态或动态收入弹性均小于1,这一缺乏弹性的表现可能说明义务教育属于"必需品",是无法替代或者替代品较少的"正常商品"。动态收入弹性的整体变化趋势则是随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随教育价格的增加而增加。至于价格弹性方面,静态价格弹性无论城乡均为正数且大于1,而动态价格弹性均为正数,不过受不同家庭收入、教育价格及教育阶段的影响,发生了或富有弹性或缺乏弹性的变化。静态或动态价格弹性均为正数,表明教育需求者对教育价格变动的反应为同方向变动,意味着教育商品不符合需求法则,教育的价格提高并没有使人们的教育需求降低反而使其升高。结合相关研究,考虑是教育的质量效应超过了其价格效应。  相似文献   

5.
楚红丽 《教育学报》2008,4(6):87-94
家庭内外影响因素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教育支出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动。家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家庭总人口数、子女数、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支出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家长对子女成绩的满意度.外部因素主要有:教育阶段、所处地域(家庭所在地区)。比较城市和县乡村支出的影响因素,城市家庭“支出总额”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子女数等变量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大多受其影响;城市家庭“校外支出”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家庭总人口数、上半年支出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受其影响。这可能说明非城市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受到更多内外环境的制约和约束。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数据,分析我国家庭子女教育支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我们用子女的男女比反映子女的性别结构,分析这一变量对家庭人均子女教育支出的影响,并且控制了家庭收入、父母教育水平及其它人口学变量。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来看,子女的性别结构对人均子女教育支出没有显著影响。城市家庭样本的子女性别结构对人均子女教育支出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农村家庭样本的子女性别结构对人均子女教育支出的影响显著,说明农村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家庭子女结构作为切入点,以家庭教育支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子女结构对家庭教育支出影响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二孩”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支出总量较少,但是单个子女获得的家庭教育支出更多;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中,中等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受子女数量的影响最大;在“二孩”家庭内部,生育间隔越大,单个子女获得的教育资源即平均教育支出越多,生育间隔的长度与子女教育支出之间存在“U”形关系。这一发现验证和丰富了资源稀释理论,为我国生育政策的推行与放开,以及家庭生育行为的引导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利用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消费需求的指向,提出了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及引导居民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17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子女教育支出水平和结构进行刻画,并聚焦于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关系,分析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子女结构和户籍的家庭对子女校内和校外各类教育活动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中小学每生每年的家庭教育支出超过1万元,占家庭总支出的16%,其中校外支出占到三分之一。分别有38%和21%的中小学生在过去一学年参加过校外补习和兴趣班。对家庭校内和校外教育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表明,社会经济背景更好的家庭对子女的校内和校外投入都更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家庭更加倾向于增加子女校内的支出,尤其是校内基础性的支出;而社会经济背景较好的家庭更加倾向于增加校外教育支出,以及校内的发展性、增值性支出。与中等和高收入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对子女的校内和校外教育投入不足。此外,本文发现独生子女家庭中女孩家庭对孩子的校内拓展性和校外兴趣类的教育投入要高于男孩家庭。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对河南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恩格尔系数仍然偏高,处于低水平消费阶段;交通通讯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交通通讯需求对价格的变化最敏感。在此基础上,本提出了扩大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估计,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和弹性三个角度对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城镇居民已经开始追求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层次,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虽然农村居民也开始追求发展型消费资料,但在相对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条件下,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进度缓慢,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差异不断加大。降低河南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关键是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基础上优化其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2.
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广东省11地市的家庭教育支出面板数据,运用恩格尔曲线估计了该省珠三角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收入弹性。结果显示,无论哪个区域,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收入弹性均介于0和1之间,但珠三角地区的这一弹性高于非珠三角地区。究其原因,既与家庭教育支出的结构和特点密切相关,也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紧密相连。政府作为教育的主要供给者,应当继续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投入,减少居民的强制性教育支出,引导其增加自愿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居民消费结构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变化和社会经济状况改善的一个重要指标。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两方面对呼和浩特市1994-2007年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994-2000年及2001-2007年这两个时间段的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消费支出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项目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对应的,交通通讯和衣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然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泰尔指数分解统计分析发现:2016年我国各省学前教育经费支出城乡差距显著;纵观整个2011-2016年间,西部地区城乡差距有扩大趋势,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大于地区差距。导致这些差距悬殊的原因诸多,其中"城乡二元"的委托-代理关系是致使学前教育经费支出城乡差距的制度诱因;个人部分支出是学前教育经费支出城乡差距的关键因素;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城乡差距显著。为此,研究建议:"以省为主",立法保障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重视农村个人经费支出,提高农村学前教师工资待遇;加大对中西部尤其中部地区学前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高中生调查数据,本研究探讨了中国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中国背景下教育补习主要是“补差”,即教育补习主要帮助成绩落后学生提高成绩;地区背景、城乡背景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对教育补习支出有显影响。有关教育补习的政策应考虑教育补习合法性并力图减少教育补习活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负担微观上影响居民生活,宏观上制约我国经济转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采用国家统计局在2007年对21个城市的城镇居民家庭入户教育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家庭教育支出水平和负担的影响因素,获得以下实证结果:首先,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负担更重。其次,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负担要明显小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负担。此外,教育负担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