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审美化班级文化是一种以情感为中介,以和谐为基本特征,以陶冶学生性情和培养学生正确、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目的的班级文化.它的根在校园.它与校园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刘奕 《广西教育》2011,(30):80-81
实施高职文化素养课审美化教学,可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对于渗透一词的理解,是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实行美育的基础。《汉语大辞典》释义为:比喻一种思想或势力逐渐向其他方面扩展。这个解释,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思考问题:其一,谁向谁渗透?或者说,什么向哪些方面扩展?其二,逐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以什么为始终?其三,如何实现扩展,或者说扩展的条件是什么?这样的思考,会让我们逐渐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构建自己的美育策略和方式。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会认为好回答,会认为是美育向学科教育渗透,或者美的因素向学科内容渗透。如果只是这样理解,我们还是停留在粗浅层面。美育对学科的渗透,还应该是审美教学向非审美教学扩展。这表现在教学目标审美化、教学内容审美化、教学过程审美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文化的传播。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艺形式。在中华民族文化顶峰时期——宋代,因其独特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盛极一时,发展、丰富了宋代文化空间。研究宋词的传播和宋代文化空间的关系,对中国文化史、传播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源自心灵的沟通--海报设计的情感化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报作为设计艺术中的一种,主要担负着向读传达信息的责任。这种信息既包括既定的信息,如海报的主题、宣传的口号等等,也包括另一种非既定的信息——情感信息。海报中的情感诉求是达到与读心灵沟通的重要手段。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设计的个性表达;二、感性的价值;三、读的心理期待;四、海报中的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扇文化由来已久,而宋词中扇意象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味.作为一种精美的日常用品,女子与扇有不解之缘,主要用做装饰,也常被女子作为寄托自己情感的宠物,如"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而男子也从扇子引发出许多情感,如以团扇比不遇之士,以"羽扇"寄人生理想,还由扇子引发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  相似文献   

7.
宋词和园林关系密切,二者在文化根源和审美特点上有共同点;通过对宋词中常用园林意象的审美文化解读将使我们对宋词的艺术特征有更深入的把握并能更好的体会宋词之美。  相似文献   

8.
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具有调节和感染功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努力学习,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9.
宋初朝庭将赏花钓鱼,曲宴赋诗作为常例和制度规定下来,以至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饮宴游乐的文化习俗。曲子词在宋初朝庭这种文恬武嬉,欢歌醉舞的世俗文化的风习中,找到了合适的位置--于酒席歌筵承担娱宾遣兴的角色功能。宋词的文化角色功能具体表现在消遣式,反省式,旅游式,价值化,审美化等方面。宋词所表现出的与诗文道统迥异的文化功能,是宋人对文学功能的一种开掘,是宋人关于人性的深度觉醒。  相似文献   

10.
"杨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成为他们表达某些特定情感的载体。重点讨论宋词中杨柳意象所体现的不同审美取向,以及它所积淀的深厚文化内涵,以期从一个新角度,对柳意象得出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当代作家笔下的"文革"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文革”题材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旨在凸现动乱年代中普通人远离政治狂热、逍遥于平凡日常生活中的主题。这些作品既开辟了“文革”题材文学的新天地,又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中国平民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执着,以及善于和政治狂热周旋的心态,这是他们抵御政治狂热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由此也产生了重新认识世俗心态与日常生活积极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的《扶桑》从官方历史的缝隙中寻根,对新移民的精神根基进行了重新探索。文本回归活着和生活本身,通过对扶桑女神形象的树立克服了海外华文文学中寻根的泛民族主义和哀伤情绪,展现了自然的生命活力。然而在如何面对东西方的冲突而生活时,文本却又陷入了西方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3.
版本学是国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宋代出版印刷业的繁荣昌盛直接影响着其发展。宋代出版传播的发展使得版本学这一学科在宋代得以确立,并有诸多表现。通过对其研究,从侧面管见宋代历史文化风貌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
在南宋的前期及中期,由于政治风向、社会思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三苏文章得到了君王的褒赞、士人的首肯和民间的追捧,三苏文集的编选、标注及刊印风靡一时,现存的南宋三苏选本就有七种之多。这些选本或依人系文,或分类辑文,体例不一。其中吕祖谦编选的《三苏文集》是较早又较好的选本,其所选之文都是可诵习为矜式者,非如他本繁简失宜、取舍不当,故而该书具有一定的选本价值,在三苏文章的传承、流播历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该书因成书较早且质量较好,还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可以在编纂三苏文集时发挥重要的校勘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宋代京城的娱乐生活与城市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开封和南宋杭州是中国古代最早由古典市制进入近代意义下的两个城市.两地丰富的娱乐生活,与此前的城市生活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特色,即新兴市民开始占据娱乐生活的主体.这与当时城市相对廉价的消费水平是不无关系的.但是,总体来说,两地的娱乐消费是超前的,不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6.
北宋词人对于人的存在与意义、人的生命与价值有着非常自觉的思考。在繁华盛景中,词人们却常常感慨时光流失和生命短暂,抒写人生的无奈。其作品中既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又有理想幻灭后的悲惨凄迷,更多的是摆脱不了现实烦恼和忧患所作的一种精神上的挣扎。北宋词人浓郁的生命意识和审美倾向是由北宋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文学成形之作的汉代京都大赋,审美内涵存在明显的文化缺失。作家将城市之美物体化,普遍显示出重物轻人的审美取向,堪称城市灵魂的城市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多被忽略。同时,作家外在于对象、物我分离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导致这种缺失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农耕文化精神的影响,汉代作家普遍缺少自觉的城市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两宋咏史词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咏史词人或通过咏叹女性来折射现实;或借咏史以言政、借史以抒怀;或以铁血丹心抒忧国忧民意;或寄情山林田园、不问古今兴废,等等.文章按照四分法将两宋咏史词划成北宋前后期和南宋前后期四个阶段来论述其主题流变.  相似文献   

19.
两宋的政治环境影响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刨作题材和风格。同时,文人士大夫诗词也在无形中记录了两宋政治格局、政治事件的变迁。二者共同作用,使宋代咏史诗形成了焦虑忧患、沉浑凝重、好议论翻案、颇具现实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