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的地位与命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程度,解读传统文献中的女性形象是我们认识女性地位和男权意识的一个窗口.本文以女性文学视角,分析了敦煌变文中出现的丑妇形象,并进一步探讨了当时男权文化背景下这一系列形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敦煌写本P.3716V《丑妇赋》以讽刺、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一个相貌丑陋、言行粗鄙的丑妇形象。经过潘重规、张锡厚、伏俊琏、项楚、萧旭、赵家栋等诸位学者的校勘审订和注释疏通,其文字上的不解之处渐趋得以清除。然而,细细研读,其间文字仍有进一步勘正和疏解的必要。这里便就“耽眠嗜睡”“以犊速兮为行,以屈淬兮为跪”及“所有男女总收取”等10处文字的形义问题加以探讨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文学边缘化对文学而言,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难免有消极影响。就文学边缘化的实质来看,它至少应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即:有利于文学自身的发展;有利于作家的自由创作;有利于大众参与文学创作。但是,文学边缘化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市场化对文学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文学作品的质量下降趋势明显;读者审美能力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境与文学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是承载信息的关系场,文学语境是负载审美信息的关系场,是一种审美语境。语言生成文学语境,文学语境制约着文学语言的形成;文学语境是文学语言存在的关系场,文学语言实质是一种文学语境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文学邮票有显性文学邮票和隐性文学邮票。前者包括文学和文学作品邮票;后者包括间接反映文学内容的邮票。中国文学邮票的现状:一是出版文学邮票缺乏长远规划,发行种数、套数不多,邮品比较单调;二是文学邮票反映文学作品多而涉及作家较少,题材不均衡,缺乏创新精神,向文学其它领域开拓不够,仅局限于中国文坛,视野不够开阔。  相似文献   

6.
文学何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文学的作用应有个基本出发点即这个作用是文学的本质作用,是文学对人与人类社会的作用,是人类需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流行的关于文学作用的三种主要看法,即寓教于乐说、情感说、颠覆语言说,便存在一定的问题。文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凝集人类生活的片断;它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既是对社会的现代化或现代转型的积极回应,又是对这一进程的积极参与。五四新文学先驱们共同推进的白话文运动,为文学的现代转型确立了最初的方向和目标,即通过激烈的反传统的路径来实现现代转型;与之相应的另一条路径则是“西化”,西化与反传统相辅相成。革命化与政治化、大众化与民族化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另外两条路径。前者是文学对中国社会革命进程的回应,后者既是对革命化和政治化的策应,又是五四以来文学革命的延伸。中国文学的第一次现代转型,形成了文学的现代品格:精神取向上,以批判封建主义,高扬人的解放为特征;艺术形态上,建立起了现代的文学形态;发展方式上,以多元并举,兼收并蓄的开放性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内地高校中国文学教育与内地高等教育的发展相一致,其整体形势较好。面对内地高等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我们既要适度地加以肯定,同时也要坚持改革;既要充分看到其取得的成绩,也要正视其存在的不足。从而坚持平稳改进,渐入佳境,避免整体否定,操之过急。针对内地高校中国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革,致力干中国文学的教育创新:(一)文学教育的激活;(二)文学教育的开拓;(三)文学教育的求实;(四)文学教育的育人;(五)教学手段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要完成一篇好的文学翻译是有一定困难的。在翻译莫小米的这篇散文时,笔者试用了一些文学翻译方法。在翻译方法的选用中,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值得研究:原文的风格;文学的体裁;上下文的联系;以及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进入读者的接受鉴赏过程.引发千差万别的效应,最终实现了它的诸种功能。鉴赏,是文学价值实现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而审美自由与超越是文学鉴赏得以展开的基本前提。作为自苦与超越的文学鉴赏,其逻辑前提是: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文学失去轰动效应之后,人们在惊呼文学处于边缘化状态的同时,开始寻找文学的出路。随着数字技术的悄然崛起,手机的普及,人们纷纷把眼光投向一种新的文学载体,赋予它一个新的使命,使其成为文学传播的一支新的生力军,那就是——手机短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予短信文学。本文对拯救文学的边缘化现象;文学载体的多元化、媒体化,与传媒的关系:手机短信的影响,对短信文学传播的重要性;短信的文学的表现形式和传播的优劣,以及短信文学发展的前景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在区域文化的各子系统中,风俗与“人”更为贴近,它是透视人类社会的“广角镜”。文学,尤其是叙事艺术的小说,通过对风俗文化表层和中层的描写,深入到璀璨的人性世界中,写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形式,反映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流程。区域风俗对文学的影响是多层多面的:风俗地域性的特点对文学个性化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价值;风俗和文学都堪称“人学”,在这一点上,它们发生了深刻的联系;风俗是历史的沉积这一特点与文学的认识功能相通,尤其对小说史诗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美学的角度观,风俗本身也是一种美,对审美为本的文学来说,风俗美必定成为它所着力表现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在当代的具体关系。可以梳理出三条线:第一条线上的日本文学,代表人物是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第二条线具有将世界文学转化成日本文学的性格,如作家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等;第三条线。也可称为“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线,是全球亚文化天下一统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为思考所谓世界文学的定义,可以先考虑一下世界语言。文学要借助某个国家几种语言中的一种才能够存在。但实际上文学家们都还梦想着能有一种世界语言。20世纪世界文学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重新彻底地思考自己文化的问题、文明的问题。这或许可以最终以关乎世界语言构想的方式,成为参与世界文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感谢文学     
感谢文学,启迪了我的人生; 感谢文学,给予我最初的希望; 感谢文学,打开了我的心窗; 感谢文学,赐予我前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文学影响的日益强大,其社会影响日益加深。当前许多文学网站推荐作品时表现出模糊道德伦理界线、远离现实与崇高的不良倾向。究其原因,直观看是文学网站逐利所为,深层原因则是后现代消费文化影响所致。文学网站改良应基于经营产品为虚拟精神产品这一特殊性,执守其社会责任;立足于长远健康发展,恪守文学的基本标准,建立“内容为王”的经营理念;针对竞争激烈、经营模式趋同现状,运用CIS策划,提升文学网站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异常“繁荣”,但是成果却并不显著。究其原因,科研体制不科学、科研人员功利心理过重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但是,若考察其源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高等学校的文学教育作为培养文学研究群体的主体则难辞其咎。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认为,加强文学元理论教学将会被证明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加强文学元理论教学,从当下来看,能够优化文学课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从长远来看,能够为未来文学理论界培养一批生力军,为学界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对《文学概论》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因为年龄关系,理解能力有限;二是将文学理论与文学经验完全分离开来;三是对文学理论的逻辑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这里,我想就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文学理论的逻辑关系和文学理论的考试类型等三个问题作些论述。 首先,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值得重视。 文学理论是介于文学与哲学之间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文学理论的双重特性,即文学的经验性与哲学的思辨性。如果说大多数学习者对文学经验并不陌生,那么,对哲学思辨则有些不适应。正是由于人们忽略或者回避文学经验与…  相似文献   

18.
当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存在很大遗憾:由于两岸政治的长期对峙,致使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重要一翼的台湾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课程教学中严重缺失。为此,我们急切呼吁台湾文学进入《20世纪中国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台湾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脉;吸纳台湾文学是拒斥文学台独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文学中所表现的自我意识,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民族文学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本文认为中西方文学自我意识差异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社会的自我与独立的自我;二、规范的自我与自由的自我;三、永恒的自我与扩张的自我。西方文学自我意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中国文学自我意识贯穿在社会诸多关系之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推动了中西方文学不同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短信并不能笼统地被称为文学,冠之以“短信文学”。短信文学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短信,短信文学是指文学性短信,指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短信;短信文学也是一个文体术语,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文本样式。以“短信文学”而不以“文学性短信(或文学短信)”名短信中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是因为它具有区别文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